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稻田边。看到记者的来访,皮肤黝黑的贫困户李有些激动。"养虾和种水稻使每亩收入翻了一番."
61岁的李是孝昌县小河镇村人。去年,他流转了19亩土地用于水稻和虾的连作,净收入超过5万元。
从无到有,孝昌稻虾连作面积现已发展到2.6万亩,稻虾综合种植养殖模式成为孝昌精准扶贫“二十法”之一。
弃荒地养小龙虾
说到孝昌养虾,还得从抛荒说起。
由于种植水稻效益低,2010年前后孝昌出现了很多废弃的田地。
2012年,孝昌探索稻田养螃蟹。当年5月,县水产局在斗山乡成立了蟹苗场。“当时我们养了150亩螃蟹。水产局开出了12万的年薪,请了江苏的师傅做技术指导。”田主任陈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不大,螃蟹都早熟,长不大。更有甚者,最后养出来的螃蟹被送到白沙洲市场,却很少有人问津。
后来陈发现白沙洲市场小龙虾很受欢迎,价格也高。“能不能开发水稻和虾?”陈灵机一动。他的想法得到了县水产局副局长丁力的支持。2014年,县水产局安排丁力牵头成立小组,指导小河镇欣彦村建设1000亩稻虾连作示范基地。
经过一年多的试养殖,2015年,基地平均亩产小龙虾206公斤,水稻1255公斤,每亩产值6000元,平均每亩收入2800元。
促进稻虾连作的政策
尝到甜头后,孝昌决定大规模推广稻虾连作。
出台鱼塘标准化改造奖励补偿政策。每年投入500万元,改造100亩鱼塘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亩补助200元,改造2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亩补助300元。
稻虾连作已被列入精准扶贫“二十法”。发展100亩以上水田综合种植养殖连片基地的种养大户、合作社或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每亩900元建设补助资金。对贫困户发展稻虾,每亩给予1000元建设补助资金,普通农户按每亩100元给予奖励。
孝昌协调金融机构,对具有法人资格、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合作社给予贷款支持。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优先满足稻田综合种植养殖经营主体和贫困户需求。
水产部门多次组织养殖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到潜江、应城、汉川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省市水产专家到孝昌进行技术培训。
短短几年,孝昌的稻虾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6000亩,很多废弃的田地都变得香香的。
肖建新,41岁,2015年开始流转小河镇欣彦村100亩土地,搞虾、泥鳅、水稻综合养殖。今年4月,他搬到斗山乡新街村,流转300亩稻田,发展综合养殖。
贫困户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分享。
“2016年以来,我们发展了610户贫困户从事稻虾综合养殖,面积8750亩,平均每亩产值7120元,平均每亩收入2600元。”孝昌县水产局局长王利民说,除了鼓励贫困户直接发展稻虾,我县还尝试各种方式让贫困户分享稻虾共育的成果。
股份分红法。孝昌支持建设综合稻虾种植养殖连片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基地或向商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基地的主人负责运营,每年给贫困户分红。2017年以来,孝昌12个连片基地吸纳贫困户106户,分红31.8万元。
利益连接模式。孝昌奖补资金和项目资金支持的渔业企业,按照每挂钩一户资金5万元的标准与贫困户挂钩,贫困户年底享受利益挂钩分红。截至目前,全县36家渔业企业共对接贫困户173户,发放固定分红86.5万元。
劳动用工方式。鼓励稻虾综合种植连片基地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每年劳务用工不少于100天,确保每名贫困职工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2016年以来,该县共有15个稻虾经营主体雇佣贫困户163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93.5万元,带动85户贫困户脱贫。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宋忠忠,黄尼奇,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虾壮稻香喜丰年!孝昌稻虾连作让村民在传统水田里趟出致富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93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