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南充市仪陇县成立,仪陇,这个深居西南的县城,吸引了无数目光。10年来,仪陇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明确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准金融机构为辅,基层金融为辅”的县域金融“三足鼎立”。
全国首家信贷支农的村镇银行落户仪陇。
仪陇县是农业大县,革命老区,国家扶贫重点县。2006年,全县贷款不到20亿元。
2007年3月1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营业。在这里,村镇银行第一次从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有形的实体。2014年,川东北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仪陇挂牌开业,拥有60多年历史的仪陇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仪陇农村商业银行。
仪陇县马鞍镇仙岩村金融扶贫示范基地有一个80亩香菇园,年种植香菇120万袋。蘑菇园采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运营,保护价收购。入园农民持股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这种“龙头企业+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循环贷款,是仪陇农商银行、惠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业发展量身定制的信贷支持模式。2015年底,《仪陇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建立了金融扶贫信贷支持机制、金融扶贫对接机制和金融服务创新机制。
“草根金融”互助社增强农民造血功能
2014年,全省首个联合国农村金融创新项目在仪陇县启动,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试点。目前,70多个村建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互助规模超过4000万元。
仪陇县回春镇新繁村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但农民缺乏启动资金。互助社成立后,帮助有养殖能力的农户解决资金困难,实行借还滚动发展。不久,村民们开始养猪、牛、羊、鸡和鱼...村民文建起羊圈,用扶贫互助社贷款4万元买回种羊。现在他每年饲养种羊100多只,生产肉羊和羔羊200多只,纯收入10万元左右。在种养大户的带动下,新繁村70%以上的农民开始种田,收入大幅增加。
仪陇县在充分发挥国家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正规军”作用的同时,还大力发展“草根金融”——扶贫互助社。通过建立社会化服务机构,培育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村级互助合作组织,创新了小额信贷方式,通过互助合作帮助农民增强“造血”功能。
10年来,从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到县域金融“三足鼎立”,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准金融机构为辅、基层金融为补充,仪陇县金融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为“三农”量身定制,百姓“贷款”出一片新天地。
封面新闻记者谢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仪陇县发展,仪陇县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8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