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又割草喂牛了?我什么时候再给大家伙唱两首歌!”这是村民见到韩红郎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从一开始只是害羞的摸着后脑勺笑,到现在开心的和大家交流,改变的不仅仅是心态,还有新的生活。
50岁的韩红郎住在安徽泗县黑塔镇韩旭村,妻子周勤梅是智障。这对夫妇膝下有一对儿女。女儿10岁,儿子8岁,都还在上小学。因为需要照顾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韩红郎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几亩薄地养家糊口。家里的生活费,老婆的医药费,孩子的学杂费...都需要花钱,每一项都压得韩红郎喘不过气来。
2014年,经过民主评议,韩红郎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他们特殊的致贫原因,政府为他们“对症下药”摆脱贫困。低保让他们不再为基本生活发愁。妻子周勤梅拿到了两次助残补贴,两个孩子的学费也不再是负担。韩红郎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帮助不是最终目的。为了让韩红郎一家尽快脱贫,村里可以跑到他家。看到很多人通过养殖摘掉了“贫困帽”,大家都觉得相比其他养殖项目,养牛不需要太多技术,对时间和体力的要求也不高。此外,村庄周围到处都是草,玉米和大豆秸秆也很丰富,这是一个致富的好方法。韩红郎被动员起来养牛,但资金不足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拦路虎”。为了打消韩红郎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及时联系镇农商银行,为他办理了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有了资本“流水”,韩红郎分两批买了六头牛,开始读自己的《养牛经典》。他把这些牛当宝贝一样精心饲养,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出去割草,定期打扫牛棚。经过几年的发展,韩红郎的养牛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两头牛陆续出栏,一次赚了4万多,数着崭新的钞票,韩红郎乐了。
韩红郎在牛棚里养牛(姚森供图)
勤奋使你富有,雄心使你兴旺。去年成功脱贫后,韩红郎的“牛”生活越来越有活力,自己的精神也越来越足。看到很多外出返乡的村民一有空就喜欢刷手机视频软件,韩红郎觉得很有趣,就开始学习。我以为都是高大上的内容,但是我能看到很多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韩红郎想,“我能不能把自己脱贫的生活‘搬到’网上,分享给大家?”抱着这个想法,韩红郎试着把自己喂牛的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点击量还不错。大家都称赞他勤劳致富的精神,希望他越来越好。看到网友的留言,韩红郎心花怒放。有时当他高兴时,他会唱几句。虽然没有动听的歌声,却是他的真情流露。渐渐地,周围的村民都知道老韩爱唱歌,有时候村里有活动也会请他来“助阵”。脱贫后,他成了大家眼中的“网络名人”。
扶贫专家韩红郎“过”上幸福生活(姚森供图)
“我不是网络名人,但我赶上了党和政府好的扶贫政策让我的生活这么红火!希望通过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告诉大家,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不偷懒不勤劳,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韩红郎自信地说。(姚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0年泗县脱贫攻坚奉献奖,泗县扶贫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1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