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广西河池贫困山村

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广西河池贫困山村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天峨珍珠李大丰收

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刘三姐高效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省力化养蚕蚕房

东兰县仁义村盘山公路 黄尚彪/摄

广西都安大都华牛生态科技养殖示范园一角

①巴马所略皇菊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烘烤皇菊,该基地工人全部来自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②都安永安镇“乐宜玩具厂”扶贫车间。

③金城江区侧岭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铁皮石斛基地床载区。

左图:环江县大美可爱村 右图:南丹白裤瑶易地扶贫搬迁新居

说河池市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诸多事实和数据支撑。“十二五”末,河池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贫困县(区),占全区54个贫困县的18.5%;有684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5%,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13.7%;全市有69.1万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5.3%。2017年,自治区认定河池7个县为深度贫困县,超过全区总数20个的1/3;430个贫困村是深度贫困村,占全区深度贫困村总数1490个的28.9%。数据显示,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河池,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河池贫困面貌有了什么变化?扶贫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真抓实干硕果丰

贫困发生率由1984年底的84%下降到2017年底的13.06%

60年来,河池市紧紧围绕各个阶段扶贫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池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组织实施了“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下降。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1984年底的248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44.7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132元增加到2017年的8260元,年均增长239元;贫困发生率由1984年底的84%下降到2017年底的13.06%。今年预计17.27万贫困人口、146个贫困村能够实现脱贫出列。

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大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193元增加到2017年的8260元,年均增长9.7%。今年1-9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9元,同比增长11%。

实现易地扶贫移民大搬迁。“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搬迁4.3万户18.525万人,占全区搬迁总数的1/4,1155个屯3.82万人纳入整屯搬迁,搬迁规模全区最大、任务最重。到目前已搬迁入住16.58万人。

实现特色富民产业大覆盖。精心谋划“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促进贫困群众实现不可逆转的脱贫,11个县(区),实施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达84%。

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改善。5年来,全市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新建或硬化村级公路659条4652公里,新建或硬化屯级道路3272条5006公里;实施农村饮水项目6078个,解决15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危房改造15.69万户。今年计划摘帽的146个贫困村中已有140个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达标,17万多计划脱贫人口通水、通电、通路、有电视看,完成率达99%以上。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684个贫困村中,627个有集体经济收入,508个年收入突破3万元。

实现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将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山歌宣传活动、百场文艺演出、“扶贫日”系列活动等形式全方位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先进事迹,深入开展贫困群众感恩教育,创作出一批小品、歌曲、舞蹈、微电影、山歌、彩调等文艺作品,增强贫困户感党恩、跟党走的向心力。

大胆创新亮点多

许多经验得到全国、全区的肯定和推广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河池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创新,摸索出了一批新的帮扶模式,许多经验得到全国、全区的肯定和推广。

——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经验获得国家层面肯定。全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召开,石漠化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产业扶贫可圈可点。河池精心谋划“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成效显现,全区扶贫产业现场推进会在都安召开,都安“贷牛(羊)还牛(羊)”模式获全区推广。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连续两次在河池市召开,南丹、都安、罗城、大化等县的经验和做法成为全区先进典型。

——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成效突出。充分利用深圳财政帮扶资金,探索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网络扶贫、文化扶贫和旅游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人才交流、劳务输出等方面协作,全面启动“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建设。广东、广西在2017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分别排在东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第一位。全国携手奔小康现场会在河池市召开。

——开发特色保险助力脱贫攻坚。创新开发农业特色保险,在原有9项险种的基础上增加试点实施3项特色产业险种,为“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打造“政府+险资+企业+农户+保险”扶贫工作新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保险扶贫案例汇编》。在全区率先为全市69.1万贫困群众、所有贫困村第一书记和乡(镇)扶贫工作队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富有成效。去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将东兰、巴马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交流座谈会现场参观点。今年,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凤山县召开。

——社会扶贫氛围浓厚。创新开展“千企助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全区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河池市召开。

——网络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力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扶智、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全市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区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天峨县召开。

突出精准定措施

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河池市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

河池市不断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市县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问责制度,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19个配套实施方案。突出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针对69.1万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了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计划。建立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县(区)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行“5321”结对帮扶制度(厅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处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同时强化督导工作,制定协调、暗访、通报三项制度以及督查巡查、奖惩两个办法,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力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两低”问题。河池市从2016年开始,谋划符合大石山区发展条件的产业,精心组织实施了“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即“十三五”期间规划发展300万亩核桃、100万亩“三特”水果、150万亩油茶、100万亩糖料蔗、100万亩桑园、100万亩板栗、150万头肉牛肉羊、200万头香猪、100万亩淡水生态养殖、100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让农民日日有收入、月月有收入、年年有收入、常年有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预计到2020年,“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年产值达335亿元,纯收入16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增收4678元。

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河池紧紧围绕“搬离穷窝、斩断穷根、持续发展、共圆小康”目标,严格实行包点领导干部责任制,实行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管理、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八包”责任制,一包到底,全责落实;搬迁后详细制定后续扶持发展规划(方案),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促进搬迁移民脱贫增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连续3年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对象精准率、安置对象精准率、项目开工率均为100%。

倾斜安排实施项目,努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河池严格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逐项检查对照,分门别类建立村屯道路、农村饮水及农田水利、住房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编制县、乡、村三级《“十三五”脱贫攻坚项目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项目清单。每个年度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集中力量攻坚,对技术要求不高、财政补助资金相对较少的贫困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扩大推行村民自建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按“一事一议”“民办公助”方式,由群众自主决策实施,提高建设效率。全力确保年度脱贫户、脱贫村、脱贫县的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全部达标。

创新金融保险扶贫模式,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河池制定出台《河池市“十三五”脱贫攻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工作方案》和《河池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2017年,全市各级共筹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98亿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42.95亿元。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的精准优势和功能作用,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5亿元,覆盖贫困户近10万户。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订5亿元贷款协议,由政府贴息贷款重点扶持种牛种羊繁育和油茶种植。

强化社会保障,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河池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市20.36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面落实各项教育精准扶贫扶持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5.18人次,为3.9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6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建档立卡贫困户8.57万户29.5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占农村低保人口的比例达75.92%。

强化对口帮扶,扩展社会扶贫。深圳、河池正式确立扶贫协作关系以来,积极拓展与深圳市在经贸、劳务、旅游、教育、人才、卫生、农业等领域的协作,利用深圳市对口帮扶资金4.3亿元,实施112个帮扶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在深圳开展多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带动36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签订“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深巴试验区”建设;深圳市各界捐物捐款2300万元。同时,广泛开展“千企助百村”活动,全市共有363家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对帮扶519个贫困村,扶助6.5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帮扶项目962个,投入资金物资折款9.6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生动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河池市委宣传部提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广西河池贫困山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45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