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UP主“博三”今日(17日)透露,被25万粉丝冒充银监会工作人员诈骗,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有人提供所谓的“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让你转账,千万不要相信,一定是遇到了骗子。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类似骗局在全国多个地区时有发生,部分消费者损失惨重。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发布了《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监管机构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也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认证款。多地警方也提醒大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银监会对接账户”。
如果能说出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就不要相信了。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通常采用以下方式:一是以获取便捷网贷、小额贷款等名义联系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软件注册或提供个人信息;然后提出被银监会冻结资金是由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不真实、账户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同时伪造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冻结XX账户的通知》等材料,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都是用来要求消费者缴纳保证金、认证费等款项来解冻账户,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消费者黄啸最近就遇到了这种骗子。“有人打电话说是银监会的人,让我注销校园贷账户。加了QQ后,也发了一些公文。在对方的指导下,我下载了一个屏幕分享软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没想到被骗了。”据报道,黄啸被诱导在各种贷款平台上完成了五笔贷款,才最终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黄啸说,在手机的另一端不仅可以准确地找到用户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个人信息。于是,他放松了警惕,加了对方的QQ。不知道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购买个人信息。受害者的信息早已众所周知,这也是大部分受害者放松警惕,开始陷入骗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骗子发来的“红头文件”都是伪造的。
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还发了一些盖有红章的“公文”给黄先生。看到这些红头文件,黄啸更加深信不疑,里面的说法也让他害怕,比如“如果不配合,将这个账户的信息上传到央行征信网,上报征信,冻结贷款账户和银行账户”“将被列入国家征信黑名单,冻结其名下资产、银行账户和银行账户”。
随后,对方还发给黄啸一个“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要求其向银行账户转账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将被上传征信。
事实上,黄啸看到的所有红头文件都是犯罪分子伪造的。一个最明显的漏洞是,2018年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合并后,全称一直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但骗子给的假证件显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看到“银监会对接账户”就是骗子
所谓的“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根本不存在,骗子给的是私人账户。
今年1月,温州警方发布提示称,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银监会对接账户”,此类词语均为诈骗。不存在所谓的网贷账户注销。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不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你的个人信用是无法人为修改的。只要你下载了贷款软件,查了银行账户,提供了验证码或者把贷款转到个人账户,就是诈骗;应谨慎开启QQ屏幕分享功能,避免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挪用。
中国银监会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证明。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财产不受侵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您:
第一,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业和保险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他们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也不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认证费等任何费用。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账户资金被冻结”“会承担法律责任”所迷惑。消费者一旦相信谎言,就会陷入骗局。
二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贷款。如果消费者有融资需求,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从金融机构办理。对于陌生电话和非正规网络渠道推销“低息快”、“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来历不明的账户或个人汇款。
三是妥善应对,及时反映情况。消费者一旦遭遇此类诈骗,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如对金融业务有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咨询核实。
文/北青-京头条记者程维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监会认证对接需要存钱吗,中国银保监会认证对接账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01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