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2月8日,工人在江淮汽车新港基地的轻卡生产线上忙碌。图/新华社
近年来,关于合肥这个中心城市的讨论不断升温。因为不断引进BOE、蔚来,投资长信仓储,合富也被外界称为“最佳创投城市”。
在产业溢出效应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口集聚。在2022年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实现逆势净增长,常住人口逼近1000万。
2月17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2年末,安徽常住人口612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0.23%。
在全省各市常住人口主要指标中,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963.4万人,比2021年的946.5万人增加16.9万人。这一增幅超过了安徽省。
2000年,合肥GDP只有325亿元,全国排名第82位。2022年,合肥经济总量达到12013.1亿元。20多年间,其GDP增长了近37倍,排名飙升至中国第21位。
常住人口逆势增长,向千万人口城市冲刺。合肥这次做对了什么?
合肥的常住人口逐年增加。
2022年,中国人口迎来了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人口比去年底减少85万人。但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人口增长略有不同。
日前,河南省发布2022年人口数据,常住人口9872万人,比上年减少11万人,连续第二年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安徽在内,江西、甘肃、广西、重庆、青海、贵州等多个中西部省份此前都宣布了人口正增长。
据新景智库此前分析,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附近就业增加,中西部地区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或就业。
安徽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此前,根据2021年安徽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21年该省常住人口为6113万人。
《2021年安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从人口增量结构看,人口流动在常住人口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省人口在2020年人口普查时回到2万人,2021年增加到9.7万人。
作为安徽省的核心城市,2021年,合肥常住人口也增加了9.5万人,2022年,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合肥人口增加了16.9万人。这一增幅不仅明显高于上年,而且比安徽省的增幅多2.9万人,可见合肥的人口吸引力在增强。
同时也说明,除合肥外,安徽省其他地级市的人口总量都在减少。对比2021年和2022年安徽省其他城市的增长情况,位于安徽省北部的阜阳、亳州、宿州、淮南、淮北、蚌埠的人口较上年出现负增长。
这些城市的人口一部分流向江浙沪等周边发达地区,另一部分流向省内强中心合肥。
事实上,近年来,合肥的人口增长一直大幅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其背后是人口不断向省会城市集中。安徽当地媒体根据官方数据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向省会城市聚集明显。
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的9年间,16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合肥的人口增幅最大,达到159万人。
十年间,合肥常住人口从570万增加到963.4万,增加了近400万,使合肥超越阜阳成为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
对于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安徽省统计局此前分析,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更多农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流动人口行列。此外,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全省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冲刺几千万人
合肥常住人口的逆势增长,增加了合肥向千万人口城市冲刺的信心。
如前所述,合肥人口吸引力增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合肥202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后,2022年GDP迈上千亿台阶,突破1.2万亿。
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能否称得上“顶级城市”的关键指标。
合肥“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GDP总量达到1.6万亿元,全省第一,人均GDP进入长三角前十名,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20名,奋力前行。
实现上述目标,促进人口增长,向千万人口冲刺,成为合肥未来必须跨越的门槛。
截至2022年底,合肥总人口达到943.4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距离千万人口城市仅一步之遥。
目前,合肥要晋升为千万人口城市,还有36.6万人的“缺口”。从近五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合肥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20.3万人、23.1万人、20.7万人、9.5万人和16.9万人。
不难发现,合肥近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8.1万人。照此推算,未来三四年,合肥有望实现人口过千万。
事实上,2016年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预测,到2030年合肥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
2022年3月公布的《合肥市土地空室总体规划(2021-2035)》(公示稿)也提到,预测到2035年,合肥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实际服务人口将超过1500万。
1000万人口不仅是城市站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里程碑,也意味着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上升。谁会是下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合肥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7个。人口数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武汉、Xi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青岛、长沙。
其中,长三角有三个城市,分别是上海、苏州和杭州。如果合肥成功加入“千万人口俱乐部”,安徽将成为像江浙一样的千万人口城市,合肥也有望与其他三市并列人口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的三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南京、合肥、宁波的常住人口数量一直相差不大。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2022年宁波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在2022年南京常住人口数量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合肥目前以微弱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千万人口城市”的争夺战是激烈的。除了南京和宁波,济南也宣布去年人口突破1000万。
2月10日,求职者在合肥蜀山区环球金融广场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了解工作信息。图/新华社
这次你做对了什么?
在计划经济时代,合肥是一个因为资源和区位不足而“穷到连铁路都绕不过去”的城市。
2007年,合飞投资100多亿元在BOE建设六代线,年预算收入仅300多亿元。自此,BOE成为中国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合福也成为中国最大的集聚发展区。
除了显示面板产业,合肥此后还通过引进联发科、长信存储等公司投资半导体、晶圆产业,并通过吸引蔚来汽车,大幅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方面,合肥总能准确找到合适的出路。在打造城市软实力方面,合肥这次似乎又做对了。
其实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除了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硬实力,这些才是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也是影响“用脚投票”的关键动机。
疫情期间,与很多地方对返乡人员进行严格限制不同,合肥率先喊出了“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疫区,都欢迎你随时来这里。”合肥主动敞开大门,也让很多年轻人把合肥称为“温度”。
除了率先向返乡游客敞开大门,对滞留的货车司机合肥也没有“一刀切”。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有序,从未间断。
如果一个城市是值得人们留恋和向往的,那么人们自然会实现人口净流入。
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是不断增强的。
如何增加人口,合肥也瞄准了青年人才。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此前表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52%以上,2023年新引进大学生不低于27万人,2025年不低于30万人。
合肥喊这个目标也不是没有底气。《2022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44.69万人,其中70%以上在省内就业。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中,合肥吸纳了近10万名毕业生,占留在省内的毕业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合肥向千万人口城市的迈进并非没有隐忧。比如,合肥的平均房价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最高的,几乎是“网络名人城”长沙的两倍,高房价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拦路虎”。
当前,“人口红利消退,生育隐患难以解决”,如何保持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包括合肥在内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除了硬实力,增加人口增量的关键在于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这势必成为未来各地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重点。
文/新景智库研究员查志远
编辑/柯睿
校对/吴兴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1风投风口,著名风投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5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