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超过60%的[欺诈]骗局是通过假冒的移动应用程序实施的。其中,假冒网贷App诈骗是主要类型之一。
慈溪律师-慈溪刑事律师陈亮:321虚假网贷被以案释法入刑。
自2021年以来,超过60%的[欺诈]骗局是通过假冒的移动应用程序实施的。其中,假冒网贷App诈骗是主要类型之一。
一、案情简介
以付某为首的12人成立商务服务公司,声称可以在相关银行申请低息无抵押贷款。同时雇佣数名业务员,冒充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有需要的受害人。一旦有人接触,就会被引入一个设定好的陷阱。
方法如下:一、如果贷款是免费的,诱骗受害人签订带有陷阱条款的贷款中介服务协议。签订协议后,以向银行提交申请材料为由,操作受害人手机下载网贷APP进行贷款;当贷款资金全部或部分支付到受害人银行卡后,以贷款需要绕过银行监管为由,使用POS机套现,将贷款转入公司控制的银行卡。受害人资金被控制后,要求受害人签订新的贷款服务协议,并支付高额服务费。如果受害人拒绝,将从控制的资金中强行扣除服务费。往往贷款一万元,贷款人实际只拿到一千元,九千元就变成了变相的服务费。该公司就这样骗取了700多名受害人共计1400多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以付某为首的12人骗取被害人1400余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傅某等12人分别被判处1年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所得全部没收,退赔。
二。案例警告
看了这个案例,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馅饼,必有苦难言。
不要盲目相信网上、手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特殊渠道贷款,比如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利息的贷款,手续便捷三分钟到账的贷款。不要轻信,不要透露,不要回复,不要点击,不要转账,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据网信办反诈骗统计,2021年以来,超过60%的诈骗是通过假冒手机app实施的,其中假冒网贷app是主要类型之一。
同时提醒,在诈骗型网贷诈骗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受害人下载安装网贷App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收取费用、支付年息、存款、税款等。,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三。相关法律
1.根据刑法规定,实施网贷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3000元至10000元以上、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分别被认定为数额较大和巨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虚拟网贷诈骗,虚假贷款罪立案标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11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