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题目:生在阳光下共享繁荣——写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高磊、王明玉
今年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挫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奋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声音,一起生活在阳光下,分享我们的青春。
康复服务:“修复”生命,“修复”信心。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能跑。”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高坡村36岁的村民李梅,7岁时患脊髓灰质炎,导致右下肢残疾,行走步态异常,但由于家里贫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结婚后,丈夫在工地打工,李梅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勉强维持生活,早就放弃了看病的打算。
前不久,北海市合浦县残联的工作人员找到李梅,告诉她可以给她做手术,提供康复服务。如今,李梅的脚已经矫正,腿部肌肉力量也有所提高。医生告诉她,经过两个月的康复,她就可以小跑了。
一个人康复,一个家庭幸福。李梅的变化是北海近年来对困难成年残疾人实施康复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该项目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困难残疾人康复费用自付部分可获得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的补助。自2020年实施以来,261名有困难的残疾成年人获得了康复援助。
残疾人迫切需要康复。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级残联主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服务,重点是农村低收入残疾人。2021年至2022年,1707.46万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341.8万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此外,2021年至2022年,76.97万名残疾儿童获得了康复援助。
就业和创业:自力更生和拥抱梦想
房前青砖铺成的小路干净整洁,猕猴桃架子生机勃勃;屋后,鸡笼兔笼整齐排列,小菜地里各种瓜果蔬菜长得恰到好处。
在陕西汉阴县剑池镇新华村张家的小院里,更多的是“看”和“挣钱”。
张是一个四肢残疾的人。他老婆出去打工,儿子上学。他没有工作,只能呆在家里。他经常感到很苦恼。今年,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张翻修了他的小院子,一年大约有2万元的收入。
“以前,他不希望别人去他家。现在他看到熟人都热情地往家里拉。”村民们的话道出了张小小生活的巨大变化。
不仅是张,近年来,汉阴县帮助200多户残疾人家庭发展庭院养殖业,庭院“方寸”成了增收的“聚宝盆”。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的舞台,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引起广泛关注。该行动计划要求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在全国城乡地区为残疾人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
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中,农村残疾人数量多,帮扶难度大,是完成相关目标的重点和难点。2023年,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提出了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的七条途径,包括生产性劳动帮扶和实用技术培训帮扶。
如今,在残疾人集中安置车间,残疾人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奋斗之花;在按比例用工的企业,残疾人和健全人互帮互助,勇敢圆梦;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上,许多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勇闯节能环保、高科技等行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达到905.5万人。仅2022年就将实现城乡残疾人就业59.2万人,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一半以上。
掌握工作技能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举办残疾人培训活动。2022年,已有50.2万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的技能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无障碍建设:消除障碍与整合发展
清晨,鸟儿在窗外歌唱。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洋村的残疾人倪荣宝从护理床上爬起来,用手推着长板凳,走到后座慢慢坐下,像往常一样晒着太阳,等着老邻居过来聊天。
“轮椅、护理床、靠背座椅都是区残联发放的。"倪荣宝说,残联还帮助改造了家里的电线。“以前电灯开关离床头好几米,现在装在床头,伸手就能开灯关灯。”
环境没有“障碍”,生活有爱。近年来,各地残联推进重度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已改造68.05万户。
要让家成为残疾人温暖的港湾,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
周围是一排排书架,中间是桌椅和电脑...这个300多平米的阅览室看起来很普通,但却充满了细节: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过道上铺了一圈盲道,每张桌子的角落都有一个放置盲杖的凹槽。
这是浙江图书馆专门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在浙江,50多个图书馆设立了这样的阅览室,以确保视障人士的无障碍阅读。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让残疾人出行无忧;装有无障碍上下车板的地铁车厢对残疾人开放;648个网站和app完成了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残疾人上网更加方便...各地助残氛围越来越浓,无障碍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研究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必将为全面提高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残疾人事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功成是在《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研究报告(2023)》发布会上做出这一判断的。
面对新征程的温暖,8500万残疾人必将在全社会的关爱下,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热烈庆祝第三十一个全国助残日,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报道":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6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