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很多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正在潜移默化中迅速发酵。
疫情期间,以前靠生活费和兼职还网贷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收入”,债务接近“雷”,有的人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或者借新还旧,堵住债务窟窿,让自己的债务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现象的背后,一些大型正规网贷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瞄准大学校园,精准收割“优质客户”。
一个
没有生活费,
根本没有偿还债务的希望。
“困在家里,每个月都没有生活费,负债完全没救了。”武汉某高校大一新生小杨说,疫情开始几天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困在家里没有生活费,“睡不好觉”。
从高三开始,分阶段买了新的三星S9手机,尝到了甜头。为了追求那一刻“爽”的感觉,小杨陷入了超前消费的泥潭,走上了按月还款的道路。目前他每个月要在三个平台上还,最多一个月要还1950元。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疫情已经让大学生们留守家中,一些靠生活费还贷的学生失去了经济来源,在逾期的压力下焦虑不安。
说到网贷,贵州某大学大四学生小姜说,这让他的大学生活越来越糟糕。“支付宝花呗还剩下3000多元。这一年,我呆在家里,没有生活费。我向很多同学和亲戚借了钱,终于没有雷了。”小姜说,网贷一接触就扔不掉,“像个无底洞。”
小姜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们宿舍四个同学中有三个背着网贷债务。如果他们付不起这笔钱,他们会找别人帮他们还贷,拆东墙补西墙。沉重的压力下,很多同学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位大学辅导员说,据他观察,现在80%的大学生都有网贷,原因各不相同,比如日常消费、购买大型电子产品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困于物欲横流的消费观。很多借网贷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是贫困家庭。他们生活费少,抵挡不住消费的诱惑,开始网贷是必然的。
艾瑞咨询2020年6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零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超过50%的网民每月消费超过2000元,超过20%的网民每月消费超过3000元。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们大学生是网贷平台最好的客户。”
2
无处不在的潘多拉魔盒
事实上,在大学生过度消费欲望和缺乏自制力的背后,更需要关注的是无处不在的“潘多拉魔盒”般的网贷诱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网贷门槛低,各种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着年轻人日常使用的各种手机应用。大学生沈皛喜欢看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他每天都在国内某大网络平台体育App上刷新闻,但每刷几条就会看到网贷视频广告。他感慨道:“这真是精准营销。”
一些正规、大型的消费贷款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各种有说服力的盈利规则暗藏其中。
“JD。COM以前每周都会给我发白色免息券,我付款的时候也会默认推荐白色付款。QQ 空 room里的广告是分期乐,美团借钱是美团贷,支付宝借钱是花呗,甚至小米金融还继续给我这个三星手机用户打广告推荐网贷产品。”作为一名没有正式收入的大学生,沈皛在所有平台的贷款额度都在2 ~ 3万元。
这些网贷平台审批宽松,贷款额度超出个人还款能力,给大学生埋下了隐患。据专家介绍,市面上很多网贷产品都宣称日利率低于0.05%,让人以为利率很低,但实际上这个日利率对应的是高达18%的年利率。
小姜目前使用的一个主流的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偏好或者消费偏好的信息。一开始她只有300到400元的贷款额度,但短短两年,因为使用频率高,贷款额度提高到300到400元,而且贷款额度还会继续增加,无形中助推了贷款消费行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淘宝和JD.COM购物时,花坛和白条成了支付的优先选项,借款、金条等借款服务总是出现在App的醒目位置,提醒我还有3万到5万的额度可用。”工作不到半年,浙江小伙戴孝觉得自己被各种app推入了超前消费的陷阱。
他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花呗和白条都是每个月底或下月初发放,所以在发放前往往对负债情况没有任何概念,难免会花很多钱。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账单无法支付的情况。这个时候,蚂蚁借呗等按日收取利息的互联网贷款,自然成了花呗的还款方式。
不少受访者认为,网贷平台为了盈利,故意提前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引导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以信用为担保透支个人账户。一位受访者表示,这些正规、大型的消费网贷平台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进校园,透支了年轻人的活力。
三
在校学生贷款应该有一个最高限额。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消费金融与信贷课题组进行的《中国消费金融主体评价(2019)》发现,选择消费信贷的客户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群体占比近5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记录未完全纳入征信系统、中小消费金融平台信息共享不足的情况下,近年来消费金融多头借贷现象严重,带来较大逾期风险。
一些年轻人,在消费主义心态和网贷平台的“围猎”下,带着一身债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生活有失控的危险。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多种案例:某职校生因欠网贷债务,不惜骗取同学身份证在多个网络平台放贷;一些大学生贷款与网络赌博、赌博、借贷交织在一起,最后陷入绝境...
“以前没有网贷。向同学或亲戚借钱,是借不到的。现在网贷太方便,平台多,无形中为大学生借钱贷款提供了便利,也不断助长消费欲望。”贵州大学生小美说,很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财和消费观。尽管老师一再提醒,很多人还是抵挡不住诱惑,陷入了网贷的泥潭。
专家认为,网络借贷是目前最常见的金融消费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借贷利弊的宣传,让金融消费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要对各类网络平台的贷款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打击非法网贷平台的同时,应尽快出台细则,规范正规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贷款行为,如设置最高贷款限额、避免多平台借贷等。
(来源:半月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债务危机,大学生受疫情影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91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