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中信银行用卡小贴士,2020中信银行信用卡

中信银行用卡小贴士,2020中信银行信用卡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经济观察报胡群/文3月25日,中信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9,262.14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1.16%。信用卡交易额24376.88亿元,信用卡业务收入614.98亿元,同比增长1.64%。它挺过了疫情,实现了经营效益的正增长。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业务,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尤其处于科技应用的前沿。2020年,中信银行布局手机终端,在业内推出“中信银行华为卡”联名信用卡。结合华为的场景和生态,打造了全新的数字信用卡,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安全的用卡申请和使用体验。

中信银行华为卡脱离了对实体卡的依赖,让智能手机成为信用卡载体,从实体走向电子。如果把大来俱乐部实体卡看作信用卡1.0时代,信用卡绑定第三方支付时代是2.0,信用卡和手机结合时代是3.0,中信银行华为卡率先成为信用卡3.0的标志性产品。

消费金融的“主力军”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迭代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引导,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消费金融行业给消费者带来了快速、便捷、灵活的消费体验。在通过消费信贷帮助消费者享受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他们对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的合理规划。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格局趋于融合。其中,银行信用卡业务是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军”。

目前市场上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参与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服务于信用良好的客户,在资金成本、风险管理、客户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中等信用客户服务,帮助他们在小额交易和细分市场中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平台,如花呗、借呗、白条等。,主要是依托自己的场景和渠道,专注于特定的市场和细分领域,为下沉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消费金融,越来越多的银行逐渐将消费金融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商业银行信用卡和个人贷款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然而,近年来中国信用卡的增长率一直在快速下降,如何提高信用卡的发卡量和交易量成为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概况》显示,截至2020年底,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量合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记卡0.56张,同比增长3.91%。

央行此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和借记卡在用户数合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记卡0.53张,同比增长8.36%。截至2018年底,信用卡和借记卡累计使用量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记卡0.49张,同比增长16.11%。截至2017年底,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量合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记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20年消费将使GDP下降0.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GDP下降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的下降。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消费金融方面,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495668亿元,增加55994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87774亿元,增加7177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7894亿元,增加48817亿元。

目前,消费仍然需要提振。央行2021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2.3%的居民倾向于“多消费”,较上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倾向于“多储蓄”的居民占49.1%,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倾向于“增加投资”的居民占28.6%,比上季度上升3.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银行信用卡市场受到“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挤压,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中。银行为赢得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市场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与流量明星合作,与年轻人青睐的流量平台联合发行信用卡。

然而,金融监管机构加快了金融业务监管一致性的步伐,为银行信用卡提供了新的机遇。监管要求将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业务纳入监管,并出台了《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推动消费金融回归持牌金融机构的趋势,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尤其是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竞争环境。

进入信用卡3.0时代

随着硬件技术和AI技术的不断创新,手机逐渐成为一切的主入口。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支付接口已经延伸到移动终端。

在华为手机钱包APP中,首页底部有五栏,中间一栏是华为卡,华为卡是华为用户的专属信用卡,由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华为钱包、中国银联共同打造。

2020年,中信银行作为业内首家与华为合作的银行,为中国数亿华为用户量身定制了一张“手机中的信用卡”——中信银行华为卡。这是一款融合了华为场景和生态的全新数字信用卡。具备信用账户智能管理、手机支付便捷、账户安全可靠三大特点,满足手机用户线上线下全场景支付的消费需求。通过整合中信银行领先的金融服务优势、风险控制技术和华为的智能终端技术能力,双方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支付生态系统,为用户创造更安全的支付环境和优质的用卡体验。据统计,该产品在全国150多个城市开放申请,73天申请量突破100万。截至目前,累计申请量已达265万。

与传统信用卡相比,中信银行华为卡的推出使信用卡摆脱了对实体卡的依赖,使智能手机成为信用卡的载体,从实体走向电子。在经历了大来俱乐部实体卡的1.0时代、信用卡绑定第三方支付的2.0时代之后,信用卡进入了信用卡与手机结合的3.0时代,中信银行华为卡率先成为信用卡3.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中信银行方面表示,中信银行将深入布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信用卡3.0进程,这将成为该行信用卡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都发行了数字信用卡。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发卡行“面见申请信用卡的客户”,包括面见申请材料原件、鉴别真伪、面签。

"信用卡激活不能远程完成."一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国内没有真正的“虚拟信用卡”的原因。一旦放开远程免签,信用卡申请和开卡体验将非常顺畅,势必进一步提升银行信用卡发卡和贷款规模。

构建数字金融的“生态市场”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七大产业被列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同时,“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单独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未来要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建设。针对金融业发展,《纲要》指出,要稳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领先机构正在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2020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信息技术投入7.66亿元,科技团队成员超过1300人,拥有61项软件著作权和80项相关发明专利,有效肩负起全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责任。

年报显示,“推进大数据技术与信用卡客户业务、财富管理、收入归集和风险的融合,创新建设5G全IP开放服务平台,重塑信用卡客户商业模式”。

为了构建数字金融的“生态市场”,2020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11家机构共同推出了“生态市场”。基于StarCard全新核心体系,围绕“风险、市场、销售、运营”等N大场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业态,为多元化信用卡市场创造无限新可能。

作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基于云的信用卡核心系统,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一年。数据显示,StarCard已经成功管理了1.1亿个账户的操作,峰值交易量达到每秒4500笔,是原系统的3倍多,平均交易响应时间仅为36毫秒。2020年,星卡新核心系统获得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大赛“最佳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2020年,中信银行发布信用卡“动态卡空房间”7.0版本。截至报告期末,“动卡空房间”APP注册用户数为3,598万,同比增长22%,月活跃度同比增长7%。为全面延伸金融服务触点,重塑用户数字化体验,中信银行信用卡全面布局新媒体平台矩阵,根据不同用户的互联网触媒习惯,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目前已广泛覆盖QQ、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官网等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基数1.02亿,位居行业第一。同时,以“中信+”平台运营为纽带,与中信集团战略客户及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集团C端生态合作平台。目前,中信优香+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15亿。

“信用卡业务也是我们的重点。”3月26日,中信银行行长方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信银行要以消费贷款为重点,提升规模。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拥抱数字经济趋势,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效应,围绕科技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发展,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有温度的消费金融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信银行用卡小贴士,2020中信银行信用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55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