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2020数据总结,数据回顾

2020数据总结,数据回顾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2022年,国际环境动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是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一年。

星光回报那些旅行的人。回顾这一年,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了许多值得称赞的成就。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高企,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城市老旧小区焕然一新,5G网络“县县相连”,数字经济继续引领全球...我们通过十组数据来看看亮点。

超1.3万亿斤:中粮“八连丰”

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镇街收购站,粮食收购正忙着。“今年粮价好,农民卖粮积极性比较高。我们收购点收购了2000多吨秋粮。”收购站负责人说。

这一年,各地有效克服了北方罕见秋汛、局部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造成的冬小麦晚播等不利因素,实现了全年粮食增产和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农民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割小麦(6月8日摄)。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夏粮、早稻、秋粮都增产了。其中,全国夏粮产量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随着产量的增加,面积也在增加。各地通过退耕还林、间作套种、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区域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全国粮食丰收再次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克服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桂荣说。

超千亿件:快递“交付”经济韧性

12月1日,国家邮政局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了7天。

中国快递网络单向行程超过4300万公里,网点超过41万个,日均服务近7亿次。快递行业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实现千亿目标,既体现了行业的发展,也凸显了经济的韧性。

小快递,连接千城万业,畅通两端供需。今年以来,线上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1%。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处理量超过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过3.8亿件,是日业务量的1.3倍。

1000亿件快递,平均每天3亿件,其中1亿件进出农村。目前,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随着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工业品进入农村,更多的农特产品流向全国市场,进一步释放了农村消费的活力。

随着元旦、春节的来临,快递将迎来传统旺季。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部副主任王月涵表示,初期投入带来的运力提升,将推动快递业在平滑经济周期、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2万: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拆除违章建筑、道路改造、新绿化、停车位粉刷、墙体保温、安装电梯...今年以来,许多地方的旧住宅区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用一些居民的话说,老小区“变”成了幸福生活,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新改造城市老旧小区5.21万个,受益859.25万户,按小区数量计算开工率为101.7%,其中25个省份开工小区数量和户数超额完成或达到计划任务。

“脸”更漂亮,“里子”更扎实。据统计,今年1-10月,完成水、电、热、信息等老旧管线整治改造5.16万公里,安装电梯1.23万部,新增停车位61.96万个,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2.07万个,新增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设施5694个。各地加快城市旧社区改造,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忧”的问题,不仅惠及民生、扩大内需,也促进了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家已经开始改造超过16万个老旧小区,受益家庭超过2800万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完成的约21.9万个城市旧社区的改造任务。

城市旧社区改造有家吗?

90%以上: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提高。

借助“直接柔性蓄光”技术,将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灵活使用,帮助建筑更省电;节能改造后,冬季室温提高了3至5摄氏度,夏季降低了2至3摄氏度,居住更加舒适。有根据阳光强度和气候条件调节角度的遮阳帘。回收装置将雨水变成绿水用于灌溉,屋顶的小花园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我们周围的建筑正在变得“绿色”和“智能”。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施工方式,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了新型建筑的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住建部数据显示,到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已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

此外,共获得25000个绿色建筑标志。2134种绿色建材产品获得认证标志,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拉长和拓宽了建筑产业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表示,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推广力度,给“中国制造”贴上绿色标签。

4%: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将再次上调。

上调4%——202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调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通知,2022年1月1日起,对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的4%。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但养老金待遇持续提高,既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也将实实在在地帮助“老有所养”。

经过多年改革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发展迅速,制度运行更加稳定,基金更具可持续性,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基金可以做到当期平衡,滚存结余,长期储备。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万亿元,基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月份公布的数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万亿元,具有较强的保障能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超过2.6万亿元,中央本级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多次强调,养老金是可以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的。

6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近日,在中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国产品牌汽车排队。这些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正等待被送往世界各地。

同时,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新能源汽车成功登陆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地,自主品牌出口欧美实现全面突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1-11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2年第一个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7万辆跃升至59.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至21%。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中国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先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技术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新锚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实现翻番。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认为,经过多年的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出领先地位。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汽车企业正满怀信心地走出国门,这也将支撑未来中国汽车出口的长期增长。

近9000:专搞新奇的“小巨人”充满活力。

宁波欧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一直深耕电梯门系统领域,服务于国内外400多家电梯厂商。自2010年以来,它一直保持每年提交4项专利申请;

北京融联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研发,积累了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公司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都是专业化创新的“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以专门从事创新的“小巨人”企业为例。自2019年6月起,首批认定248家企业,截至目前,共认定4批,共计8997件,平均每家企业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5.7件。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成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在5G、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名片。,也培育了一批产品质量过硬、实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强了,区域经济也会强;专业化、新企业多,发展质量就会高。”工信部副部长许晓兰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制度,让“小树苗”长成“小巨人”,“小巨人”长成“参天大树”。

220多万:5G网络“县县通”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线上推广,浙江淳安县下江村特色旅游蓬勃发展;通过智能云教室,来自贵州毕节的山里娃与城市儿童一起上课...不断扩大的信息网络正在为农村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宽带村村通、5G县县通,是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生动写照。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22万个。在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的基础上,5G网络进一步延伸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和重点乡镇,5G网络实现了“县县连通”。

从铜线到光纤,从4G普及到5G商用,从东北雪原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太行山区,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同网同速”。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县域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过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再增。

金沙江上游,苏瓦龙水电站1号机组近日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一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4亿千瓦时。

广东揭阳,国家电力投资揭阳神泉二期海上风电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单机容量11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为年底的全容量并网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神泉二期工程是我国首批低价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将助力粤东低碳经济发展。

从大山到汪洋大海,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成投产,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1369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多2815万千瓦。电力生产继续绿色发展趋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十五”期间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在生产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方面,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巩固和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风起云涌。

机械臂精确执行智能车间里的工业“大脑”指令;无人零售车在工业园区值守;综合气象探测器感知天气的微妙变化;快递包裹在双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上快速扫描和分拣...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7.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美元大关。

据测算,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1.6%上升到39.8%。

在不少外媒看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西班牙环球网发表文章称,“中国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中国再次展示了通过大规模数字化变革快速应对的能力。”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将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加快数字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流程编辑器:TF016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0数据总结,数据回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26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