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安徽泗县从解开贫困群众“贫困观”的“思想扣子”入手,积极开展新时期文明实践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催生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实现了“我要脱贫”到“我要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07%下降到0.22%,24862户72385人脱贫。
文化进村,精神扶贫,鼓励斗志。
欢乐的锣鼓敲响了,心中的歌也唱响了...近日,安徽泗县大洋乡小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热闹非凡,全村近千名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看了今天的表演,我很激动。就像剧中的那首歌,让我们迫不及待的依赖。贫穷的人必须精力充沛。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让生活更加滋润!”小丁村贫困户孙大民如火如荼。
(图为: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春晚”下乡演出)
扶贫先扶志,文化助扶贫。安徽泗县是皖东北点燃革命火花的摇篮,曾建立苏州市第一个党组织。近年来,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解开贫困群众的“思想扣子”入手,深挖扶贫增收的“精神源泉”,把扶贫与无知、脱贫与志气扶持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全县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把愿望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全县已建成18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8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舞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设备、一套广播设备、一套体育设施”的“七个一”标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县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戏进百村演出250余场,公益片下乡2100余部,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图书下乡17000余册。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文化活动受众。近年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积极举办广场舞比赛、曲艺比赛、敬老院文化活动、农村春晚等公共文化活动1500余项,惠及群众20余万人,让贫困群众精神上“富裕”起来。泗县文化志愿服务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基础,结合群众的思想和期盼,创作了一批接地气、带着露水的文学作品,如钢琴书《浪子回头》、现代泗州戏《扶贫部长》、瑶族戏《打贫困、战胜贫困》,深刻讲述了该县涌现出的扶贫典型故事, 并使之大众化、接地气,用群众的语言,让群众记在心里。
(图为:思贤推出“红歌大家唱”提振精神)
爱心超市,激活道德评分
“爱心小超市,商品挺全,买卖不花钱,全靠积分。”在安徽泗县,当地人都知道这样一家超市。超市产品涵盖食品、粮油、服装、家纺、日化等类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孝敬父母、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来赚取积分,然后去超市“匹配”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
(图为:泗县胡陈村贫困户周梅在村里的爱心超市用积分卡换日用品)
近年来,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爱心超市”扶贫模式,采取“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勤劳致富、通过“有偿”方式脱贫的价值导向,让群众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相得益彰,真正把“爱心超市”建成“汇聚社会救助、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创业的中转站”。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行为习惯为主线,以培育乡风文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目标,围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脱贫致富、尊老爱亲五个方面,为每家每户建立“道德银行”账户,为群众制定道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把积分变成“道德银行”。人们用“积分存款”在超市里兑换自己的生活用品,得到的不仅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还有认可和社会尊重。”村里的‘爱心超市’真的很方便。现在,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我们就可以获得积分‘存款’,并用积分‘存款’购买我们需要的日常用品。太棒了!”大庄镇黎明村村民郭鹏说。大庄镇黎明村艾欣超市实行公开透明管理已有两年。物资记录簿和交换记录簿显示,截至目前,超市共捐赠物资3.4万余元,交换物品价值2.5万余元,惠及村民1100余人,其中贫困户500余人。”有了爱心超市的帮助,我们的‘输血’更多的是‘造血’,扶贫也帮助了人的志向和智慧。“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张志强说,这两年,全县180多个村的爱心超市运营效果初显,群众在参与中得到了实惠。”自力更生、乡风文明的氛围越来越浓。"
扶贫夜校,给身边的榜样增添动力。
“今晚能去‘扶贫夜校’吗?”这成了泗县泗城镇贫困户相互问候的口头语。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贫困户扶志扶智,开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扶贫夜校”,邀请已脱贫的农民上台“授课”,用他们的扶贫事迹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儿子天生聋哑,媳妇瘫痪。丈夫病逝后,家里没了顶梁柱。”胡陈村贫困户胡晚霞站在讲台上,眼含热泪讲述着自己过去的不幸。当台下的“学生”都在叹气的时候,她转而慷慨激昂。“只要精神不衰退,路总是更难走。”原来,她承包了村里的两个果蔬大棚,年收入4万元;她的儿子学了美发技术,在村里开了理发店,一个月收入几千元;她瘫痪的媳妇也坐在轮椅上做小工艺品,一天能挣十几块钱。60岁的村民丁华因缺乏技术多次创业失败,负债20多万元。在“扶贫夜校”听了贫困农户介绍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后,我鼓足勇气,承包了4个大棚,效益显著。贫困户梁受“新时代文明践行扶贫夜校”启发,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特色养殖业。脱贫后,他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这些感人的扶贫故事,点燃了全县数万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激情。据了解,该县187个村整合了原有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小学旧址等场所,在新时代文明的实践中,打造了扶贫夜校。利用演讲厅、长凳会议、大舞台、小广场等。,通过“说唱朗诵”、微宣讲等形式,以“小环境”诠释“大形势”,以“身边事”诠释“大形势”,讲解扶贫政策,培训扶贫技术,宣传文明乡风,使贫困户从“智变”到“质变”。这种“精神滴灌”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靠墙致富的懒人少了,村民吵架打架的纠纷也少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挂牌评选活动,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43086户。积极推行“孝亲扶贫”,在各村设立“孝亲榜”,开展“我请老人回家”活动。全县2099名独居老人被子女接回家。2019年底,该县被授予全国孝亲示范市。
(图为:泗县小丁村新时代农民夜校开展微宣传活动)
志愿者帮扶,清洁行动助力扶贫。
“非常感谢这些志愿者。腿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志愿者为我的家人打扫了院子,整理了房间。看到屋外收拾得整整齐齐,我的心亮了!”贫困户程万祥高兴地说:“你帮我们脱贫了,收拾了。我一定会保持家里的整洁,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更美好!”今年4月起,每周四,在贫困群众家中,志愿者会和帮扶干部一起,不断宣讲。在集中交流中了解村民生活状况,认真讲解扶贫政策;在扫庭院、擦桌椅、收拾东西中,引导村民培养良好习惯,鼓励树立生活信心。邻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纷纷投身于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家居环境全面大扫除。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以来,泗县充分调动全县“19 N”志愿服务队和16个乡镇(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办,组织全县志愿者点对点帮扶贫困户,全年组织开展以“清洁行动助力扶贫”为主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院落、田间地头的生产生活中。截至目前,已开展41项活动,2651名志愿者、2985户家庭清扫庭院。通过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了贫困户的生存环境,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家居环境从“要我打扫”转变为“我要打扫”。穷人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积极探索建立“五位一体”志愿联盟,建设老年人“幸福家园”,破解农村“养老难”。组织医疗、科教、文化、卫生系统1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五位一体”文明实践活动,每周逐点访村入户,察民情,实施志愿帮扶,惠及3000余名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群众,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后顾之忧、后顾之忧。
(图为:思贤志愿者帮贫困户打扫卫生,帮他们脱贫)
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来了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将创新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我们开展了新时期文明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宣传政策,从根源上解决了群众的精神贫困和思想贫困问题,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赢得了村民的一致欢迎。”安徽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张志强说。(作者是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泗县扶贫开发局,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扶贫办电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1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