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勠力同心决战贫困 携手并进圆梦小康——通榆县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勠力同心决战贫困 携手并进圆梦小康——通榆县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我们家今年想在房前屋后种大辣椒”“我和你阿姨商量过了,今年我们家继续养草原鸡”“我家还是好好养牛”“我想开个微店”...正月前,通榆县的村干部坐在炕上,和去年受益于各项政策的贫困群众一起谋划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欢声笑语间,无限的希望一直在春意萌动的荷香大地涌动、升腾...

2016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白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榆县委、县政府带领36万干部群众在847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

300多个日日夜夜,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实现2016年脱贫14478户、28512人的目标,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2.2%,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

在国家、省、市检查考核工作中,各级检查组和考核组充分肯定了通宇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

担当责任,做扶贫先锋。

2017年全面脱贫,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两年。无疑,这是自我施压。这是一种怎样的责任和行动?设定这样的目标,不仅需要战胜贫困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责任和智慧。

如何实现既定目标,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开局决定未来,开局关乎全局,顶层设计关乎成败。通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励精图治,精心谋划,高位推进,用理性的思维从顶层进行系统的设计,对脱贫攻坚战进行全方位的部署。

完善组织领导结构。通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兼任县扶贫办第一主任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统筹、部署、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在乡(镇)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站长的扶贫工作站,在村里建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扶贫工作组织,明确责任和任务。

树立扶贫的大思路。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总行动纲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具体攻坚中,以通榆确立的“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和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思想体系为指导,明确一个目标,把握四个载体,坚持五个原则,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建立“七大责任制”,综合运用“13+”扶贫模式,灌满“扶贫水桶”,攻坚扶贫顶层设计。

制定具体详细的“路线图和突破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中心,制作了通榆县扶贫整体决战指挥图和通榆县扶贫指标退出周调度操作图,下发了通榆县扶贫资金项目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使扶贫过程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权力运行大监督格局,出台47个制度文件,遵循“一份责任书、四份合同范本”,确保项目、资金、干部安全,实现扶贫领域零违纪。同时,组织18个部门落实省级部门出台的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助推脱贫攻坚的部门支持方案,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无缝对接。

锁定“精准”,解决好“谁来扶、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夯实精准施策基础。要保证准确认定,就要真正摸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各级干部“浸淫”在农村、田间、猪圈里,干部们积极地在各地日夜奋战...走村串户,走访贫困群众,求思路、出主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精准扶贫提供第一手资料。其间,组织包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回头看”3次,组织2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在全县开展“地毯式”检查,确保卡片清单信息统一,大数据平台信息准确录入。

务实创新,“13+”扶贫模式释放叠加效应

顶层设计周密清晰,战术上如何精准实施?

围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个核心,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着力补齐短板,在精准施策中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中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中见实效。立足县情,通榆2016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0.7亿元,精准实施“13+”扶贫模式,打破部门和行业分割,整合资源,共同编织贫困人口民生保障网。

政策扶贫——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利益的最大化。主要依托21条强农惠农助农政策,实现对贫困户的政策全覆盖。其中,对农村低保标准实行“补”救助,将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仍不能脱贫且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人均1700元提高到2400元,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条线合一”。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我们全力以赴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2016年,6160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实现了他们的“安居梦”。

产业扶贫——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点培育本村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针对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劳动力分布特点等实际,安排财政专项扶贫开发资金5300万元。通过实施“自主经营”、“托管经营”、“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共规划肉羊、肉驴、花椒、小米、谷子等产业发展项目90个,实现了产业项目全覆盖,增加了每户收入。此外,充分利用庭院面积大的优势,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带动178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万元。

电商扶贫——打造脱贫致富“云高速公路”。以通榆县成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和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为契机,在70个村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站,扶持贫困人口网店、微店208家。成立5个电商扶贫合作社,实现579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元;带动917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收入1500元;通过电商消费扶贫,2016年贫困村特产销售收入达2908万元;深化与农村淘宝、苏宁云商扶贫合作,已建成3家“爱心淘宝店”和2家“爱心超市”;整合通榆当地437家商家推出“云农商”平台,筹集农民和商家慈善捐赠资金5.7万元,爱心衣物近300件,已投放到两家爱心超市。

教育扶贫——确保没有人因为贫困而辍学。扶贫要扶智,教育扶贫优先,发挥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优势。2016年投入教育扶贫资金8468.33万元,惠及2358名贫困学生,义务教育辍学率达到98.5%,高于国家标准1.5个百分点。教育扶贫确保全县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不会有学生因经济因素辍学。

健康扶贫——解决百姓后顾之忧的实际举措。在先后投入1.8亿元加强县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基础上,实施新农合提高补偿政策,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各类疾病报销比例。建立了城乡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免费开展健康体检和定期随访活动。为解决城乡贫困人口因重特大疾病致贫返贫问题,出台了《关于县域内政府救助重特大疾病贫困人口的实施意见(试行)》,财政拨款2100万元对城乡贫困人口进行政府救助,共救助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86人,救助资金230.82万元。

搬迁扶贫——留住乡愁,走出贫困。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帮助贫困人口留在故土,连根拔起“穷根”。2016年,通榆县规划31个村整村搬迁,在乌兰花镇鲁家村、米仁村进行试点。其中,陆家209户已全部完成搬迁,农民上楼后平均剩余补偿资金10.7万元,实现了整村一次性脱贫,成功创造了“陆家模式”。该村易地搬迁扶贫经验被确定为全省先进典型,在全省扶贫现场会上介绍了典型经验。

生态扶贫--重建可持续造福人民的环境。通榆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工程、草原补偿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河湖连通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放各类补贴4000多万元,直接受益群众6万多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通榆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在生态和经济发展中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

设施扶贫——解决百姓后顾之忧的关爱工程。“这次出门喝水都不用担心了。”受益的人都很开心。投资1.24亿元,完成了225.8公里的村村通、重点村村通、村村通和旧路改造。目前,乡镇硬化道路通达率100%,通达率72%。投资2184万元建设60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7740人,其中贫困人口4621人。

光伏扶贫——变“不可能”为“可能”。“阳光也能变成钱”是农民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现实。通过积极努力,将分布在90个贫困村的15527户符合光伏扶贫条件的贫困户,采取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贫困电站。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平均增收3000元,持续20年。

社会扶贫——凝聚前所未有的爱心力量。123个县级单位、12个省级部门、19个市级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加入了通榆的脱贫攻坚战。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13116万元。其中,省市包领导和部门共筹集资金7686万元;县包保领导和部门共筹集5278万元;社会各界筹集资金152万元。通过发展科技助农、扶贫智慧、爱心奉献等多种扶贫方式,社会扶贫模式覆盖90个贫困村。特别是在今年的全县春节联欢会上,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扶贫济困捐款活动,得到了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共筹集捐款400多万元。

金融扶贫--打造灵活信贷模式的融资平台。为解决扶贫资金短缺问题,通榆先后推出支农贴息贷款、农地贷款、直补贷款、住房贷款、信用贷款、扶贫再贷款、农机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共计4.485亿元。县财政筹集2000万元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省、县各出资1000万元,建立通榆县“吉农牧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建立5个融资平台,承接中央扶贫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已落实农发行贷款6600万元;我们承担了8亿元CDB贷款,大力推进扶贫进程。

旅游扶贫——还记得《足不出户致富》这本书吗?按照全县景区标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农家乐”创收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融合,延伸和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带动1696户、3061名贫困人口增收。

人才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缺什么,让我们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2016年,通榆投入165.1万元,主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等8个培训项目。创业就业培训找准了“穷根”,帮扶到点上,有效增强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全年创收6704万元。

站在决战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通榆县委、县政府对2017年有了新的思路,那就是力争2017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时间不等人,只争朝夕。光明前景催人奋进,光荣使命凝聚力量。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指日可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勠力同心决战贫困 携手并进圆梦小康——通榆县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00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