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河南小伙吴骑着三轮车,借了12000元,带着狗,留在可可西里捡垃圾。9月24日,“90后网贷去可可西里捡垃圾”的话题跃上微博热搜。那天晚上八点半,吴已经从高原下山到了青海格尔木,已经好几天了。完成兼职后,他发现自己上了热搜,转发了举报他事迹的视频:“这就是我,一个小人物还能上热搜!”
从8月1日开始的40多天里,吴在109国道可可西里段格尔木和山镇之间往返,捡拾垃圾1吨多,塑料瓶8000多个,装满了近300个容量约60升的蛇皮袋。
然后去109国道捡垃圾。
“我去西宁上班了。”吴对他的家人说了谎。
7月2日,吴准备好一切物资,骑着三轮车从河南洛阳到陕西商洛,翻越秦岭,途经甘肃安、天水、兰州、西宁等地,直奔109国道,由此向可可西里进发。
吴对这条路线很熟悉。2018年,他在西藏骑行了这条路线。这是一条受欢迎的旅游路线,骑自行车的人和徒步旅行者来来往往。载着游客的轿车和卡车在109国道可可西里路段疾驰。放眼望去,透明的蓝天点缀着层层白云。高原风光壮丽辽阔,雪峰耸立天际。沿途有不冻泉、昆仑山等著名景点,向西的目的地是西藏拉萨。近距离可以回头看,却能看到脚下散落的垃圾,一些垃圾聚集的地方散发着臭味。这时候,吴萌生了为这条国道捡垃圾的想法。
109在国道可可西里段的路边,有很多这样的“垃圾场”。受访者提供
当时疫情较弱,气候条件允许,吴为了在109国道捡垃圾,又走了一次路线。
7月底到达青海格尔木,沿109国道向高原进发。第二天,他开车去了昆仑山,海拔升到了4600米。即使之前有过高原骑行经验,这一次,他依然没有停止剧烈的高原反应。
武地处可可西里,也是三江源。它位于青海省的南部。这一带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国水塔”之称。“一是向外看;第二,这是一个水源。如果被污染了,下游喝水的人也会受到影响。”他说。更让他担心的是,一些死去的高原牛羊被剖开,里面居然还有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高原风的大而轻的垃圾被吹到无人区深处,更不可能被任何人捡起来,这里也是藏羚羊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家园。
以0.75倍的速度捡起1吨垃圾。
109国道可可西里段,每隔4到5公里就有一个绿色的大垃圾桶躺在路边。吴将塑料袋、烟头、酒瓶等放好。用夹子夹成蛇皮袋,然后把装满的蛇皮袋放在大垃圾桶旁边,然后通知相关部门在他们下次巡逻的时候带走。
捡垃圾当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在高原上工作。由于高原缺氧,吴的动作并不利索,只能以“0.75倍的速度”捡垃圾。他每接一个小时,就要停半个小时。即便如此,他一天捡的垃圾也能装满十几个蛇皮袋。吴估计,这段时间,已经捡了1吨多的垃圾。
8月3日,吴听从车友的建议,来到可可西里景区的一个路边观景台。许多游客把垃圾丢在路边。积少成多,观景台周围就是垃圾场。他在这里前前后后接了三天,最后印象好多了。吴发了一条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是一种庆祝,一种环保宣传。
采摘前后对比。受访者提供
但是,盲目捡垃圾并不是治本之策。
观景台上有一个游客必须打卡拍照的石碑。吴犯了个“坏”错误,找了个扩音器,挂在石碑边上,周围放了些装满垃圾的蛇皮袋。扩音器循环播放的内容是让游客把自己的垃圾带下高原;如果你有余力,自驾游的游客可以带着这个装满垃圾的蛇皮袋走下高原。他觉得只要他来这里打卡,就一定会听到自己的倡议。他发现,在他附近捡垃圾时,有乘客拿走了几袋垃圾。这样的宣传方式虽然有争议,但效果是明显的,积极的。
吴认为,这里垃圾多,可能是因为游客习惯了城市里几步就有垃圾桶的生活方式,而在这里不习惯。稍加引导,高质量的游客远远多于乱扔垃圾的人。
毛毛走了。
在高原上骑三轮车不仅是吴的交通工具,也是储藏室和卧室。今年6月,他辞去工作,贷款12000元。他在二手市场以3500元的价格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爬秦岭的时候,这辆三轮车“爆炸”了。这款车的发动机不区分高低挡,翻越秦岭都难,更别说青藏高原了。他不得不再花一笔钱维修,将近一半的贷款马上就用上了。
吴的三轮车后备箱长约2米,宽1米,高1米。除了堆放他的材料,他还搭了一张简易床。吴自带液化气罐,饿了就现场煮面条和蔬菜。三轮车没电了,就靠烧汽油的发电机充电。“洗澡是不想的。没有这个条件。”他说。
在高原上会遇到凶猛的野兽。吴不怕遇到狼,因为他发现狼其实是怕人的,但是如果遇到熊,它们就真的束手无策了。捡垃圾的时候,不远处的桥洞下有一只深棕色的熊。吴把手机摄像头的焦距调到最大,分析出这只熊虽然身高只有1.5米左右,但却有100多斤,几个成年人都不是它的对手。熊出没的地方不是休息的好地方。吴赶紧离开了。
晚上,吴睡在床上,宠物狗睡在床边,一人一狗作伴。在有骑行经验之前,他习惯了一个人旅行,但在离开之前,他在市场上遇到了聪明的毛毛,并买下了它。的陪伴也给吴单调、枯燥的“拾荒”生活带来了些许不同。然而,9月7日,毛毛死于车祸。吴帮他立了一块墓碑“暮”字。我不知道是悲伤还是什么。他写了一个错别字,反应过来就觉得“暮光”二字意味深长。
然而,此行却成了吴的孤军奋战。
懂就懂,不懂就慢慢懂。
其实在这条国道上,有定时巡逻队来清理垃圾桶附近的垃圾。但由于人员配备等原因,很难顾及到更广的区域。此外,公益组织每年都会组织大扫除活动,以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的18个驿站为重点,向驿站周边的游客宣传环保知识。
吴和其他组织的力量与来这条路的游客和卡车数量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吴坚持说,他可以自己树立一个榜样,或感动更多的人。这一次,吴对大发雷霆。我受宠若惊。“要说没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也真心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件事,借此机会向更多人宣传环保,保护水源。”
很多人,包括他们的父母,都不理解吴的选择。在路上,吴遇到了一个来看望他的河南老乡,寒暄了几句就分手了。但吴没想到这个老乡会拍他的视频,他还问“在可可西里捡垃圾是为了赚钱还是其他目的?”含义模糊的标题。
为什么要做这个不会带来收入的事情?为什么要贷款做这个?对此,并不想回应吴,只是认为他在做一件正确而有意义的事情。“懂就懂,不懂就慢慢懂。”他说。
9月15日左右,可可西里白天气温只有10℃左右,晚上0℃左右,非常冷。此外,吴用贷款购买了7788元的材料,所以他不得不下到高原。最近,他在格尔木找到了一份兼职。按照他的计划,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还清贷款。明年这个时候,他将拿到驾照,然后以升级的工作效率,开回高原再次“拾荒”。
“照做就是了,一定会做到的,不用喊!”他说。
专栏主编:宰飞文字编辑:宰飞标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来源:作者: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可可西里捡垃圾,90后小伙辞职去可可西里捡垃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6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