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记者傅北京报道。
近日有消息称,vivo数字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王乐妍将离职。《华夏时报》记者向vivo求证,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而就在半年前,上任一年的OPPO金融CEO陈也选择了离职。vivo和OPPO的金融业务未来将何去何从,引发业界关注。
算上另外两大厂商华为和小米,四大手机厂商在金融领域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牌照的收紧,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收紧,手机+金融的模式前景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手机厂商掌握的流量优势能否转化为资金优势还是个问号。
Vivo和OPPO金融
2018年,网易金融原总裁王乐妍的加盟,让人们对vivo金融寄予厚望。
Vivo金融主要依靠vivo手机内置的vivo钱包,所以只对vivo手机用户开放,服务包括贷款、理财、支付、保险等。其贷款产品原本是与即刻消费金融合作的“借钱”。
据了解,vivo钱包借贷平台的合作机构包括即刻金融、中邮消费钱、杭州银行消费钱、众安保险、意愿贷、长久小贷、南京银行、渤海信托。
其中,龙协小贷为重庆市九龙坡区龙协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20年初,龙氏小贷股权发生变更,股权穿透后,新股东与vivo、OPPO相关。但是,目前,龙公司向全国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去年11月公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天眼查资料显示,龙注册资本10亿元,实收资本3.2亿元。
vivo的贷款产品除了针对手机用户的“借钱”,还有针对商家的微惠贷。
据介绍,微惠贷是vivo钱包为中国大陆vivo零售商提供的专属贷款服务,最高额度3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最低日息万分之二点五。
支付方面,2019年9月,vivo与银联合作推出vivo Pay服务,这也是vivo钱包的核心功能之一。
根据当时披露的数据,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的线下商户约1700万家,线上app近300个。17个城市地铁支持手机闪付,900多个地区公交接受银联二维码。vivo Pay可以适用于以上所有场景。Vivo Pay支持vivo 7款手机,18家银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服务1000+网商。
而且vivo手机具有全功能NFC,无需解锁、打开APP、扫码、确认等环节,就能在手机在屏时唤醒vivo Pay功能,并能靠近支付设备完成支付操作,即使没有网络。还是可以实现的,涵盖了公交、公共支付、超市便民餐饮、校园、医疗健康等诸多消费场景。
OPPO金融一开始和vivo类似,基于OPPO手机推出OPPO钱包,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推出贷款产品。
陈于2019年加入OPPO,当时OPPO金融发展迅速。
2019年6月,OPPO Pay比vivo Pay早三个月正式发布。与vivo Pay类似,OPPO Pay也可以实现不解锁屏幕、不打卡钱包APP、双击电源键的快速支付。
2019年7月,OPPO钱包还新增了理财服务。
后来,OPPO金融也试图脱离自己的手机渠道,建立独立的金融服务APP,以获取更多用户。
小米的金融布局
OPPO Finance前CEO陈来自小米。在加入OPPO之前,他是小米金融CRO和信贷业务负责人。金融领域的先驱小米可谓是OV等手机厂商的典范。
早在2015年,小米金融APP就上线了。2018年小米上市之际,小米金融从小米集团分拆出来。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小米金融总资产约占小米集团的14.1%。据测算,小米金融2018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为3.1亿元。
目前,小米已经集齐了多张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银行、虚拟银行、保险经纪、消费金融、网络小贷、保理等。
小米有符节瑞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网银行、天星银行、北京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小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小米数码宣布品牌升级为天行数码,小米金融APP也升级为天行金融。天星金融有跟星借的贷款产品,也有包括活期、期限、基金、股票和黄金、保险产品在内的理财服务。
记者了解到,天星数科平台还提供产业金融和金融科技服务。
在产业金融方面,天行数码分公司针对大型集团供应商推出应收账款保理产品,方便供应商提前结算,提供基于应收账款转让的融资服务;为大型核心企业提供一套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系统,债权凭证可拆分流通或在平台融资;针对终端零售商推出新零售产品,方便零售商进货,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资金储备。
在金融科技方面,天行数码搭建了资产管理平台、产业风控平台、天行粮票平台、区块链超级账本、产业大数据平台。
专家观察员、钉钉科技创始人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小米做金融应该有一定优势。毕竟小米手机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对更高,小米手机成交量大幅增长空。
行业分析师王赤坤也更看好小米。“除了流量,行业基因至关重要。相比vivo、OPPO、华为,小米依靠小米集团的生态链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毕竟小米的基因和其他几家厂商不太一样,更专注于互联网公司而不是纯硬件公司,所以更容易进入互联网金融。
华为相对保守。
与OV和小米不同,华为进入金融领域相对谨慎,主要集中在支付业务,在信贷领域相对保守。
目前华为钱包提供的服务包括借钱、申请信用卡、商户收款、华为商城、硬币、发票。
借钱是华为钱包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一项网络借贷功能。可以通过借款菜单跳转到相应金融机构的放款页面。可以看出,华为钱包主要针对第三方合作平台进行导流。
毕华是一种虚拟货币,可以在华为云空房间、应用市场、华为视频、华为游戏、华为音乐、华为阅读等场景使用,但不能用于购买实物。
日前有消息称,华为收购了持牌支付机构讯联智付,正在大量招聘支付相关岗位。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华为核实,但华为方面并未证实该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讯联智付曾是中兴的子公司。
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获得支付牌照。2019年牌照续期时,其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被移除。目前,讯联智能支付牌照的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覆盖全国。
最初,讯联智付由中兴旗下的中兴软件持有。2015年12月,中兴通讯高调进军移动支付领域,推出移动支付产品“中兴付”。背后的主要运营公司是讯联智付。
中兴Pay结合了多种场景。用户可以下载电子银行卡、公交卡等。在中兴手机上,而且他们可以用中兴Pay代替钱包。中兴还有缴纳水电费、餐饮、团购、理财等功能。
然而,中兴Pay推出不到一年,中兴就开始逐步退出讯联智付。
2016年8月,中兴软件将讯联智付90%股权以3.82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上海Wareo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为郑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时,郑桐股份刚刚成立一年。郑桐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证券银联”,由36家知名券商、基金、期货公司发起成立。
2018年初,中兴软件全面退出讯联智富,郑桐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Wareo全资持有讯联智富。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兴发布会前后,也是手机厂商试水付费的时候。
2014年,苹果发布了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功能Apple Pay。2016年2月,Apple Pay在中国上市。随后,搭载银联中国银联快速通的Samsung Pay正式上线。2016年初,小米收购了持牌支付机构符节瑞通,开始了自己的支付业务。
2016年8月,Huawei Pay在华为Mate和荣耀系列手机上线。不过当时华为表示主要是专注于技术,为支付业务提供底层解决方案。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华为主要通过与银联中国银联快通的合作进行支付。用户打开华为手机的NFC支付功能,绑定银行卡,手机就可以当银行卡用了。
2020年7月,华为钱包推出商户收款功能,即手机POS,这是华为、银联、Lacarra合作推出的移动收款产品。没有外部设备,商家可以用华为手机代替POS机收款。2020年9月,华为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行首张联名信用卡——中信银行华为卡。
此外,2020年11月,华为发布的Mate 40系列是全球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手机。华为方面表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白名单用户可以使用该功能,只需用手机轻轻一触,即可完成双重离线支付,不受网络限制。2021年1月21日,Mate 40系列推出全新在线支付方式,支持华为钱包、支付宝、微信支付。
目前华为的金融介入主要以金融科技为主。例如为金融机构创建数据基础架构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手机厂商做金融的前景
根据科纳仕公司公布的数据,2020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前四依然是华为、OPPO、vivo和小米。
“手机公司进入金融业务是软硬件发展思路的体现,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时代的用户服务体验,增加手机业务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星、苹果等全球巨头早已布局金融业务。中国手机企业在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布局金融是很自然的。”丁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当然,对于掌握了流量和数据优势的手机厂商来说,金融是绝佳的变现方式。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手机厂商的金融业务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金融科技公司冰鉴科技市场总监周洋告诉记者,他并不看好手机厂商做金融。“尤其是蚂蚁集团暂停上市后,金融和科技要泾渭分明,不能披着科技的外衣做金融。所谓的流量和用户优势,在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能否被手机厂商随意用于金融服务,应该受到质疑。如果这些优势不再具备,金融牌照越来越难获得,手机厂商为什么还要做金融?”
丁还指出,监管层对科技公司做金融有很多限制。手机公司需要在规则内运营相关业务,明确自己的角色,无论是技术服务平台还是用户导流平台。金融业务要支持实体手机核心业务的发展,而不是像某些硬件公司一样,让业务埋下隐患,拖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OV华米”四大手机厂商金融业务打问号,流量优势能否转化为金融优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01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