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趣店旗下的借款平台,趣店贷款可靠吗

趣店旗下的借款平台,趣店贷款可靠吗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趣味商店里的黑白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趣店,自美国上市以来,陷入舆论风暴,难以自拔。

当初“趣分期”里有关于“校园贷”的争议,但如今的现金贷业务也被高利贷质疑。虽然首席执行官罗敏试图公开回应,他的声明是矛盾的。

关于趣店的模式是黑是白,业内众说纷纭。

舆论风暴

资料显示,趣店集团成立于2014年3月,前身为“趣分期”,是一家面向5亿非信用卡人群的金融科技公司。它的官方口号是“分期逛趣店”。

10月18日晚,趣店赴美上市,当日市值突破100亿美元,一时间成就资本神话。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有不少争议的声音,称趣店的商业模式、风控能力、政策监管存在一定问题。

比如在风控技术方面,据了解趣店完全依赖芝麻信用,这是第五大股东蚂蚁金服研发的信用评分系统。只要用户芝麻分大于600,趣店就会开门提供贷款。

趣店在招股书中还表示,蚂蚁金服为战略股东,持股比例为12.5%;支付宝在各个接口为公司提供用户导入端口,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用户的快速增长。芝麻信用为公司提供了大量潜在用户的信用分析信息,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但这也导致了趣店对蚂蚁金服的依赖。

“趣店作为中国股市,业绩亮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蚂蚁金服的股东背景支持,不仅为其平台背书,也为趣店吸引了客户。”有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报》记者,趣店获取客户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支付宝入口的“来分期”,一个是自有平台的商城分期消费,但后者在电商平台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因此,一旦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到期或发生变更,趣店的获客和风控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最具破坏性的问题是趣店的商业模式。由于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后者是“校园贷”市场创业公司之一。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向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

众所周知,“校园贷”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比较混乱。据说是为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和低收入(或无收入)群体提供分期付款或现金贷服务。实际上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高额的贷款利率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高利贷,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

“趣分期”最早的商业形式,离它的原校并不远。最开始是“校园贷”,开始帮大学生买肾六。从2014年3月开始,上线三个月后,交易额已经达到数千万元。

那时候,JD.COM没有蚂蚁花,也没有白条。“趣分期”是分期贷款平台中发展较早的,当然市场需求也确实很广。

在创立“趣分期”之前,罗敏的创业经历以失败告终,十几个项目相继破产,涵盖社交、外卖、团购、在线教育等各种热点。

“趣分期”的“校园贷”业务给了罗敏继续挥拳的空 room。不仅如此,“趣分期”还备受资本追捧,融资之路一帆风顺。2014年4月、8月、12月分别获得A、B、C三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为其前期烧钱提供了支撑。随后在2015年8月,“趣分期”迎来了它最重要的一笔融资——蚂蚁金服领投的约2亿美元融资。

罗敏曾声称,当时年轻人,主要是大学生分期购物是一个空白色市场,而这些人的信用审核需要线下团队像扫街、扫楼一样一个个做,这是传统银行信用卡部门和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平台不愿意做的鸡肋市场,从而给了他们“有趣分期”的机会。

但其实这个市场是很有争议的。

“校园贷”的原罪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有趣分期”是原罪。

新金融观察了解到,趣店是从“趣分期”起家的。2014年,罗敏开着一辆装有10万份传单的宝马进入北京的一所大学校园,当天晚上订单就来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可见一斑。

后来“趣分期”等“校园贷”在校园里迅速发展起来。有业内人士认为,本质上是给学生用户的消费能力增加了一个杠杆。

“一方面‘趣分期’的客户是中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目前无法有效控制欲望,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在‘趣味分期’的杠杆作用下,这个群体的消费欲望被放大。最终买单的是用户父母,后者变成了补洞的人。”有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叶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19岁的他在河南省南阳市某职业学院读书时,为了买iPhone6,从一款类似“趣分期”的“校园贷”产品上借了5000元,却无力偿还。

“最后还是我爸妈出钱。”叶告诉《新金融观察报》记者,为了满足消费,他多次向“校园贷”产品借款。在填写资料时,他需要写一些备用的联系方式,但由于缺乏经济自主能力,无法偿还,以至于后期他的家人都分别收到催款人的短信和电话骚扰。

光骚扰不算什么。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借的时候利息还很小,还的时候利息巨大。仅上述借款就5000元,最后家里还了近2万元。

某趣店退休校园经理曾表示,“趣分期”的“校园贷”模式钻了法律漏洞,涉及道德问题。“很多时候会不顾学生实际情况诱导推销。有的会教你怎么还钱,比如借款,找家长,找老师,找学校。有的人选择继续借钱,借多了就卖东西,有的女同学选择裸贷什么的。这都是一个系列。”

最终,乱象频发的“校园贷”被监管部门叫停。

据趣店投资人、昆仑万伟董事长周亚辉介绍,2016年7月6日,趣店准备举办品牌升级发布会。当天中午,北京市监管部门与罗敏进行了谈话,并表示北京市政府将发文限期停止所有“校园贷”。“他两眼一抹黑,但还是坚持开了这个发布会。”

随后,“校园贷”的监管政策出来了,罗敏不得不暂停“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并更名为趣店,开始向华尔街讲述一个新的故事——分期消费。目标借款人从大学生转向年轻消费者,向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领域转型。

但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认为,罗敏所谓的“退出校园市场”有很多水分。趣店只是停止线下推送,大规模裁撤兼职人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用户,从而也没有触及其“校园贷”产品的根基。

据多方消息,目前趣店在审核学生身份方面并没有太大动作。换句话说,学生仍然可以在趣店免费获得贷款。

从趣店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罗敏宣布彻底退出校园市场后的时间点,无论是其总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还是活跃借款数,都没有出现波动的迹象。

一位前趣店员工评价说,趣店在“校园贷”时代获得的学生用户,目前仍占借款总人数的很大比例,这部分人群趣店不可能也不会去切。

首席执行官的回应

被质疑的不仅仅是趣店的过去,还有趣店的现在。

虽然趣店一直在招股书和各种公开场合宣传和强化自己“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地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本质上从事的是互联网金融业务。

从数据上看,趣店2015年亏损2.33亿元,但2016年不仅扭亏,还大幅盈利5.77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9.74亿元。趣店在招股书中特别提到,83.3%的利润来自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

扭亏为盈在于趣店退出校园市场后,转向消费贷和现金贷两项业务,其中趣店商城做分期消费,“来分期”提供现金贷业务。

但这两项业务却被业内质疑涉嫌高利贷。

面对市场铺天盖地的争议,罗敏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回国后立即公开回应:“任何逾期不还的都是这里的坏账,我们的坏账不会被催还。我都不会给他们打电话。不还钱就算了,当福利发给你。”

“任何人发现我们名义和实际利率超过36%请直接联系我,我给你提供100万资助费!”

36%的限制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的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虽然罗敏愿意回应质疑,但他的说法自相矛盾。

不催还钱,当福利?

趣店的招股书中明确写着,会通过发送短信、自动拨打语音电话等方式催促借款人;如果不成功,趣店的催收人员会人工给借款人打电话,必要时亲自上门催收。其中,如果用户逾期超过20天,趣店会主动向芝麻信用披露。只有三种情况会停止催收:一是借款人死亡;二是被认定为诈骗;三、逾期超过180天或催收达到一定次数。

对于36%的红线,趣店也承认,在2016年的交易中,其约59.5%的交易年化收益率高于上限。如果严格按照36%的上限,公司收入将减少约3.07亿元,几乎占2016年总收入的21%。

罗敏的转世最终变成了一地鸡毛。趣店不仅没有摆脱嫌疑,反而越陷越深。一个直观的表现是,随着罗敏的公开回应,趣店的市值在一天内蒸发了20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趣店的现金贷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虽然质疑很多,但它的存在是有合理的市场需求的。

盈灿咨询研究员许阳阳认为,不应过度妖魔化现金贷。毕竟现金贷服务的是大量的低收入人群,是完善普惠金融的一部分。

据了解,现金贷的繁荣,一方面是网贷额度监管后,额度内的个人消费借贷市场成为了新的风口。另一方面,市场上大量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客户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除了消费场景的支持,现金贷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

统计显示,只有3亿人在央行征信系统有信用记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无法从银行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

金融领域的资深人士、前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张化桥试图为趣店辩护。他认为,趣店纳税,增加就业,让急需用钱的成年人借到钱,没有强迫和欺骗。面对高利贷之争,张化桥说,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责骂放贷者。

罗敏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一个小地方的人能早一点买电脑,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只是不知道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对其争议原因的一个漂亮包装。

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士兵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趣店旗下的借款平台,趣店贷款可靠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6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