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奢侈品抵押贷款,大学生贷款买奢侈品的例子

奢侈品抵押贷款,大学生贷款买奢侈品的例子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电影《一个购物者的自白》剧照。

90后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极具消费潜力的一代。有的一工作就能买奢侈品,喜欢大logo,在乎辨识度,觉得贵的就是好的。

他们也认同消费是为了更好的体验,愿意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

当“提前消费”在这一代迅速普及和被认可,从几千的女士化妆品到几万的包包衣服鞋子,似乎没有他们买不起的商品。

月薪一万的人,觉得自己的标准是宝马加LV;月薪5000元的职场新人,认为上班不背香奈儿,对不起高档写字楼;刚入职的实习生也要用蔻驰刷一波存在感...一些年轻人被欲望和虚荣心推到LV、芬迪、等没有财富积累的专柜。

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用来提前消费奢侈品的信用卡、花坛、白条等金融产品的利率是多少,也没有人郑重提醒他们逾期还款会影响征信,甚至会被催款公司炮轰。

很多年以后,他们才知道,LV受不了公交车的蹭,芬迪的披肩只是披肩,的根本洗不了。理解这一点的代价是,他们需要支付高额利息。由于压力过大,有人患上抑郁症,有人省吃俭用,甚至有人结束生命。

5年频繁购买奢侈品,积累了10万的利息。

31岁的Keqi在拥有第一张信用卡后,很快接受了提前消费的想法。

他说,很多时候,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如果身边的人都用奢侈品,他会深受影响,哪怕他生活在普通的二线城市,也不是奢侈品流行的主阵地。

柯琦说,大学刚毕业,社交活动突然变成了“奢侈”聚会,从蔻驰到香奈儿和LV,从衣服和包包到香水和护肤品。“当你出现的时候,你的衣服、包包、鞋子就能说明你的收入和地位。”

在克旗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我花了3万多给自己买了人生中第一个LV包。

当时他觉得这个包辨识度很高,价格也可以接受。

他一个月工资6000左右,加上年底2万的奖金,一年总收入8万。他一个包花三万,他觉得自己的收入买得起。

买了第一个包之后,还有第二个包和鞋子衣服等各种费用。克旗在奢侈品上花了20多万,用了5张信用卡。

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金钱似乎只是一个数字。他说他提前感受到了一种有钱人的生活,只是当时没有去想。

在社交圈里,那段时间的柯琦也变得引人注目。

“最近两年,还款压力非常大。以前可以用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后来就完成了。只好靠网贷,高息变成了利息。5年下来,利息累计近10万元。

疫情过后,克旗的工资收入没有增加,不敢轻易跳槽。父母也偶尔去医院。虽然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但是这些网贷平台的利息已经让他不堪重负。

“无节制消费”影响了克旗的征信。他从银行贷不到款,每个月的收入几乎都用来还债。他买的奢侈品都舍不得卖“二手”。他明白“以贷养贷”永远是不可持续的,他不得不找朋友借钱“填窟窿”。

因为借了很多,现在他尽量不买东西,减少社交活动,生活上保持“两点一线”,怕记不清还款日期。克旗并不是个例。

中银消费金融2021年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显示,90后占“消费贷款”的49.3%。超前消费早已是年轻人惯用的消费方式。

“我爸给我转了15万,说这是他所有的积蓄。”

“花呗还款日是8号,信用卡是16号,趣分期是20号,微贷是29号,还有一些互联网贷款平台我记不太清楚了。”

每个月的还款日让菜菜不知所措,她必须按照每个平台的最低还款额进行还款,以防逾期。

2021年,菜菜第一次还清了从大学到工作的所有贷款,总共负债25万元。

债台高筑的菜菜最怕网络借贷平台频繁骚扰她的父母和朋友。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我手机通讯录的。只要我逾期,他们就会打电话给我的家人朋友催收。有些人态度傲慢,用威胁骂人。”

菜菜说。每当有人问她具体原因,菜菜只能以电信诈骗电话为借口搪塞他们。

负债的起点要追溯到大学。

当时,菜菜周围的一些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所以她开始效仿,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和消费习惯。

当时她只用信用卡消费,透支额度不高。

工作后,因为经常熬夜加班,网络支付也越来越方便。每次看到喜欢的东西,不管多贵,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对自己好一点”。最终她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

“去年,我爸很认真地问我是不是遇到麻烦了。我在电话里忍不住哭了。

当时我爸给我转了15万,说这是他所有的积蓄,让我不要担心。

我感到非常内疚。看着柜子里的吕、芬迪、、,我又后悔又生气。他们让我的生活一片鸡毛。"

一些奢侈品已经在菜菜的二手平台上出售,但其中一些已经大幅贬值,即使出售也难以改善目前负债累累的状况。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曾在《风格》一书中写道:底层的人买假货给人“穿大牌”的错觉;中产阶级花一个月的工资买更高级的名牌,假装自己是上流社会。

奢侈品可能只是商家制造的梦幻泡沫。就算你拎着大包小包,穿着高档礼服,去高档酒店喝下午茶,遇到有钱的朋友,也改变不了生活现状。

菜菜说,虽然在大城市工作了八年,但她还是买不起房子,不敢辞职,也没有积蓄——奢侈品并没有帮助她改变原来的生活。在国产电视剧中,《无非三十》中的顾佳不会因为一个包包而跻身名媛之列;《欢乐颂》中的粉丝梅生不会因为拥有爱马仕就改变自己的出生。

然而,年轻人仍然愿意购买奢侈品:麦肯锡中国发布的《2019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指出,90后每年在奢侈品上的支出为2.5万元。

奢侈品消费需要回归理性

近年来,《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国奢侈品市场数字化趋势洞察报告》等各大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逐渐成长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有调查机构发现,25岁以下的消费者将是未来奢侈品行业的“财富密码”。

但现实中,大多数普通年轻消费者真的买得起奢侈品吗?

24岁的孟琴(音译)住在广州,房租、物业费、电话费、社交费用、食品和蔬菜等日常开支占她收入的一半以上。工资常年不变的孟琴再怎么节俭,也攒不下2万块钱。

“我上大学时喜欢换新款iPhone,也买过香奈儿包、兰蔻、SK2、海伦娜鲁宾斯坦。一直觉得贵的好,现在看来有些东西根本不适合我。”

孟琴觉得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误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自由消费了。事实上,他仍然不得不依靠他的父母。大学四年,她累计负债近6万元。

在豆瓣的“清醒的债务人”群中,焦虑和压抑的情绪时常流淌。

这里有3000多名团队成员,大部分是80后、90后。他们记录自己的还款情况,每天分享还款日记。

有人问被威胁后怎么办;有人精心清算网贷的“暴利”;有人提醒,网贷可以不借,“因为还不起,还不完。”

近年来,大学生陷入网贷陷阱的新闻时有发生。

2016年,借贷宝爆出10G“裸条”事件。泄露的“裸条”信息多为90后,其中六成以上在读大学。

2017年,新京报报道武汉女大学生裸贷从5000元滚至26万元。

2018年,许因借出后用“裸照”威胁女研究生还款,被市未央区人民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徐在法庭上说:“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希望大学生不要盲目借贷和过度消费。”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迅速扩大。2009年,中国人在奢侈品上花费了1560亿元。到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70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点对点借贷行业迅速占领了中国最年轻的消费群体。有的大学生通过网贷出去旅游,换了电子产品,买了自己的第一件奢侈品,等等。于是,有的人深陷高额债务,无力偿还,有的甚至被讨债人逼到了绝路。

2021年,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和无证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

新规下,大学生不能再通过百度钱花、美团月供、花呗、借呗等平台借款或分期付款。这或许能遏制盲目的高消费。

经过几轮治理,“校园贷”已经基本得到遏制。如何平衡在校期间的消费和未来的赚钱能力,如何正确看待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是年轻一代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奢侈品消费既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地位,也不能显示一个人的能力。在经历了疫情对个人财富的考验后,90后不得不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结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琦琦、菜菜、孟琴均为化名。)

2021年12月20日,英国爱丁堡。人们走过悬挂在商业街上的海报。海报的口号意思是“我买,所以我在这里”。(图/Alamy)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奢侈品抵押贷款,大学生贷款买奢侈品的例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6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