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老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大事,贷款买房是普遍现象。如果贷款几十万买房子,利息也就几十万。但随着房价的上涨,房产增值部分远高于银行利息,所以一些不符合首套房利息优惠的购房者会毫不犹豫地使用银行的高息贷款买房。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疫情,近两年房价趋于稳定,甚至很多地方价格大幅下降。为了降低利息成本,很多购房者都选择了提前还贷。
利率下降,高息购房者大多选择提前还贷刺激房地产市场。多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RealData今年年初监测的103个城市中,首套房利率低于4.1%的城市有30个,部分城市房贷利率进入“三倍”,商贷利率并不比公积金贷款利率高多少。然而,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上半年。随着房屋增值的放缓和减少,2022年之前高利率时期申请房贷的购房者开始密集提前还贷。
这是因为,一方面之前购房者的贷款利息较高,在手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房者希望通过提前还贷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近两年投资理财收益波动较大,远不及预期。房贷和投资理财之间收益倒挂,让部分购房者有了提前还贷的欲望。
提前还款很难预约,中介需要警惕站在银行的角度。购房者支付的房贷利息就是银行的营业收入。因此,面对提前还贷潮,银行普遍采取提前预约的措施,甚至有的银行“网上预约不到,线下等消息”,让购房者焦虑。这时,很多购房者为了尽快还贷,向中介求助。
一些人还在网上搜索,提前还款渠道或者客服电话,骗子也赶上了热度,盯上了急于提前还贷的购房者。
案例回顾
随着银行推出的低息贷款产品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用消费贷和商贷提前还房贷,中间的利息差确实能省不少钱。但银行贷款受到严格监管,资金使用也在监管范围内。因此,将经营性贷款等低息贷款转为房贷风险很大。
广州肖某因挪用商业贷款偿还房贷被银行起诉。肖某先向银行借款180万元,借款用于生产经营周转,期限60个月。但肖某挪用了大部分房贷。就在肖某为自己的聪明节省了不少利息而沾沾自喜时,银行依据《个人担保借款合同》行使了对借款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权,以肖某违反贷款用途将款项用于楼市为由,要求肖某提供资金使用证明,但肖某拒绝按合同约定提供资金。
最后,经法院判决,肖某需在10日内向某银行还清贷款本金180万元及罚息。
多家银监局和保监局已提示相关风险。经营贷款做抵押,不是“馅饼”,而是陷阱。这种操作会让你陷入非法放贷的多重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提前还贷需谨慎,警惕转贷违法犯罪行为,提前换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994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