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到“云+边缘计算+端”架构,多家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0亿至500亿台,数据量将快速增长;同时,随着AI等智能应用的落地,所需的计算资源也大大增加。
数据和计算量的骤增带来的问题是:传输带宽的压力,云计算和存储的压力,实时性低。这使得现有的“云+终端”模式越来越难以支撑很多应用场景。
边缘计算这种新的计算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相当于在“设备终端”附近增加了一个数据处理“中间站”,整合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的核心能力,对数据进行一次处理,然后将少量的处理结果数据传输到云端。
边缘计算具有网络边缘智能处理的优势:减轻云网络核心节点的压力;近端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实时性;数据传输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带宽成本;通过在本地存储数据,可以满足安全性和隐私性的要求。
Gartner将边缘计算评为2018年十大战略技术发展趋势之一。国内外巨头,如英特尔、谷歌、英伟达、阿里、华为等。,已经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布局。
江星智能落地场景:电力、新能源、工业电池江星智能是一家边缘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18年7月获得红杉资本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江星智能通过对海量IOT设备和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处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目前其核心落地场景主要在电力、新能源、工业电池领域。
1、输电线路及周边环境实时监控平台
很多输电线路位于偏远地区,网络环境差,人工很难实时监测。江星智能对电网线路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控,直接用边缘计算设备对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威胁电网安全的物体,包括人、车、火灾、触电等,只上传需要预警的信息到云端,从而大大降低通信带宽开销和计算延迟。
2.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平台
据预测,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1.2万个集中式充电站和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行维护复杂,难以实时监控和管理。江星智能利用深度学习和边缘计算设备,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全流程优化解决方案。与传统人工模式相比,可以解决充电车位占用问题,提高充电站收益,及时处理故障和风险,降低运维成本。
3.工业电池的预测性操作和维护产品
工业电池预测运维系统根据监控系统采集的电池信息、基站中的事件、基站的地理和天气信息,预测电池的工作状态和寿命,给出电池维护建议。可用于通信基站、变电站、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池。根据官方数据,其预测成功率可达87%。
除了上述场景,江星智能也在探索本地化的内容分发和直播场景。总结起来,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包括:数据传输和计算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网络带宽资源有限。
从行业应用到未来成为边缘计算提供商的商业模式,江星智能目前以行业应用为核心,为大型需求者提供“边缘计算软硬件平台+智能解决方案”的整体服务。自18年3月推出产品和服务以来,江星智能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联通、第四范式等多家客户达成合作。
江星智能的核心产品EdgeBox具有智能算法和计算能力,配合工业生产环境中的网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PC和人机交互设备,为现场数据处理和实时分析提供低延迟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能力。它帮助工业客户在制造、油气、水电、交通、采矿、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实时处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未来,江星智能希望成为边缘计算提供商,为移动运营商和算法提供商提供易于部署的边缘计算软硬件解决方案,并根据硬件配置和软件预设进行收费。
在行业应用方面,36Kr有一个疑问:行业内原有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集成商对行业比较熟悉,切入边缘计算似乎是顺其自然。相比之下,江星智能的优势在哪里?
针对这个问题,江星智能董事长兼CEO刘江川表示:
我们所说的边缘计算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通常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相结合,为行业赋能,即“边缘智能”的概念,是原有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具备的能力。
与此同时,边缘计算技术本身还存在很多挑战,比如边缘协作、边缘云融合等。原有行业的大企业现在都在“借脑”,试图引进外部智能技术,积极寻求合作。
目前,江星智能正专注于打磨产品和服务客户,未来半年将启动新一轮融资。
团队介绍,江星智能的核心员工曾供职于腾讯、微软、SAP、360、知乎、南瑞,创办过千万用户的互联网产品,管理过千个服务器集群和PB级分布式数据库,每日处理10亿次业务访问。他们还在ACM和IEEE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和科技创新奖。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江川是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教授和乔春明。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5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00余篇,总被引13000余次。从2004年开始,人们开始关注边缘存储和分发技术。
邵宋军,联合创始人兼业务副总裁,拥有近20年的国内及北美电力行业从业经验,主要从事智能电网安全运行领域的研究、咨询和服务。曾在南瑞集团工作8年,从事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控制系统研发及大规模产业化工作。在北美电力系统工作近4年,从事规划、设计、咨询工作。
联合创始人兼CTO范晓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20多篇文章,包括ACM Ubicomp、ACM CIKM。
庞海天,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曾在IEEE TMC、ACM MM、IEEE MM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主导数据挖掘公司成立和运营3年,并获得清华大学下一代技术创新基金支持。
——————
我是来自36Kr的记者陈,我关注人工智能、科技和物联网。请加微信:qq963757163,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将边缘计算应用于电力和新能源行业,「江行智能」已获红杉数千万元投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9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