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发布旗舰报告《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试图建立“亚洲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指数(AIFIE)”。根据AIFIE的综合指数,得分较高的国家包括新加坡、韩国、阿联酋、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中国、泰国、巴林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七。
近年来,亚洲普惠金融整体发展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但亚洲国家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经济、教育等因素制约基础账户覆盖面。博鳌亚洲论坛是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为亚洲和世界发展汇聚正能量的重要对话平台。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期,论坛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解决公共卫生危机和重大经济社会挑战。本报告还旨在梳理和交流亚洲普惠金融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亚洲金融发展。
具体来说,AIFIE指数评估了五个因素,包括国家商业环境和政府效率、经济和金融环境、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消费者素养和保护。此外,指数中还加入了“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这一主要因素。将六个维度等权重平均后,得到最终的综合指数。在亚洲27个国家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个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得分88,下同)、韩国(76)、阿联酋(74)、以色列(72)、日本(72)、马来西亚(67)、中国(62)、泰国(60)、巴林(58)。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都是高收入国家,这说明国家发展水平越高,普惠金融的生态状况越好。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并被世界各国所采纳。十年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通过了许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倡议,全球和区域普惠金融联盟相继成立。亚洲是一个广阔的地区,对普惠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亚洲国家的储蓄状况是分化的,住宅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有待提高。因此,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是促进亚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报告提到亚洲国家之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世界银行Findex 2017的样本国家中,亚洲有33个国家,其中日本(98%)、新加坡(98%)和韩国(95%)的账户拥有率最高,而阿富汗(15%)、巴基斯坦(21%)和柬埔寨(22%)的账户拥有率最低。在亚洲没有金融账户的居民中,平均有14%的受访者选择“由于缺乏必要的文件”作为没有金融账户的主要原因。
开立金融账户最重要的证件是居民个人身份证。在一些亚洲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大量“无国籍人”没有个人身份证明。个人身份证件的缺失一方面阻碍了他们获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这些人的其他基本居民权利,如就业、医疗、社保、为子女办理出生证件等。其他类型的开户文件包括个人工作证明、住址证明等。以“缺乏必要文件”作为没有金融账户理由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阿塞拜疆(32%)、菲律宾(32%)和柬埔寨(28%)。
报告提到,这些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途径是进一步降低开户文件要求,实现便捷开户。此外,平均有13%的受访居民选择“因为金融机构太远”而没有金融账户,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铺设和运营成本昂贵。采用数字化金融服务可以部分解决金融机构物理网点覆盖不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国家战略地位近年来不断确立。根据该报告,自2018年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的法定准备金率实施了全面的定向下调,国务院设立了5000亿元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多次指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国家政策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此外,对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利率比支农贷款利率更优惠,鼓励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合理确定贫困地区贷款利率水平。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1492亿元;在财税支持方面,主要政策包括对普惠金融中符合条件的贷款免征增值税和印花税,减免所得税,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标准,扩大坏账核销自主权等等。
未来,亚洲普惠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认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动力,帮助亚洲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的国家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亚洲减贫任务依然艰巨,各类金融服务供给差异显著,技术创新带来数字鸿沟和安全问题,征信体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方面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为亚洲国家继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五点建议。首先,制定总体战略,完善普惠金融的治理体系,鼓励和动员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其次,共同建设高质量、多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征信系统、支付系统、动产抵押系统、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三是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经营导向,关注和满足中小企业和特殊群体的真实需求;构建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鼓励监管部门积极利用“监管沙盒”寻求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平衡,遵循“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关注数字安全、数字鸿沟、消费者保护等问题;最后,加强与亚洲普惠金融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和全球化倡议带来的协调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国际机构在促进跨国交流和经验分享方面的作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概况,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89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