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报记者徐倩|北京报道
“有人踩过雷诺阿的财富吗?”在一个私募基金人聚集的微信群里,有人问。很多人回应说踩雷了。
7月份,诺亚财富旗下格非资产为诚兴国际控股提供的总额约34亿元的私募基金发生爆炸后,不少投资者每天都在微信群里要求诺亚尽快披露事件真相及其责任,但得到的回复如出一辙:相关案件处于调查阶段,如有新的公共事件进展,将及时告知。这笔资金具体流向何处尚未确定。
这已经不是诺亚财富第一次被雷了。之前多次被雷,其风控模式屡遭市场质疑。此事再次将私募股权投资的乱象暴露在聚光灯下。
今年上半年以来,基金业协会公布了四批失联私募名单,总数为268家,较去年上半年的163家增长了64.42%。在协会注册一年以上的私募有2496家,管理规模为零,很多已经成为“僵尸私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不少声称投资房地产资产的私募基金出现了逾期违约、自负盈亏、伪造公文等违规行为。,如深圳虹萱金融控股集团、南京中干AVIC产业园私募股权基金、新华财富、白永资本、中融郭盛投资管理基金有限公司、河北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诚集团等
“大多数私募股权项目都是典型的高收益。项目大多与房地产、融资平台、基建项目、影视项目,或者上市公司有关联,最后演变成非法集资、挪用资金等乱象。”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在私募配售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明股实债”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应用广泛。随着资管新规的破局,去杠杆的深入,私募监管的加强,这种明股实债的投资方式在提高新产品发行门槛,缺乏新资金继续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诺亚财富的矿爆风险正在发酵
这是时代给的机会。对不起这个没有野蛮生长的时代。这是私募基金的发展逻辑,现在已经成为高风险领域。
7月8日晚间,在美上市的诺亚财富发布公告称,旗下上海格非资产管理公司(创世核心企业私募基金)的债权基金为诚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然而,承兴国际控股实际控制人近日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拘留,产品延期上市。
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汪静波在内部信中解释称,诚兴公司涉嫌刑事诈骗,因此相关资金确实存在风险。“我们这次遇到的事件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宏观市场目前正处于信贷周期的末期。这可能也是金融业无法抗拒的命运。”
投资者认为诺亚财富因其风险控制过错,应赔偿其投资损失。然而,34亿元的资金却不见了。
诺亚财富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存在缺陷。虽然诺亚财富表示,近期风险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对所有产品进行了统计和深入调查,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类似问题。但新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据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消息,6月11日,有网友向局长邮箱发函询问:诺亚融易通(芜湖)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何能在北京放贷?北京至少数百业主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回复称,2018年7月,在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工作时,发现诺亚融易通(芜湖)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存在违规跨区域发放贷款的问题,立即向当地监管部门——芜湖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函,要求其责令诺亚融易通(芜湖)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立即停止违规跨区域发放贷款,抓紧清理违规跨区域贷款存量。目前,芜湖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在监督该公司开展相关整改工作,该公司也在配合违规催收贷款业务。
2017年,诺亚财富宣布,2016年,诺亚融易通小贷决定专注于房产抵押贷款产品,并开始大力推广。截至2016年12月26日,诺亚融易通小贷总贷款额超过20亿元,业务增长率达721%。
风险不止于此。记者在诺亚财富查阅私募基金产品时发现,格非资产在王振华也有新城控股的参与。
2018年9月19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告称,子公司苏州新城贾闯置业有限公司拟与芜湖格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珠海格非詹韵股权投资基金,根据公告,葛飞云展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4亿元。其中,苏州新城贾闯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6.42亿元。基金成立后,将投资于新城及其子公司经营或控制的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开发、运营企业及相关企业。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珠海格非云展成立于2017年9月25日。股东为格非资产(持股69.9977%)、苏州新城贾闯置业(持股30%)和芜湖格非资产(持股0.00237%)。
2018年5月14日,如皋市易盛置业有限公司成立。其股东信息显示,珠海葛飞云展览出资2.86亿元,持股70%;新城控股子公司常州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30%。
7月10日,王振华被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逮捕。7月15日,穆迪将麦德龙发展和麦德龙控股列入降级观察名单。
基金雷声大雨点小,监管风暴来临。
一位长期研究私募基金的投资分析师表示,诺亚财富不断雷声大雨点小的背后,是近年来全球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和资产荒的结果。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收益率非常低,大量资金找不到满意收益率的资产。为此,我们愿意在世界各地探索高风险项目。一旦流动性收紧,枷锁更严,趋势退去,谁在裸泳就很清楚了。
诺亚财富并不是唯一的裸泳者。6月19日,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发布第28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公告,共有73家私募;截至2019年6月18日,协会已将703家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失联私募机构注册地统计显示,深圳成为私募失联的“重灾区”。
3月初,有“中国黑石”之称的中信资本旗下多只私募产品到期,存续产品规模约46亿元。其中,5只产品出现违约,规模超过30亿元;还有两款产品没有到期,但是赎回风险极高。对于产品逾期的原因,中信资本回复称:“主要受内地市场流动性收紧、a股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这些产品都是不保本的,相关风险已经详细披露并得到投资者确认理解。”
4月底,白永资本陷入66亿元的兑付危机。包括31亿元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据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自我整合,以白永地产垫底的地产项目;期限错配,其中10只基金的投资周期最短3个月,最长3年,但房地产项目周期永远无法在3个月内完成;违规销售,在销售产品时,有办法通过拼单、代持等方式绕过投资法规。
4月底,金诚集团6家子公司申请定向增发,运营354只产品,兑付失败规模超过170亿元,主要标的为PPP的“特色小镇”。金诚集团销售的私募政信产品中,部分认购金额在100万-300万元的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9%,800万元以上的认购金额高达9.8%,而产品期限只有18个月。但是PPP项目的实施周期比较长。有分析称,金诚集团私募产品涉嫌项目开标与到期不匹配,很可能存在非法资金池。
5月,深圳虹萱金融控股集团约20亿元的私募股权逾期。这些产品都声称投资于真实的底层资产,比如前海的公寓、坂田的美食城、水岸之窗地产等高端住宅区、学位房、人才公寓、止赎基金等实物资产,但又不能退出。多名投资者分别于5月中旬和6月初向经侦局和证监局举报。报告显示,虹萱控股有26款未兑付理财产品,其中23款为有限合伙形式募集,无一备案。
新华财富也有多只私募产品爆炸,暴露出的问题包括违规销售、挪用资金等。其中,新华财富掘金2号募集资金8000万元,借款人为宁波爱玩塔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资金名义用途为购买无人机项目,实际投向宁波的养老休闲地产项目,而这个项目一直亏损,导致产品爆款。
在雷霆旋风下,专门针对私募基金的整治风暴再次加强。
7月1日,北京证监局发布通知,开展2019年北京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查工作。自查时间为《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19年8月31日。重点核查内容:私募机构在宣传推介、资金募集、投资管理等业务环节是否符合规定;登记、信息报送和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否完善;是否从事与私募基金业务有利益冲突的业务等。
4个多月前,四川、青岛、山西、大连等地证监局就已经下发通知,开展新一轮私募基金专项检查。5月13日,浙江证监局也发布了辖区私募投资基金自查通知。
在7月12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罕见地对北京丰利挪用私募基金案、航旅投资利益输送案、史圣股权违规案、恒兆源投资违规案、四川陈豪违规案等5起私募基金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从处罚情况来看,挪用基金财产、未落实投资者风险评估是主要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神奇。在野蛮生长之后,私募基金正在迎来大力监管的阶段,整个行业正在到来,有人面临黑暗的时刻,有人迎来光明的时刻。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割韭菜 股票,基金里割韭菜啥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42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