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以前全是石头,现在全是工业。”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石漠化率高达33.91%。经过多年的扶贫,不仅遏制了石漠化的扩大,而且比例降低到27.88%。
土地石漠化在学术界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如何推进“地球之癌”的治理和精准扶贫?贵州关岭对石漠化经济、循环经济、混合经济的探索和发展,为石漠化地区脱贫摘帽创造了一条新路子。
石漠经济:花椒与仙人掌同框
在关岭县花江镇巴山村的石头山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奇的一幕:整座山被粗壮的花椒树覆盖,半米高的火龙果在花椒树之间拥挤着空 land。在石头山上,连杂草都难以生存,花椒和火龙果成为一对共生的“他是我的兄弟”。
50岁的当地农民曾德春说:“20多年前,这里可以种玉米。后来土地越来越薄,只有火龙果能在山里长期生存。”为了谋生,十几年前,曾德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引种花椒,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花椒树。
“今年净收入达到30多万元,光工人工资就增加了6万多元。”曾德春一边熟练地修剪辣椒树,一边和记者聊天。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家里种100亩辣椒,盛果期的椒树每亩能产鲜椒800斤左右,每亩产值在11000元到12000元之间。为此,他劝说大学毕业的儿子放弃考公务员,和他一起种辣椒。
近日,记者沿省道201线途经花江镇山谷村。一路上,火龙果农民搭起帐篷,把刚摘下来的火龙果拿出来卖。“火龙果经销商的收购价是大果4元一斤,中果3元一斤,小果2元一斤。今年已经赚了3000多元。”峡谷村贫困户谭明刚说。三年前,谭明刚在家里5亩多石的土地上种起了火龙果。今年种植火龙果的收入预计超过万元。
记者在峡谷村看到,由于土壤缺乏,很多火龙果幼苗被种在巴掌大小的“石窝窝”里,只有根部被薄薄的一层土覆盖着。“虽然种植火龙果的效益还有待提高,但比以前种植玉米强多了,也大大遏制了水土流失。”峡谷村第一书记李能说。
“如果你穷,你会考虑的。基于石漠化现状,做好产业选择是关键。”关岭县委副书记冯伟说,针对石漠化地区土地环境的特点,选择花椒、火龙果、牧草等产业发展“石漠经济”。目前已种植辣椒3万亩、火龙果1万亩、牧草9.3万亩,带动全县1.25万农民脱贫致富,形成了治理石漠化与促进脱贫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8年底,关岭共有17875户83303人脱贫,31个贫困村挂牌。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31.32%下降到目前的7.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5986元增加到现在的8807元。
循环经济:作为“婴儿”的牛粪
“关岭牛”是云贵高原特有的牛种,近年来已成为关岭推进扶贫的主导产业。全县存量已达17.2万。
关岭县新铺镇灵峰村硕民种牛农民合作社的牛棚里,11个当地人(包括9个贫困人口)负责养殖334头“关岭牛”。牛场的牛粪清理系统每天自动收集牛粪,进行干湿分离、发酵、装袋。
“每天能生产80袋牛粪肥,以每袋6元的价格出售。牛粪的收入基本可以支付三个养殖工人的工资。”灵峰村党支部书记罗宾说,这样处理牛粪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养牛场的牛粪成了附近农作物的天然农家肥。三年前,新铺镇大盘江村的山坡还是石漠化的重灾区,水土流失严重。村里集体带领村民建起了石坝,把值钱的土聚在一起,然后种上了李子树,套种了黄竹草。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这几年买牛粪肥料施肥,花了近20万元。”大盘江村第一书记陈说。如今,沿着盘山公路,我们爬上大盘江村的山顶,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一簇簇欣欣向荣的黄竹草,满山遍野的蜜李顽强地从角落里生出新枝。
另一部分牛粪则用于培育饲养“关岭牛”的牧草。在灵峰村4.5万亩牧草基地上,2米高的狼尾草正在茁壮成长,成为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个牧场基地的土层厚度不到5厘米,树都种不了。施用牛粪肥大大改善了土壤质量。每亩牧草年产量可达20至35吨,每吨牧草价格在420元左右。”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说,牧草生长后,山坡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发展养牛主导产业,将牛粪全部回收用于种植牧草和果树,收割牧草为附近的“关岭牛”提供饲料,形成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关岭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407.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7.79%,比2015年下降3.01%。森林面积达到116.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2.83%,比2014年提高10.41个百分点。
混合经济:从旁观者到主人
“发展扶贫产业,村干部必须入股”,这是关岭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产业扶贫的创新举措。“鼓励村干部入股,是为了让这些行业的领导更负责任。如果他们对村里要发展的产业没有信心,怎么让老百姓有信心?”关岭县委书记黄波说。
2016年之前,关岭县断桥镇大李村还是集体经济“空贝壳村”。当村支书姜达才提出发展牧草和莲藕种植时,村里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能成功。“我自掏腰包10万,村党支部副书记出资5万,村委会主任出资1万。”姜达才说,去年种草利润达到20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今年以来,大李村部分村民主动在合作社出股,跟着村里种牧草,6户人家自发连根拔起玉米,改种牧草。建档立卡贫困户付晓华一直在村里的草藕基地打工,今年6月份拿到了2500元工资。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大李村合作社已为农民工发放工资66.6万元。
新铺镇灵峰村党支部书记罗宾自掏腰包3万元,入股村里的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养殖“关岭牛”。“从今年3月开始,奶牛一共生了90只牛仔,只有两只没能活下来。每次母牛分娩前,我总是打起精神,在牛棚里‘等’一整夜。”罗宾说:“建立一个合作社也是为你自己养牛。每丢一个头,我就有一份我丢的钱。”
断桥镇后宅村是关岭县有名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最高达到53%。2017年4月,该村党支部因不团结、缺乏凝聚力,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2018年新村党支部班子调整后,5名村干部共拿出5万元投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用于发展土鸡养殖和李树种植。
“村干部从旁观者变成了发展产业的主人,管理和保护产业的责任感增强了。新栽李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后宅村委会主任郭家猛说:“村委会成员、村干部和群众有着最直接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增强了村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关岭县统计,目前,全县村干部通过现金、贷款等方式向村级合作社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目前,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总额已达1.19亿元。(记者欧殿秋、王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州关岭县是哪个市,贵州关岭卫星地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83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