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惠金融中的“小团队”,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的萎缩趋势日益明显。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从业人数、贷款余额均较往年有所下降,为近四年来最高降幅。
“三下”是小贷行业寒冬的真实写照。熟悉小贷行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7年底,监管层对现金贷、小贷进行清理整顿,不仅大量小贷公司被取消业务资格,新牌照审批也被暂停。此外,小贷公司还被要求将表外融资纳入表内,限制了其资金来源,业务萎缩。
公司和人员的数量持续下降。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33家,贷款余额9550亿元,全年减少190亿元。
回顾过去四年的数据,记者发现,小贷公司数量从2015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从业人数持续减少。除2017年增长外,其余三年贷款余额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末,小贷公司、从业人员、贷款余额“三降”最为突出。据记者统计,去年底小贷公司数量减少418家,员工流失13149人,分别下降5%和13%。
小贷已经试点十几年了。小贷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有效弥补了县及县以下金融服务的短板。数据显示,小贷行业近万亿贷款余额中,超过50%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
从历史数据来看,小贷公司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截至2018年底,江苏、安徽、辽宁、吉林、广东、河北等6个省份共有400多家小贷公司。其中,江苏省的小贷公司数量最多,达到574家,也是历年来小贷公司聚集的地方,峰值达到636家。
而且小贷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差别很大。比如辽宁和重庆,小贷公司499家,员工3883人,贷款余额却只有291.38亿元,而重庆小贷公司274家,员工4951人,贷款余额却高达1582.7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熟悉小贷行业的金诚通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彭凯告诉记者,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源于小贷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导致的各地政策差异。在发展更早、更“包容”的领域,巨头们早已布局。比如重庆是全国网络小贷公司的发源地,蚂蚁金服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就注册在重庆。这两个实体经营花圃和借贷业务;在欠发达地区,进入者有囤积牌照的套利心理。
有限的业务扩展
对于小贷行业的萎缩,彭凯表示主要是受2017年现金贷和小贷新规的影响。监管部门暂停审批新的小贷和网络小贷公司,已获批筹建的暂停开业,并对小贷业务进行追溯调查。
在严格监管下的集中清理整顿中,大量小贷公司倒闭整顿,牌照丢失。去年,山西、河南、四川等地监管部门取消了数十家小贷公司的业务资格。比如去年6月,四川省金融工作局通报了71家小额贷款公司被处罚。其中,25家公司因不良资产超标等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46家公司被取消资格。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从2015年的352家下降到293家。
监管趋严也制约了小贷公司的业务拓展。监管新规要求,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名义纳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相结合。这样一来,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有限,业务必然萎缩。如果要扩大经营规模,就得靠股东增资,借钱或者向银行借钱。事实上,在2017年底监管新规发布后不久,蚂蚁金服就向旗下花呗和借款业务的运营主体注资82亿元,注册资本增至120亿元。
因此,不难理解,在机构数量、人员数量、贷款余额下降的同时,2017年、2018年小贷公司实收资本连续两年增长,尤其是2018年末,实收资本8363.2亿元,增加92.87亿元。
业务的萎缩自然影响小贷公司的业绩。据上交所统计,新三板挂牌的33家小贷公司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5.6亿元和1.84亿元,同比下降12.25%和48.21%。
“这是行业的良性洗牌。”彭凯认为,头部小贷公司依然存在空 room,小贷牌照交易市场依然活跃。
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贷公司倒闭了吗,小贷公司何去何从":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48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