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DoNews专栏作家陈绍良图/IC Photo 8月20日,最高法发文修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由此前的“两线三区”以24%、36%为基础上调至同期LPR的4倍。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中国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99%以上的小贷公司将面临无路可走的局面。监管密集公布,让金融界感叹——互联网金融之路可能要走到尽头了。但是当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你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近日,监管已发布关于消费金融的通知——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50%降低至不低于130%。这一变化直接增加了公司20%的营运资金。纵观今年消费金融牌照的突然解冻,第三方机构预测消费金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消钱和小贷有什么区别?
从根本上说,虽然两者都属于金融借贷的业务,但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小额贷款公司由当地政府的省级金融办公室监管,而消费金融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后者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目前全国只有30家,包括今年刚刚获得牌照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布局基本是一个省,小贷公司的数量远远多于消费。
所以从车牌的价值来说,注销金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小贷车牌。即使是著名的互联网巨头BATJ,今年也只获得了部分牌照,包括几家通过曲线方式获得牌照的公司。
在具体业务上,两种业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从宣传和市场侧重点来看,小贷公司的模式比较传统,既有抵押贷款,也有无抵押贷款,没有信贷资金的场景;而金销业务基本是纯信贷业务,更注重借款人的资金去向,即大部分信贷都有场景。但目前小贷公司也在向淘汰资金的模式转型。虽然此次上市受阻的蚂蚁科技背后大量的信贷业务都是由小贷公司支持的,但很明显其非常注重资金的使用。因此,目前两者的业务发展是一种融合的趋势。
然而,对消费品公司更高水平的监管意味着更低的风险。P2P掌权的前几年,小贷公司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全国开展业务,都是持牌正规军。现在只剩下三家P2P公司,小贷自然会成为垫底的,面临严格监管将是大势所趋。
场景会成为唯一的消金方式吗?
在传统的国内金融模式中,只有企业金融服务有上下游,个人信贷领域没有上下游。然而,随着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个人信贷业务也出现了上下游隐忧。所谓个人信贷业务的上下游,其实就是消费金融中消费者关注的场景。上游是用户享受金融服务的通道,下游是信贷资金会流向的地方,也就是场景。
从场景的诞生到发展的巅峰,场景几乎成为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前提条件。然而,近年来,这种论调似乎发展得过于火热。对场景的过度追求导致消费金融业务泛滥且主导消费趋势明显,消费者的负债压力与日俱增。所以,在我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炒作场景,更不能用所谓的场景代替本该有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所有信贷业务发展的最终核心。在风险控制适当的情况下,情景不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当然,如果缺乏风险控制,即使强调场景,业务也是难以为继的。
消费金融牌照的火热在于,在强监管下,需要探索适合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风控方案。大家试想一下,当小贷长期处于严格监管之下,谁会是下一个裸泳者!
特别声明:本文由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授权请联系DoNews专栏。(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图像-3/END
DoNews是中国领先的IT媒体网站。每天为您传递IT行业各种新鲜资讯。它信息量大,内容有趣,你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不会辜负你的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贷公司关停,小贷真的会停止催收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48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