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贵州全力打造毕节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金融供给侧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金融供给和服务水平,全力为毕节市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贡献力量。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体系建设
在贵州省屋脊威宁县,威宁联合探索构建了县、乡、村协调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烧荒模式”。借助“金融+”,多维度盘活乡村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
这是贵州农信社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普惠金融建设的成果之一。自毕节市申报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贵州省联社成立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将普惠金融建设纳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了《普惠金融工作五年规划》、《助力毕节市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助力毕节市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
随着贵州省联社推进助力试验区建设,省联社毕节稽核中心和各行相继成立了党委书记负责制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工作专班,成立了专门部门,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信贷项目建设、农民工金融服务等普惠金融话题;加强与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构建上下联动、政银联动的工作局面。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方合力不断凝聚,各地成果遍地开花。迁西、赫章、金沙将高管的组织关系纳入网点的分支机构,与红美丽村项目所在村的分支机构共同组建,财政支持红美丽村建设;建立审计中心党委指导下的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1+8”机制,8家银行和全县安置点党委形成“党委+党工委”、“党支部+社区支部”、“公益金+工委”联动;161个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共建“党建互动,共促乡村振兴”,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等普惠金融工作...
加强金融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普惠金融供给,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多种方式满足市场金融需求,是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意义。
贵州农信社依托省联社“大平台”和银行“小法人”的制度优势,以有效措施和实际行动,落实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等政策。
贵州农信社继续加大对毕节市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12.7万户农户获得了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贷款,贷款额达67.47亿元。进一步加大农户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探索线上发放模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57.27亿元,惠及26.65万贫困户(贫困户)。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金融服务,设立普惠金融两个网点、两个服务点,政务大厅两个服务点,设置ATM机13台,投放信贷资金25.42亿元,惠及搬迁群众5.11万人;今年,在安置点开展了78次帮助农民的流动服务,服务了近3000人。
为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省联社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稳定经济十五条》,通过增信、降准、降息、延长改制期限等方式,对三农、小微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实施解困政策。截至6月末,毕节市贵州农信社贷款余额99.85亿元,比年初增加9.24亿元;户数5.64万户,比年初增加0.7万户;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0.2%;共为小微企业办理降息、减息、展期、重组等业务2.59万笔,涉及本金18.48亿元。
贵州农信社还推出一揽子惠民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利率优惠的丰富信贷选择。黔西农商银行针对个体户周转和干部职工消费推出“第一贷款人”贷款产品,在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总投资5262笔4.77亿元;结合养牛户需求,威宁联合开发了“旺牛贷”产品,发放贷款116笔,总金额1110万元。此外,贵州农信社还在毕节推出了军贷、青贷、陪贷、体验贷、诚家贷、金银贷、社保贷、烟草贷、白衣天使贷、贵州农民快贷等信贷产品,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
加强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
除了强调机会平等和可获得服务的原则,建设普惠金融是建设普惠金融的核心。长期以来,贵州农信社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贵州农信社利用毕节客户多、市场近的优势,走进千家万户开展信贷项目备案、评级、授信,为客户提供贷款优惠、利率优惠、服务优良的信贷服务。
截至6月底,贵州农村信用社在全市建立了217个信用乡镇、3167个信用村、24559个信用小组。作为贵州农信社为客户提供家门口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千农村覆盖”不断丰富和完善“千农村覆盖”功能,全市“千农村覆盖”3181个,覆盖95.39%的行政村。今年办理交易246.16万笔,金额25.53亿元,有效节约了客户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毕节是一个农民工大城市。因为长期走出去,信息不对称,走出去的人在金融服务上经常面临“两头空”的局面。对此,贵州农信社在省外贵州农民工集中的地区设立了13个外出农民工服务中心;毕节8家银行按照“四能工作法”,依托金融科技,开发了“随行贷”、“体验贷”等产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恢复生产提供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空 white”金融服务难题。
截至目前,贵州农信社今年已向毕节3.78万名农民工发放贷款22.35亿元,在千农云登记发证8.5万人;开展“农信社让爱回家”活动,走访外出人员及家属6.76万人;累计到浙江、广东、云南等农民工聚集地开展现场金融服务50余次,办理各类交易12000笔。
此外,在覆盖毕节从业人员最多、体制机制灵活便捷的所有乡镇基础上,贵州农信社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加大金融设施投入,开发提升“线上”服务水平,将“线下”温度与“线上”速度有效结合。
围绕群众金融需求,纳雍联社积极整合信息资源,开发普惠金融应用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推出智能门牌。通过扫描智能门牌的二维码,群众可以获得存款、贷款、社保卡等金融服务。由纳雍联社提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普通人从“最多跑一次”到“根本不跑”。截至目前,纳雍联社已张贴智能门牌3万余张,通过智能门牌为2.76万人提供贷款19.45亿元,服务群众8万余人。
省联社开发了“业务通”,搭建了家乡银行与出国人员之间的桥梁,注册人数达24400人。此外,如“钱农云”、“钱农e付”、移动展业、智能柜员机等也在加速普及应用。“线上+线下”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让贵州农信社的温暖服务深入人心。(葛金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州省普惠金融现状,普惠金融农信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87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