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财政局长(右)深入丰顺冯凭村,把“绿叶”变成了“金叶子”。受访者供图

对于银行来说,广大农村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战场,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舞台。

近年来,梅州农商行系统主动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帮镇帮村的部署,派驻金融专员2504名,村(社区)2258名,镇114名,实现了所有村(社区)全覆盖,渗透到梅州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人的意志,财务预期。梅州农商扎根一线,活跃在田间地头,爬山走山路,用心、情义帮扶。梅州所辖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增强挂点帮扶乡镇的资金供给,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惠农措施,让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顺畅流向田间地头。

●南方日报记者王思婷通讯员卓滕

“团体”支持

金融人才深入农村。

“‘财神’来了,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政策?”平原县郑石镇的村民一看到王维彪的家门口,总是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来自平原农商银行的王维彪,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郑石镇帮扶队的一员,为当地带去金融“活水”。

梅州农商银行立足“农”字,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金融专员”到农村、社区工作,探索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党建共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综合治理”模式。

据统计,王力可卫标,有2504名金融专员走过梅州乡村的田间地头,把金融普惠政策带到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

“好酒不怕巷子深,有钱不怕没人借”是传统观念。如今,梅州农商行系统将金融触角伸向农村,立足当地实际,由“坐在门口等客户”向“主动对接”转变,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有前景的领域,助推乡村振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城镇为基础的援助工作队的成员都特别配备了金融人才。自镇村帮扶的号角吹响以来,梅州7家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深入一线精准滴灌,直供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兴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党建+金融”的优势,选派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合水镇开展驻镇乡村振兴工作,帮镇帮村。

“自挂点以来,我与当地镇党委沟通联系,利用银行金融服务优势和当地经济特色,做好组合文章,为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位正在挂职的干部说,截至目前,他已经走访了合水镇22个行政村,驻村服务1392次,覆盖率100%。

大埔农村商业银行联合大埔县镇(场)党委开展“党建共建惠民金融”活动,结合三级党建共建活动和联户工作,充分发挥“金融通讯员+党员”作用,建立支农服务队,开展“送人才、送服务、送知识、送关爱”活动,深入帮扶村,当好农民的“雪中送炭”。

梅州农商行系统党委联合7家农商行、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开展党建共建工作,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帮扶优势,构建了“强党建、共富裕、带队伍、育产业、惠民生”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扶贫的“活水”

惠农产品现身田间地头

对于家住大埔县广德镇富岭村的张华军夫妇来说,大埔农村商业银行的扶贫小额信贷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华军夫妇回到家乡从事蜜柚种植。由于缺乏购买化肥以扩大生产的资金,也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财务问题让张华军夫妇束手无策。他们要扩大生产规模,只需要外界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靠实力”。

恰巧大埔农村商业银行利用该行“2022年农业重点名单信贷需求对接走访工作”,期间开展宣传活动60余场,积极开展脱贫人群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张华军得知后立即申请,仅用3天时间就获得了3万元的小额信贷脱贫,并将资金用于扩大种植规模,将原来的5亩扩大到20亩。

“丁!”在合水镇罗营村,一条贷款到账的短信给陈大爷带来了希望,兴宁农商银行1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他的资金问题。

陈大爷种植大棚蔬菜已经很多年了。前段时间他采购种子肥料遇到问题,马上想到兴宁农商银行,挂点帮助。

当时,兴宁农商银行在罗营村开展了“整村授信”活动。“我向农商行提交了贷款所需的资料后,很快就给我发放了10万元的信用贷款。”陈数说。

兴宁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村授信,农民信用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良药”。近年来,兴宁农商银行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在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不用担心资金,农民和农业企业眼里都是幸福的。

“像我们这些没有抵押物的人,从来没想过能从银行贷到款。但是现在帮扶政策好,五华农商银行提供了贷款。有了这些资金,我会更有信心发展生产经营。”五华县梅林镇梅冬村农民彭感叹道。

事实上,扶贫小额信贷、整村信贷只是梅州农商银行不断创新帮扶信贷产品和机制的一个缩影。

如平原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民宿贷、梅花贷、特色农贷、光伏贷、平橘贷、灵芝贷、美丽池塘贷、惠民贷等20余项信贷产品,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可及性和覆盖面得到有效提升。

放眼梅州,专项信贷产品不断推出。每一款产品的背后,都是梅州农商行系统针对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产品的决心和能力。

“造血”援助

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镇村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方面,丰顺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记者兰有很多经验。

丰顺潭江镇冯凭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由于地处山区,当地产业结构单一,当地村民主要以茶叶种植为生。丰顺农商银行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通过金融专员这个桥梁,将业务下沉。

“近年来,我们重点为村民经营民宿、茶园种植、农业观光旅游等提供信贷支持。,促进茶旅游、文化旅游、旅游的融合发展。”兰说,通过金融帮扶,让“绿叶”变成“金叶子”,推动金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战略在村落地见效。

截至2022年底,该行已为该村22户农户授信,授信余额262.25万元,并以“企业+农户”的形式为该村主要茶叶企业发放供应链贷款100万元。

广东龙岗马山茶叶有限公司是当地茶叶行业的省级龙头企业。丰顺农商银行结合茶产业资金季节性需求突出等实际情况,对茶产业及相关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不断加大产业振兴和产业帮扶力度。

截至2022年12月底,该行累计向马山公司发放贷款3335万元,帮助该公司扩大了生态茶园基地,解决了农民对茶叶种植、制茶、销售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当地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如何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是产业帮扶的“造血”功能。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金融的精准施策。

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兴宁农商银行通过全面对接当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创新推出“粤农乡村振兴贷款”,积极满足当地特色种植业的信贷需求。

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兴宁农商银行设点帮扶合水镇。当地的荔枝、李子、龙眼、茶叶、柚子等特产不仅走出大山,远销外省,还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截至2023年2月底,兴宁农商银行已在合水镇投资217万元,支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如今,在梅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商行的金融帮扶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银行就像“金手指”,把绿叶变成“金叶”,把红果变成“金果”,把茶山变成“金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42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