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贷业务可分为客户支持、资金支持、风控支持三种基本模式,其中客户支持助贷由来已久,是银行贷款业务中的常规操作;基金支持的贷款援助本质上是联合贷款,贷款机构和银行共同授信,共同出资,共担风险;风控支持的贷款援助,是指贷款机构向银行提供风控信息、技术和模型服务,其本质是“风控信息服务商”或“风控技术服务商”。
2.理论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助贷业务的引入和发展显然是必然的。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环境来看,助贷业务的发展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信贷领域的体现,有助于提高银行服务的差异化和精细化、金融体系的适应性和普惠性,符合银行数字化转型和科技金融融合的大趋势,符合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
3.对于银行的风控能否外包给贷款机构,有两种观点,即“风控不宜外包”和“联合风控”。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借鉴原银监会2010年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银行不能完全将信贷决策和风险控制外包,可以与第三方贷款机构进行联合风险控制,贷款机构实施的贷前信用评估、贷中信用提示和贷后资金监控只是。
图1:银行风控能否外包的争论与理性解决。
4.关于借贷业务是否需要持牌,有两种观点:非持牌经营论和持牌经营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根据贷款发放机构是否出资来确定其是否需要获得许可。在客户支持和风险控制支持的情况下,贷款机构本质上是外包业务服务提供商。请参考原银监会2010年和2013年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在资金支持的贷款发放业务中,贷款发放机构可以参与出资贷款,可以参照2018年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监管,贷款发放机构需要取得相应的牌照。
图2:贷款机构是否需要持牌经营的争论与理性解决。
5.在放贷业务是否促进了普惠金融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高利率违背普惠金融的理论,广覆盖符合普惠金融的理论。理解普惠金融的“普及”比“受益”更重要是有道理的,放贷业务并没有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放贷业务确实扩大了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和客户的信贷可得性,大部分服务并不是中小企业和传统银行所能覆盖的。风险保守。放贷不能降低尾部客户的内在风险和风险溢价,尾部客户的风险溢价相对更高,不能违背“风险-成本对等”的基本商业规律。助贷具有借随还、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相对较高的利率给借款人带来的实际利息负担并不高。
图3:贷款机构能否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争论与理性解决。
6.对于地方银行能否跨区域经营贷款,有“反对跨区域经营”和“支持跨区域经营”两种观点。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价判断地方银行跨区域经营对改善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负效应,然后“限额起步,逐步调整”:一方面,地方银行和贷款机构共同设计客户筛选条件,主要是银行在辖内推贷款客户。另一方面,要为区域性银行网贷设计合适的异地贷款限额/比例,并根据实际发展动态调整。
图4:地方银行贷款援助的跨区域争论与理性解决
7.对于如何高效、安全地使用助贷业务的数据,有两种观点,即“注重数据的高效使用”和“注重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在完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注重适度监管;爬虫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在数据爬虫监管中避免“一刀切”打击和禁止的关键是尽快明确数据/信息的权责范围和治理规则,明确数据交互的定义和原则;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可以约定授权范围,然后将信息脱敏后进行交互使用,比如将信息转换成数据,汇总详细数据作为中心索引,对信息进行加密。
Figure 5:关于如何高效安全地使用数据的争论和理性解决方案。
8.在贷后催收如何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上,主要有“外部催收源于不良贷款缺乏有效的司法追偿机制”和“非法暴力催收源于门槛低、不规范”两种观点。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尽快完善不良贷款司法追偿机制,畅通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机构违约债权司法追偿机制;另一方面,尽快明确贷后催收管理的标准要求;此外,还要注意前期政策收紧导致的“反催收联盟”,防止政策执行对合理合法催收业务的不利影响。
图6:关于如何有效依法执行的论据和理性解决方案的收集。
9.为促进助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在厘清上述主要争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助贷业务监管的原则和理念:一是及时性原则,建议尽快明确助贷业务的基本监管原则和政策方向,以减少监管套利和非理性竞争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首先制定原则性、方向性的监管政策,划出刚性底线,然后根据实际发展和风险状况不断明确监管规则;第三是平衡原则。建议监管政策既要能够防范和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又要支持借贷行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同质化等问题。
10.在上述监管原则的指导下,未来对助贷业务的监管应注意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尽快制定助贷业务“负面清单”,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做什么,并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要求传递给第三方助贷机构,对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行动;二是尽快摸清助贷业务的“风险底数”,建立相应的统计口径,及时统计和动态掌握参与助贷的机构数量、行业规模、不良率变化、各自的风险,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应尽快明确金融机构开展助贷业务的“展业标准”,从监管评级、贷款拨备等方面综合制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助贷业务的“准入门槛”,合理确定各机构的助贷规模,防止一家机构失误,为全行业“下药”。
公司主要从事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牌照,出售现成管理人登记牌照,出售深圳金融行业公司壳: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基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担保,融资担保,保险代理,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控股,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他金融行业公司壳,房地产公司,讨债公司,出售现成来访牌照,广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浅谈助贷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分析,助贷行业的优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1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