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银行金融眼》出品。
温玉奎上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光大银行多名高管连续落马。仅今年7月,就有两名中高级官员被调查。
在某投诉平台上,“中国光大银行”有4262条搜索结果,投诉量高达3124条。
光大银行违规展业被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点名通报,涉及违规代客操作、通过短信营销混淆自营和代销产品、个人贷款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销售等。
—————————————————————————————————
日前,微博账号“滨州咖啡馆”爆料称,某企业在光大银行滨州分行门口拉横幅维权。该人士称,维权企业在光大银行滨州分行购买了“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损失了本金。滨州分公司总裁承诺赔偿损失后失联,公司只好拉横幅维权。网上的图片显示,横幅上写着:“泄露客户信息,无职业道德”“光大银行不靠谱”。
似乎被拉去维权的大旗只是光大银行诸多问题的一个反映。凤凰网财经《银行金融眼》梳理发现,去年以来,光大银行多名高管被免职,在消费市场频繁投诉,多次被处罚,业绩增速也有所放缓。
多名高管落马。
金融反腐持续近一年。
去年以来,光大系金融领域人事持续“地震”。2020年,多名“光大系”高管因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包括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光大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副行长秦明等。从南到北,已经有不少支行行长、副行长落马。
2021年3月,两名“光大系”官员被双开。光大实业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慧敏被开除党籍、公职,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黄志阳被开除党籍、公职。当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称,两人被双开,再次释放了金融领域深化反腐工作的强烈信号。
近期,光大银行中高层的反腐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仅在7月份,就有两名光大银行中高层被“免职”,另有一名光大集团官员被调查。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业务经理陈、中国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中国光大城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等人,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周和曾在光大银行安支行共事9年。
7月22日,据中国光大消息,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业务经理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光大清风”
简历显示,1983年出生的陈,自2005年起在中国光大银行工作十余年。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任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员工;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任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业务发起人;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任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副经理;2020年4月至今,任中国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业务经理。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月21日消息,中国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监察和调查。
来源: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网
根据简历,周出生于1977年,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光大银行工作。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他在中国光大银行Xi分行公司业务部担任产品经理兼市场分析师。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安支行营业管理部总经理助理;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安支行办公室副总经理;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安支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安支行营业管理部总经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分行友谊路支行行长;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任中国光大银行Xi安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任中国光大银行拉萨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0年7月起任中国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月20日消息,光大城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
来源: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网
光大银行被投诉3000多起。
银监会曾通报其“贷款捆绑保险”
从消费市场来看,凤凰网财经“银行金融眼”在某投诉平台输入“光大银行”,发现截至记者发稿时,搜索结果为4262条,投诉量达到3124条。
来源:某投诉平台
其中,投诉频率较高的有光大银行信用卡恶意扣收高额消费利息、捆绑贷款销售保险、雇佣第三方恶意催收、私自办理相关业务等。
在这个投诉平台上,今年7月的一份投诉显示,消费者于2020年5月向中国光大银行申请车辆抵押贷款,贷款金额10万元,分36期,每期还款金额为4057.66元。但消费者在查看账单的过程中发现,每个月都有两次扣款,除了还贷扣款,还有阳光财险公司每月980元的扣款记录。
于是,该消费者以“保险与贷款捆绑销售”为由,向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投诉,涉及金额35280元。截至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光大银行的相关回复。页面显示光大银行“隐藏”了回复。
来源:某投诉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中国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向光大银行通报了违规展业情况,涉及违规代客操作、通过短信营销混淆自营和代销产品、将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销售、存贷挂钩、违反质价相符原则收取财务顾问费等。
通报称,关于个人贷款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销售问题,中国光大银行与某财产保险公司联合开展的“联合I贷”和小额无担保贷款业务,未区分消费者信用风险等级和信用状况,限定承保机构,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银保监局也对光大银行的保险销售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光大银行宁波分行因未及时为从事离职后保险销售的员工办理执业登记注销手续,被罚款1万元。
此外,光大银行已被处罚多次。2021年7月15日,光大银行太原银粉街支行因贷后管理未尽职被罚款30万元,光大银行解放南路支行因同业投资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
6月11日,Phoenix.com银行金融眼报道,银监会当天开出两张罚单,光大银行襄阳分行因挪用贷款资金被罚款70万元。具体违法事实包括:一是在第三次贷款检查中因尽职调查不到位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2.处理贸易背景不明的银行承兑汇票。中国光大银行襄阳分行行长胡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务;董斌被警告,罚款5万元;黄奕得到了警告。
当月9日,光大银行也接连收到三张罚单。光大银行南昌西湖支行因未进行贷前调查、通过转让贷款和搭售保险产品违规办理质押贷款被罚款110.2万元,李云杰被给予警告处分。
3天内共收到5张罚单,光大银行被罚181.2万元。
来源: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
据Fenghuang.com“银行金融眼”统计,截至目前,光大银行2021年共被行政处罚14次,罚款总额421万元。
图注:凤凰网财经“银行金融眼”统计
光大银行净利润增速回落。
根据光大银行2020财年报告,2020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24.79亿元,营业收入增速7.2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78.24亿元,净利润增速1.26%。相比之下,2019年,光大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20.47%,净利润增速为10.98%。
中国光大银行官网显示,中国光大集团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金融控股集团,以“财富管理”和“民生服务”为特色。响亮的口号背后,似乎是光大银行打造一流机构的不易。光大银行未来如何布局和发展,凤凰网财经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光大银行 吧,光大银行黑历史":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11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