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绿色信贷同比增幅58.96%,正式揭牌碳中和银行网点,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绿色贷款是报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娟 威海报道“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受到持续关注。
近日,恒丰银行威海分行营业部碳中和网点正式揭牌。同时,威海市人民政府、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先进制造业、海洋强市等方面深入合作。
恒丰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山东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恒丰银行威海分行营业部碳中和网点正式揭牌 本报记者摄)
“截至今年6月,恒丰银行绿色信贷总量同比增幅58.96%。”8月7日,在恒丰银行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主办的绿色金融交流研讨会上,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树人发表致辞时对外公布。
上述研讨会还通过注销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实现了碳中和,为每位参会嘉宾颁发了会议碳中和证书。
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金融机构参与
结合恒丰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辛树人在发言中总结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四点路径指引。
一是以人为本。金融机构要把绿色金融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绿色金融工具、产品和政策,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二要聚焦实体经济,服务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勇于担当,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养料,推动突破“卡脖子”技术,以畅通的金融血脉强健经济肌体。三要践行ESG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最后金融机构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包括加强传统产品的完善更新,尝试探索碳金融和转型金融方面的创新型业务,加强绿色金融大数据资源应用,通过研究分析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精准画像,实施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数字化水平。
在上述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前主席、原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资金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减缓和气候变化适应两个方面,其中,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面临的是气候变化适应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资金支撑。
唐丁丁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也面临同样严峻问题,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9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平台发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评估报告》称,目前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20年1月发布的《新自然经济报告》,对全球163个行业部门及其供应链的分析发现,全球经济中有44万亿美元适度或高度依赖自然及生态系统,这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
唐丁丁表示,生物多样性问题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样严峻,需要引起广泛关注,需要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应对行动。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金融产品创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也在发言中强调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绿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低碳金融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迅速发展。
赖晓明在发言中介绍,上海环交所为服务“双碳”目标开展的探索与实践。一是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其次要搭建碳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促进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
他同时指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交所与人民银行、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是目前唯一标准化的碳金融衍生品。此外还推出上海市碳配额质押办法、碳资信评价体系等制度,为金融机构的碳金融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赖晓明介绍,上海环交所发起成立了碳中和行动联盟,目前已有超过90家成员单位。旨在服务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实现碳中和,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健康友好的碳中和生态圈,帮助企业实现碳中和价值,宣传推广绿色低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表示,金融机构可利用好政府的优惠利率政策、选择绿色效益突出的项目、与多边发展援助机构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升自身能力。
技术应用保障碳减排数据真实性
在碳排放信息披露、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如何鉴别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是重要议题。
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玮表示,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保障碳市场、碳计量等各环节的数据真实。他提到,数字化工作能够为全国碳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方面鉴别企业报送的数据是否真实。
李玮介绍,当前此类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存储和大数据。借助AI算法来保证数据比对,云存储保证数据支撑,区块链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大数据保证技术底座、用数据做产品。
目前数据库中有上万亿条数据,两百亿条“清洗”过的数据。数据中包含从1997年开始的国家“双碳”数据、省市县碳排放数据、企业排污许可证和月度执行报告等。依托庞大数据量,能够为CCER、碳计量提供数据帮助,也能够在明晰企业绿色画像,和金融机构数据判别等方面发挥作用。
李玮表示,当前,无论是“碳”还是“绿色项目”,都已成为商品,而计量的精准性、数据可信性是基石。在这方面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双轮驱动成为趋势,要不断用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支撑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绿色贷款有什么好处
通讯员 刘静怡 韩磊
中信银行滨州分行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和实体经济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自身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绿色银行”建设。
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6.8亿元,较年初增幅150.7%。
把使命融入到战略里
政策优先支持。制定绿色金融全面推进年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坚定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持续推进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逐步完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
强化考核引导。在考核体系中设置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考核指标,将分支机构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突出内容。
加大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资产的行业结构,加大绿色信贷的贷款补贴力度。进行资源配置的倾斜,提高绿色信贷、战略新兴、制造业、民营企业、涉农贷款的奖励系数。
将担当付诸在行动上
紧盯重点项目。高度重视2022年省重大项目清单、碳金融重点项目清单、省技改项目清单,引导经营机构抢抓时机、推动重点项目,发挥重点项目对绿色信贷的支撑作用。
升级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产品创新,强化融资功能。加强绿色信贷专项产品的应用,打通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渠道,连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大市场,满足绿色产业的多元化、多渠道融资需求。
将实施效果展示在案例中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项目案例分析
“GNHM有限公司”2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项目概况
项目贷款金额0.25亿元,期限1年,购买原材料用于生物质直燃发电,用于绿色清洁电能生产,原料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树皮、花生壳、木材加工废料等生物质燃料。行业分类为“D4417生物质能发电”,人行口径绿色信贷标识为“生物质能源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项目背景和认定原因
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丹麦BWE公司生物质锅炉直燃发电技术,原理为生物质燃料经过料线输送到炉前料仓,料机输送到锅炉燃烧,加热炉水,升温升压变成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将热能变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
该公司的发电机组每年运行小时数可达到7800小时以上,消耗农林剩余物约26万吨,奉献绿色电力可达2.3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替代标煤约10万吨;同时,通过燃料的收、加、储、运等环节,为当地农民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大量招聘当地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
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能源耗费,回收利用废料,促进经济发展。该项目每年替代标煤约10万吨,减免了燃煤发电的能源花销,极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该项目每年奉献绿色电力2.30亿千瓦时,为当地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低成本的清洁能源,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效益:助力双碳减排,奉献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该项目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每年减少煤炭使用10万吨,助力节能减排,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全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社会效益:该项目为当地农民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符合山东能源结构调整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保障当地居民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社会效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绿色贷款是报送(绿色贷款有什么好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62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