仪陇县马鞍镇是朱德同志的故乡。林营村有8个合作社,426个农户,人口1588人。全村贫困户44户,117人。享受低保户92户94人。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和劳务输出。2017年引进省农科院研发的国际先进水果樱花脆李,已种植900多亩。计划养殖龙虾200亩,种植商品蔬菜300亩,建设果园苗圃200亩,作为村产业。
中国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林营村
2009年10月,林营村在村里成立了扶贫互助社。成立时,国家拨了15万元流动资金。股东107人,出资10.7万元。在当时扶贫互助社制定的章程限制下,已经运行了四年,效果并不明显。每户社员不超过1000元,贷款只能5000-10000元,难以满足村民的信贷需求。2014年,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项目,在仪陇开展创新扶贫小额信贷项目,与县扶贫移民局合作成立傅敏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对全县所有互助合作社进行整改。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原扶贫互助社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各互助社的实际情况修改了章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实施两年来,临颍村互助社现有社员200余人,股本246万元,妇女186人(占社员的93%),股本92万余元,贫困户37人(占全村贫困户的84%),股本12万余元。2017年累计借款金额达298万元,52名妇女借款112万元。贫困户31户(占全村贫困户的71%),90多万元。贫困户贷款额比社股本多78万元,是社股本的7.5倍。互助社规模壮大后,给林营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让大家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覆盖了其他银行服务不到的最底层人群。互助社是一个接地气的经济服务组织。
临颍村互助社成长发展后,与成立前相比有了鲜明的对比和明显的发展。前几年农民发展生产需要资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农村信用社解决困难。但自从信用社升级成立农商行后,对农民的服务突然变了,变得重点支持大户和企业。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支持相应减少。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的手续繁多复杂。他们不熟悉农民的情况,农民没有抵押物。农村商业银行因为害怕风险,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前,全村向信用社贷款一百多万。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村里只贷了几十万。村里的资金互助社已经成为一个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的组织,而不是农村商业银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仪陇扶贫开发,仪陇扶贫办电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80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