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积的扩大,销售不愁,贫困户香菇致富。
这几天寒潮来得很厉害。在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官坟梁村的蘑菇大棚里,虞海燕正在悉心照料蘑菇木耳:“气温太低了,木耳比往年慢了一点。蘑菇生产时间可能要推迟,但不会影响产量。”
2012年,记者前往齐海燕的蘑菇大棚采访。现在,她的温室面积比四年前翻了一番。不仅如此,原本放在地上的蘑菇也被堆放在货架上。“架菇可以更好的利用空 room,四层架子搭起来,种植面积大了三倍。”虞海燕的丈夫冯敬东说,2014年,他从农村信用社借了10万元,扩建大棚。去年他收了30万袋蘑菇,纯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齐海燕家种蘑菇,变富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货卖。“村里都是冷库,哪里有收购,蘑菇一下子就能卖给工厂和合作社。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可以买到我们平泉的蘑菇。”冯敬东说,除了蘑菇,他家现在还种蔬菜水果,大棚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
虞海燕家蒸蒸日上,是平泉县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全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亿多元,实现52个贫困村、8万贫困人口脱贫。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以上来自食用菌产业。
贫困户进工业园,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突破产业扶贫瓶颈。
“目前全县有5.8万多贫困人口。我们要确保在2017年前脱贫摘帽。”平泉县扶贫办主任张志军表示,平泉将继续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扶贫的“扎根产业”。通过建立高标准扶贫产业园,对入驻园区的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统一规划设计。园区建成后,将大棚和菌棒低价租赁或赊销给贫困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最后统一收购。目前,平泉已发展各类扶贫产业园8000亩,直接吸纳贫困户2000户,辐射带动4000户,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发展产业,贫困户最缺的就是启动资金。针对这一“痛点”,平泉县建立了农业设施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目前风险保证金规模已达数千万元,按5倍放大,撬动信贷资金5000多万元。“政府资金带动银行信贷支持,加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现在产业发展资金更加充裕,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张志军说。
地处燕山山脉深处,基础设施滞后,仍是平泉尚未迈过的“门槛”。“还有很多地方要花钱改善基础设施。各种资金‘散打’很难发挥出最大效用。希望他们能融为一体,专心做大事。”张志军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你知道小蘑菇是怎么生长的,小蘑菇怎么长出来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3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