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贷到贷款的转变,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的贫困。第一次成为有信用档案的信得过户后,社旗县唐庄农村贫困户郎石雪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着银行的5万元无抵押贷款,他养猪了。他说:“家庭年人均收入4000多元,今年就能脱贫。”
“贫困户有开发贷款,我对每年带动60户贫困户致富充满信心。”社旗县政泉实业负责人周全生说。据他介绍,今年贫困社员获得扶贫贷款300万元,企业捐款60户贫困户,其中14户贫困户捐款周庄村,每户每年捐款2000元。
近年来,社旗县紧盯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目标,在金融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和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中发挥积极作用,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灵活政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制定政策,给予大力支持。社旗县成立了由副科级领导牵头,扶贫办、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合作银行参加的金融扶贫工作专班,指导协调全县金融扶贫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社旗县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社旗县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社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社旗县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社旗县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办法》、《社旗县扶贫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等一批金融扶贫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加大了金融扶贫支持力度。
建立一个系统和一个平台。强化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立了县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6个乡镇(街道)设立了金融扶贫服务站,249个行政村设立了金融扶贫服务部,全县共有1700多人参与金融扶贫。解决了银行人员不足、政银“两张皮”、服务“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扎实开展信用评价。按照“三好三强、三有三无”的定性标准和13大类144项定量指标,全方位采集农户信息,为每个农户建立信息档案,根据不同分值给予3万至12万元的纯信用额度。目前已对全县207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今年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率先在李店镇梁岗村试点“整村授信”,覆盖所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拓展了金融扶贫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稳妥防控风险。县域金融与省农信社、担保集团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了三级监控、信贷激励、贷款熔断等机制,奠定了风险防控基础。巩固产业支撑基础。全县确立了蔬菜、中药材、果树三大扶贫主导产业,总面积21.35万亩。依托北京、深圳、苏州、郑州、南阳主导产业,培育了德菜、琼普菜、安菜达菜、仲景艾草、卫城药业、卓和果树、华景园林林、益农沟乡、惠农。
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和知识宣传。全县开展了“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普及工程”专项工作。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印制金融扶贫宣传资料7万余份,各乡镇(街道)组织帮助负责人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逐一张贴“明白卡”,确保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到贫困户。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组织合作银行积极对接农村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和基层银行,实行整村推进、集中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模式是有效的。2017年8月起,全面推广金融扶贫“卢氏模式”,重点推广“户贷户用”、“企贷企用”贷款模式。县财政分别出资2000万元和51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和担保,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和企业提供贷款。贫困户从生产的发展中受益,有贫困的企业会带动他们稳定增收。遵循“抱团取暖”和贫困户自愿参与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入股社旗县聚爱农牧合作社按标准建设猪舍并与牧源公司联合经营,按每年5万元、3000元的标准分享贫困户利润。这种模式实现了贫困户的增收和畜牧业的壮大。截至目前,社旗县聚爱农牧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带领全县2031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其中,2019年1-8月,发放贫困户2031户,利润分成304万余元。对于“企贷企用”扶贫贷款,由乡镇(街道)、农村商业银行、贫困企业、贫困户签订四方协议,每5万元贷款按每年2000元的脱贫标准向贫困户支付收益。截至目前,通过该模式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1855万元,带动6621户贫困户增收1500元以上。(社旗县委宣传部郭建刚供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河南省2021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社旗贷款公司电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85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