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图
近年来,临洮县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合作金融“三位一体”农村产业发展改革,建立了全县生产合作服务体系、供销合作服务体系、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立交桥的建成,为解决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问题、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着力构建农村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低、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难、金融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临洮县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生产合作服务体系、供销合作服务体系和金融合作服务体系,在政府、企业和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生产合作服务体系是指在全县323个行政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每户至少一人”的原则,招募人员加入富民产业合作社成为成员,让每个农户真正成为村集体组织的主人。
供销合作的服务体系是指在县镇建立供销物流服务公司,在323个村建立供销合作社,建立“临洮供销联盟”,打造“供销联盟+县供销公司+乡镇供销公司+村供销合作社”的供销服务体系。
同时,依托阿里巴巴钉钉系统搭建全县组织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将各类生产资料直接发放到全县农民手中。
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是指成立县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在全部18个乡镇建立金融工作站,在全部323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金融工作室,基于全县11.23万农户大数据建立农户金融信用体系。
“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既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农村党支部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临洮县建设了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是指基于阿里巴巴钉钉系统的县域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涵盖农业生产服务、信贷金融服务、运营服务的线上组织体系,以及农资配送、上门服务等线下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对科技下乡服务的影响,临洮县依托网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大讲堂,开设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机管理等网络课程,组织全县农技人员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等各类农资使用的网上指导服务, 肥料和农业机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手机终端通过网上直播、录像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为解决农民融资贷款问题,临洮县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了蚂蚁金服、农商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服务端口链接。按照“一次性审批、余额控制、循环使用、按需贷款”的原则,以“整体授信、农户联保”的模式开展“联贷”业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贷款难、贵、慢问题。
上门为民服务的好处
疫情还没有结束,但农业生产不能再等了。
临洮县新田镇村村民孙通过村里的富民工业合作社统一购买了联胺、尿素等农资,农业生产刻不容缓。他说:“送货上门,不管平台什么时候注册,都会直接卸到门口。”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告诉记者,602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服务到了百姓家门口,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离孙嘉村不远的崖湾村,村党总支书记杨友义正在蔬菜大棚里了解蔬菜的生长情况。
实行“三位一体”改革以来,他担任的职务更多,担子更重。在他看来,“三位一体”改革解决了群众产前、产中、产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让他找到了做基层工作的有力抓手。
杨友谊说:“几大功能的整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有效解决了让群众发展产业、有销路、缺资金致富的难题。”
临洮县委组织部部长童刚介绍,通过“三位一体”改革,在产业链上建有财科,在产业链上集聚党员能人,让农民受益,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资购销成本高、农民贷款门槛高等瓶颈问题,极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了群众“听党话、听党话”的热情。
尽管不完全统计,自“三位一体”改革以来,临洮县已有超过10万人加入富民产业合作社成为成员。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已直接向2.4万余农户发放各类生产资料7900余吨,近期发放春耕生产资料1290余吨;1.3万多居民获得信用贷款近4亿;近135万人参加了农业生产在线学习。
目前,临洮县32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85万元,近两年平均每年增加373万元,平均每村收入达到5.22万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21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