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云南弥勒脱贫,弥勒扶贫项目

云南弥勒脱贫,弥勒扶贫项目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实业是富民之本。家住弥勒阿育龙村的贫困户吴雪仙,没有农业经济产业,因丈夫和女儿患病失去劳动力而贫困。“如果我们想种香椿和人参果,我们没钱。我们帮助投资。缺技术的由农业指导员和技术专家组指导。种的产品都是合作社卖的。”2016年,市农业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高竹香成为“一对一”帮扶对象。2019年,吴学贤一家脱贫。

稽查处镇开展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图片来自弥勒市人民政府网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弥勒市不仅为49个贫困村的12943户安排了一对一的驻村帮扶干部,还为每个贫困村、每户建立了致富产业。同时,还组建了由63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由112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组成的队伍,抽调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实现了一户“十人帮”。

“结对”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富民。

玉龙村委会,位于弥勒西部山区,是全市4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3月,市农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广波、农业环保站工作人员赵增鹏、农业植保站工作人员杨福刚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来到玉龙村,杨广波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杨广波、赵增鹏还肩负着市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的使命。

玉龙村委会种子南瓜栽培技术扶贫培训会照片来自弥勒市人民政府网

结对后,他们围绕“创新一个产业,打造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个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迅速调整村到户的农业产业结构。村民姜伟实现了养猪致富,王的玉米地套种了密瓜,改种了2亩香椿和2亩人参果...这些贫困户去年都摘掉了贫困帽。

结对帮扶贫困村、与贫困户“一对一”指导产业发展的做法,使玉龙村新兴的人参果种植产业发展到428亩,四季香椿发展到380亩,涉及多个村组、209户贫困户脱贫。杨光波告诉记者,“我们不仅指导种植技术,还为贫困户补贴苗木和化肥。”为了保证产品销售,指导行业带头人毕成立了人参果种植合作社,实现了村民短期增收、长期稳定致富的愿望。

阿玉龙村组党支部书记毕春燕带领群众发展人参果产业,增收致富。图片来自弥勒市委统战部

在产业扶贫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的技术指导下,巡检司镇五崩村贫困户开始发展蜜李果树种植,使杨幂镇党店村有了优质的苹果种植产业。“在宜山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村一区的早、中、后期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成员杨广波、普说,无论哪个村需要推广种植养殖项目,他们总能赶到现场实施“一条龙”服务,从引进产业到如何进行技术改进,再到挑选产业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和村庄的脱贫问题,还形成了“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浓厚氛围。

党店村的李子挂满枝头,成为当地人的“摇钱树”。图片来自弥勒广播电视台。

“联系”有助于建立农业“压舱石”

检署是弥勒一个偏僻的山城。2016年,市人社局将万德、龙树、拉里黑6个行政村作为联合帮扶对象。三年来,该局筹集资金90多万元,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77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柑橘产业。如今,结对帮扶的万德村种植了1000多亩柑橘果树。

为了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弥勒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除了派出扶贫队员,还在尽最大努力帮扶农村。短短几年,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道路硬化了,党建活动室建好了,“两保三包”实现了,产业稳定了。脱贫后的偏远贫困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通村100%硬化道路。图片来自弥勒广播电视台。

受到省州党委政府和贫困村的高度评价。2018年3月以来,除了结对帮扶贫困村,市机关事务局还创新推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联户”扶贫模式。“2017年,机关事务局投入9500元为7户村民建鸡舍;2018年协调项目资金10万元,解决了余伟村到芦柴冲村的饮水问题,促进了两村养殖业升级。”与贫困村“联姻”后,该局副局长罗健提出,政府食堂要以市场价收购贫困村的农副产品,帮助贫困村脱贫。如今,政府食堂形成了精准扶贫农产品直销会,每周五开一次,特点是“一周一镇,一周一中午,一周多”。近两年销售金额达12万余元。

精准扶贫农产品直销会图片来自弥勒市人民政府网

为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红河卷烟厂从去年6月开始,在厂区连续开展农产品直销活动,优质大米、鸡蛋、土鸡等农副产品深受烟厂职工欢迎。2018年,该厂还向洪溪镇贫困群众捐赠450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向市里捐赠100万元用于教育和社会福利项目;2019年,向Xi二镇7个自然村捐赠4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0年,我们将再次向Xi二镇捐赠2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平时,工厂还不断开展员工向贫困户捐款活动,为驻厂企业树立了榜样。

精准扶贫以来,全市53家非公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以主动招商、股份合作、电商销售等措施,结对帮扶49个贫困村。116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实现了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农产品销售实现实体和线上“一站式”。罗宏伟摄

电商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弥勒广播电视台源头

同时,为提高这49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和扶贫成效,自2016年起,该市每年向每个贫困村发放50万元补贴。为扶持小产业从村到户,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57万元。去年1-11月,全市整合扶贫资金7亿多元,其中产业发展配套项目14个,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贴息贷款3300多万元。

通过动员全社会开展“点对点、面面结合”的精准扶贫,弥勒决定最终贫困发生率打至0.02%,既保住了农业基础产业的“战略后院”,又发挥了实现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成效。

记者:程罗张丽

未署名图片由弥勒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云南弥勒脱贫,弥勒扶贫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32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