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刘必然通讯员)近日,正值辣椒采摘期,龙岩市永定县坎市镇坎市街社区农民一头扎进100亩红辣椒地里。“贷款30万,我流转了60多亩地,种辣椒。今年我预计增收120万元以上!”陈晓华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
这笔风险投资得益于永定供销社的推荐。“我们向商业银行推荐优质农户,并提供信贷担保。商业银行根据推荐名单放贷,最高50万元。考虑到养殖成本回收期长,贷款期限定为三年。”永定供销社主任李振雄说。据统计,自2017年2月发放首笔20万元贷款以来,已向农户发放贷款126笔,共计4105万元,供销社贷款成功率超过50%。申请人主要来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
长期以来,永定供销社发现,农村家庭正常信贷审批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经常面临“没钱用,借钱难”的困扰。为此,永定供销社成立了供销农业服务公司,与银行机构合作,让创新的金融产品真正惠及三农,农民完成“创业成功”的蝶变。
当初,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总经理廖昌连最担心的是“大部分农民没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市场上的各种贷款难免让他们生疑”。为了让农民明白,供销社开始尝试通过商业银行的基层服务网点,以点带面扩大宣传。去年9月,供销社组织召开了帮助农民融资的宣传推介会,编制发放了5000份普及小册子。同时,定期与贷款农户座谈,收集农户的第一手资料。
"回收周期长,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李振雄介绍,放贷前,供销社和商业银行各派一名代表联合入户调查,严把材料审核、资信查询等关键环节,形成推荐表和资料图片提交给商业银行上级单位。
“调查员经常要奔波于田间地头,立案、费率、信贷,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廖昌连笑着说道。
按照相关业务规范,过去农户贷款达到30万元以上,一般需要6个自然人担保,但在供销社推荐和资金担保下,担保人降至3个。
“贷款门槛降低了,也省去了农民需要到处跑的人力物力。”李振雄说,“如今,保障基金规模已达1300万元。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规模比例为1: 10的约定,从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为1.3亿元,可以惠及更多农户。”
截至目前,永定农贷申请金额主要集中在20 ~ 50万元。供销社正在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小额贷款,让10万元以下信用的小微农户更快获得创业资金。
& gt& gt& gt专家观点
农村金融服务应完善资金供给体系。
福建日报记者刘不可避免
近年来,在“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指引下,针对农村地区的各类普惠金融产品逐渐增多。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朱指出,与“三农”产生的巨大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相比,我国“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仍相对不足。农业生产面临着来自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主导的传统金融业务难以普及到广大农村。因此,政府需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为农民提供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持,解决“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
朱认为,永定供销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资金来源,创新做法值得鼓励。同时,“要把区域现象培育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必须从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角度综合考虑。”
首先是统筹供给侧资金成本。农民能否承受贷款利率,收益能否覆盖资金成本,是影响普惠范围的关键因素。短期内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优势,采取政府贴息等公共政策,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确保普惠金融的业务落地。但要形成长期良性循环,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有效资本增值能力,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二是考虑到供给侧资金的风险。农户缺乏可持续的盈利记录和完整的交易信息,难以将农业生产行为的可靠性纳入金融机构的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和防范金融风险,引入金融保险机制和风险识别机制。通过“农户+银行+保险”的模式,打通资金联通的链条。
朱表示,金融服务“三农”必须强调问题导向和城乡公平原则,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利润期望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资本雄厚的国有银行作为供给主体,有责任推广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乡村振兴。同时,“三农”延伸的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面对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迫切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投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更多的资金渠道选择,降低农民的资金使用成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永春供销合作社,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84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