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
工作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合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推送单位:梁平县网信办。
干部齐新修缮李振武的房子。
李振武装修的房子
卢帮助慰问。
“你做好事,我跟着你做好事,运费我不要。”周师傅朴实而深沉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这个地处梁平东部的贫困的大李村,山高路远,农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和他们的艰难困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事基层工作近30年的陆也说出了一批贫困群众的共同经历。
认真走访调研,因材施教“帮扶”促发展。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梁平县合兴镇工作,经常和农民打交道。监利村贫困户34户99人,帮扶工作组9人。为了摸清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组到村、到户走访调查,收集资料,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根据每个家庭的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允许缺乏资金和技能的人加入洋葱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提供洋葱种苗和技术培训;有养殖技术的会给鸡和山羊让他们养殖;鼓励有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
不计回报的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地开始了扶贫的“加速度”。
80岁的李振武是大李村2组的成员。丈夫2008年去世,她有一个养子,住在万州。她不太喜欢老年人。独居老人主要依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养子的少量赡养费。
2015年8月,援助工作组第一次到李振武家走访时,家里一片漆黑。队友马上给老人换了灯泡。开灯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人睡觉的床被塑料布盖着,房间里的盆和桶里装满了水,房顶的领子断了,有的角板是完整的,有的瓦片已经烂了,漏水的地方还铺了些毯子,房子一片狼藉。援助工作组蒋继勇同志当场拿出600元现金,捐给了李振武。
“我出一万块钱,大家一起帮她修房子,”帮扶小组的蒋继勇说。第二天,帮助小组互相合作。两个组的领导联系最近的山买檩条,村书记联系买瓦,蒋继勇联系买角板,村主任联系车运角板。帮助行动也感动了当地成员。角板运到大李村时,成员和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一起卸下角板,卸完运费付给司机时,周师傅不服。他还拉着我说:普通山人用平实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带着我们,我们一定尽力而为”,被感染的村民周师傅朴实而诚恳地说。
大家的帮扶不仅仅是为了修房子,让老人住得更舒服,更是为了拉近帮扶群体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力量。
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谋发展,同心协力脱贫奔小康。
我帮助的对象是张文斌。我家有四口人,老婆,儿子,女儿。2013年,由于电线老化,房子和家里的一切都被大火烧毁,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重建房子和供女儿上大学上。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这个家庭逐渐贫困。根据这一情况,我制定了帮助他的具体措施:一是让张文斌父子外出打工,父子二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二是妻子在家发展养殖业,养母猪、肥猪、土鸡,种小葱,年收入一万元。全家年收入6万左右。2015年,张文斌一家精准脱贫。
2016年3月初,我突然接到张文斌的电话,希望我能帮他贷款。他告诉我,贷款是因为他在云南的一个工地上承包了一个小工程,能借的都借了,差了三万。了解情况后,我给他两个建议:第一,你要把工程的事情了解清楚,签合同,完工后拿到账;2.能贷款的我给你想办法,不能贷款的我给你想办法。然后我带着夫妻俩去社保所和银行咨询贷款手续。第一个方案是拿他们的房子抵押贷款,需要他的房产证做抵押,我做担保,但是他们的房产证还没办,房子抵押贷款流产了;第二项计划是为微型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申请微型企业营业执照,首先要有场地,房屋房产证或者租房合同,第二方案没有收到任何贷款。看到张文斌夫妇焦虑不安的样子,我对他们说,元佑缺的3万我借给你们。3月13日,他们来到我在梁平县城的家中,我拿出3万元现金给了他们。
“感谢陆姐姐的信任和帮助,女儿不用担心学费,承包的小项目也接近完成。多亏了你,我才能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文斌动情地说。我也很开心陪他从扶贫到致富。我为他骄傲,和我的家人一样骄傲。
(文中贫困户姓名均为化名)
(投稿邮箱:fupinstory@163.com)
(活动官网:http://www.cq.xinhuanet.com/2016/wdfpgszwds/index.htm)
《我的扶贫故事》作品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出三万块钱拿不回来怎么办,借3万算多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2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