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3新智奖第四届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优秀案例评选
中奖者:四川省农村信用社
获奖情况:风控创新优秀案例奖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2018年,四川农信社数字化转型建设初见成效。围绕智慧银行建设的思路,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基于分布式云原生架构的新一代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以下简称“智能决策平台”)由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数据交换平台、海量数据整合平台、人工智能模型平台和全链条运营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
一是拥有领先的内外部数据实时、批量采集交换的综合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提高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二是夯实“数据信息全面共享”的海量数据整合平台,实现全数据整合,为全行智能业务创新提供丰富且高复用的数据原材料。三是构建“即插即用、精准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平台,助力客服营销、运营管理、产品创新、风险管理、金融生态的全方位智能化发展。四是全链条运营管理平台,可以统一数据标准,让数据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内可见、可运营。整合以上四大平台的智能决策平台,提供及时、高效、便捷、智能、稳定的数据服务,点燃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引擎”,有效支撑我行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3年5月,四川农信社已上线运营了一批线上智能贷款产品、线上信用卡产品、内部评级等智能模型和系统。智能产品和模型在支持我们的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迫切需要提高业务运营支持能力。目前存在各类信贷产品信用风险经营管理分散、报表类型定义不统一、数据权限控制不统一、基础报表可靠性和及时性不高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体验差、数据不全、更新维护困难等问题。项目完成后,将实现以下目标:从决策、管理和执行的层级角度构建运营体系。开发信用风险运行系统,实现省联社领导、业务人员、科技人员实时查看业务运行风险,实时感受信用风险,确保信用风险控制业务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系统主页如下图所示:
第二,创新
(1)系统设计理念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技术框架具有先进性。
首先,底线思维:信用风险信息没有少报、误报、全覆盖和系统高度可用。业务关注业务风险、通过率、拒绝率、不良率等质量指标;科技侧重系统运维、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二、闭环思维:监控能力建设前移至架构、开发、测试的流程,监控运营覆盖策略制定与部署、故障定位与处置、事后分析与反馈的完整流程,形成闭环持续优化;三、技术思维:技术是监控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大数据、AI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满足信用风险预警、发现和定位的管理要求。第四是核心功能:实时监控。依托数据库平台能力,注重IT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相应的监控手段和管理方法,满足快速交付、提高效率、安全运行的管理需求,适应开发、运维一体化。
(2)实现多维度、精准的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一、用户访问权限:产品、组织、岗位、员工四级交叉访问控制,最小粒度访问权限控制。二、数据访问:落实制度和措施,在访问权限的基础上匹配监控指标的访问权限,实现“只看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访问控制。三、敏感交易明细授权查询:如交易明细查询、风险分析等敏感数据授权,除了岗位和数据控制,结合行内审批流程进行授权查询。
(3)可复制性强,支持低代码扩展。新产品模板配置,快速部署;全新监测参数化设计,快速上线(单品已达352项监测指标),监测指标灵活调整组合,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4)嵌入人工智能的能力,实现数字化运行状态监控:通过历史数据学习,用AI代替传统的静态阈值设定(预警、异常监控),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
三。项目技术方案
信贷风险运行监控系统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智能决策平台(包括决策引擎平台、数据挖掘平台和数据中间平台(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实时计算平台))上构建和实施,部署在智能决策系统中。该系统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软硬件基础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硬件平台。
服务开发应采用分布式和微服务架构设计,以满足高并发、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的要求。该设计符合SOA的整体架构规范,按照J2EE框架开发和部署,具有跨平台的特点。基于阿里私有云平台,利用蚂蚁PaaS组件和SOFA微服务中间件进行设计开发,将日志分析、监控报警、链路跟踪与行内运维监控系统对接。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平台(支持Linux)、数据库产品(支持OceanBase、ORACLE和MySQL)、中间件平台(支持weblogic平台上的应用集群部署)和主流硬件厂商的设备。系统支持PCServer等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集群部署,保证高可扩展性。支持虚拟机部署和容器化部署。基于云平台技术规范,支持监控报警系统集成和数据中心多功能、模块化部署;支持跨平台集成,以及基于DevOps平台的代码托管、包构建、发布部署、测试的流水线操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配置性、开放性和可用性,能够快速响应新的或变化的需求,提供完整的接口、二次开发等相关文档,进行全面的技术转移。
通过系统的层级关系和分类图(图1)可以看到信用风险运营系统定义的从高到低的层级关系,其中模块/目录层,通过识别各个系统的报表类型,提取公共部分作为系统模块/目录,以便法人或用户快速查看自己想看的报表。
图1信用风险操作系统层级和分类图
信用风险运营系统本身定义了员工管理、组织管理和权限分配的功能,后台管理人员可以统一管理未使用产品报表的数据和查看功能的权限,解决了由于数据权限缺乏统一管控导致权限无法统一的问题。通过在报表管理中配置报表路径,可以将各系统的存量报表直接集成到信用风险运营系统中。同时,信用风险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公开的报表制作方案。通过现有的bi工具制作增量报表,比bi工具提供了更多的接口、数据源和数据集,可以直接引用,更方便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制作报表,解决了各系统指标报表工具或手段不一致,导致维护困难的问题。
四、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周期
动词 (verb的缩写)操作情况
到2023年5月,系统支持省、市、县机构信用风险运行监测能力,实现五个在线智能产品的一体化监测、预警和分析。
省联社领导、业务、科技人员频繁走访,先后接入了舒心E贷、舒心E小农贷、商E贷、创业担保贷、信用卡等5款网贷产品的全流程风险分析,线下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接入,最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局信用风险运行监控。累计用户数达到200+,累计访问量10万+;单个产品包含30多个BI报告和350多个监控指标。例子如下:
不及物动词项目有效性
通过信用风险运营监控系统的建设,为智慧贷款产品运营和数字化运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充分发挥了数据服务能力。通过关键功能,系统解决了各系统信贷风险操作分散、报表类型无统一定义、数据权限无统一管控、报表制作方法无统一等痛点,进一步提升了四川农信社的信贷风险感知能力,为四川农信社在信贷产品上科学准确的识别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客户、业务、产品全覆盖和全省统一综合管理。
七。经验总结
信用风险运行监控系统先进实用,可快速复制推广。
先进性。一是建立了配套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立了信用风险运行监控系统,支撑综合应用,为智能决策系统的良好运行保驾护航。二、平台关键技术突破,自主研发跨平台、易用、易维护、高效、多功能、可扩展的动态执行方法,并行处理多样异构数据。第三,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解决瓶颈问题,抢占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四是数据平台基础能力大幅提升,性能和容灾能力全面增强。
在晋升方面。信用风险监控运营系统是基于云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决策解决方案,在整合数据接入的同时,能够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的监控和分析。这项技术虽然是针对银行的业务场景,但是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和领域。
更多金融科技案例和金融数据智能化优秀解决方案,请访问数字金融创新知识服务平台——金科创新社案例库和精选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估,信用风险监测内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40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