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大学生停贷”之小贷公司整改调查:逾20%业务停摆 急寻客群转型突破口

“大学生停贷”之小贷公司整改调查:逾20%业务停摆 急寻客群转型突破口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几年前,我们就把大学生纳入了禁贷范围,这个新政策对我们影响不大。”一家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他所说的“新政”,是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该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坦言,《通知》对一些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冲击较大。因为这些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金融科技让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远程申请小额贷款,单笔贷款金额在500-1500元不等。并且大学生贷款业务占这些互联网小贷平台业务规模的20%以上。

一家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运营总监赵强(化名)告诉记者,通知出台后,他们已经暂停了所有针对大学生的信贷放贷流程——只要是23周岁以下的,我们原则上不会放贷,除非对方能提供工作证明、工资表、公积金缴纳记录等信息。

他表示,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黑产仍然会帮助大学生“伪造”公积金缴纳记录和工资表,帮助后者顺利获得贷款以获取更高的佣金,这必然导致平台即使有大数据风控也“处处防范”。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互联网小贷公司可以与当地教育部门打通数据,让前者快速核实借款人身份是否属于大学生。”赵强认为。然而,如何防止这些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数据被泄露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前,他们曾与一些地方教育局讨论过“数据接入”合作,但对方以数据安全为由拒绝。现在他的互联网小贷平台只能依靠不断完善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最大化的为大学生贷款申请。".

他坦言,现在平台的风控部门压力很大,因为只要有漏网之鱼,他们就会遭遇监管问责和舆论压力,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上市进程。

无奈“切割”大学生贷款业务

上述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回忆,之所以早早暂停向大学生放贷,主要原因是几年前P2P“裸贷”风波引发巨大市场争议。当时个别P2P平台要求大学生贷款人拍裸照作为还款“担保”,引发舆论哗然。

“我们只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的借款人不会放贷。”他透露。当时很多线下小贷公司也采取类似措施“避嫌”。他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还款能力。催收公司多数情况下只能找父母或亲戚代为还款,导致暴力催收事件屡屡发生,使得线下小贷公司担心监管问责,干脆关停了这项业务。

在网上小贷公司离开的同时,很多互联网小贷平台迅速“接盘”。

“全国大学生贷款的存量一般集中在几个行业的小网贷平台。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蓓透露。个别平台的大学生贷款占其业务的60%以上。

赵强透露,为了避免“套路贷”等疑点,很多互联网小贷平台严格规范大学生的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一种是大幅降低大学生单笔信用贷款,一般只贷500-1500元,避免大学生负债过多的情况。另一种是给大学生更长的分期还款期限,以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防止他们反复高息借新贷,陷入债务漩涡。

“虽然大学生贷款额度低,但相关业务利润不小。”他说话坦率。在民间借贷新规出台之前(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不得超过4倍LPR),很多互联网小贷平台面向大学生的年化平均利率在24%左右,内部IRR超过30%。甚至在民间借贷新规出台后,部分平台将此类贷款的年化利率降至13%-14%,内部IRR可达20%左右;

随着有关部门对持牌金融机构的借贷利率上限提供豁免(无需符合民间借贷利率新规),一些互联网小贷公司、助贷金融科技公司将大学生贷款业务的年化利率提高到20%左右,而内部内部收益率超过25%。

“宣布之后,我们就只能告别这个赚钱的行当了。”赵强无奈地说道。在他看来,在《通知》发布的背后,套路贷依然在大学生中发生。虽然大部分互联网小贷公司明确禁止大学生暴力催收,但一些民间小贷公司仍然采用套路贷模式,让很多大学生陷入债务漩涡。

北京银保监局曾经总结过“校园套路贷”的七个步骤:1。设计各种陷阱;2.抛出低息低门槛的诱饵;3.签订虚假合同;4.创建银行流;5.单方面制造违约;6.借新型号,还旧型号;7.恶意讨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这些专门为大学生设计的信贷产品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套路设计开发的,针对性很强,形成了套路贷。大学生借款人一旦被套,往往很难摆脱。

在赵强看来,这可能是相关部门发布该通知的最直接原因。目前,他所在的互联网小贷平台已经暂停了对大学生的信用借贷流程。

他发现此举对平台业务发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客户转型之旅是“一波三折”

赵强透露,在平台高层决定对所有23岁以下的贷款申请人采取拒绝贷款的措施后,业务部门很快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这样会把大量年轻客户(工作没上过大学)挡在门外,从而无形中错过了很多商机。

为妥善解决部门纠纷,平台高层决定引入“查询学习信息网”机制,作为识别借款人是否属于大学生的重要手段。现在,如果出现23岁以下的贷款申请人,平台会要求他提供查询Xuexin.com数据的授权,以验证他是否属于大学生。

这让很多年轻的贷款申请人(没有上过大学,但已经工作)不满。他们觉得这个贷款流程太麻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纷纷换了门。

“我们很无奈。因为公司高层一再要求,不能有漏网之鱼,否则平台将面临监管问责和舆论压力,甚至影响未来上市进程。”赵强坦率地说。

记者多方了解到,面对《通知》,目前很多互联网小贷平台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减少存量、停止增量,带动客户群转型。

但是,客户群的转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国内某大型互联网小贷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打算把30-40岁人群的家庭消费需求作为客户群体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但他们缺乏相应的家庭消费场景,这个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使得他们对客群的转型缺乏足够的信心。

“现在,我们必须硬着头皮,填补暂停大学生贷款业务造成的20%以上的业务规模缺口。否则业务规模会大幅调整,会让我们失去很多资金提供者和业务合作伙伴,整个互联网小贷公司也会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基石。”他说话坦率。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编辑:李建华实习生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停贷”之小贷公司整改调查:逾20%业务停摆 急寻客群转型突破口":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11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