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营收净利双降背后:资产质量承压 多起诉讼涉不良贷款,下面是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贵阳银行贷款好不好贷款
资产质量承压,理财业绩下滑,贵阳银行难掩盈利压力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
近日,贵阳银行(601997.SH)公布的2023年度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77.15亿元,同比下降3.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0亿元,同比下降2.29%。对于营收净利双下降,贵阳银行在财报中解释,一方面是因为贵阳银行主动让利实体经济和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存量贷款重定价后执行利率下调,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若干法律诉讼,其中大部分为收回不良贷款而主动提起。从处罚情况看,贵阳银行已多次因贷款业务被罚,据《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梳理,贵阳银行今年因贷款业务已被处罚10次,处罚理由包括贷款管理不规范、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共计罚款约310万元。
同时,8月17日,贵阳银行因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处罚。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60期,存续余额636.06亿元,较年初下降37.52亿元;受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减少0.74亿元。
对于处罚情况,贵阳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道:“本行高度重视监管处罚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强化长效整改机制,目前正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问题责任人进行了问责。”
多起诉讼涉不良贷款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6700.05亿元,较年初增加240.07亿元,增长3.27%;贷款总额3125.32亿元,较年初增长9.55%;存款总额3875.76亿元,较年初增长1.03%,存贷款总额均处于增长趋势。
然而,贵阳银行的资产质量却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1.47%,较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同期不良贷款余额46.08亿元,较年初增加4.64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7.77%,逾期6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例为106.18%。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若干法律诉讼,其中大部分为收回不良贷款而主动提起。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作为被告的案件诉讼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共计1笔,总金额约0.21亿元;贵阳银行作为第三人的诉讼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共6笔,总金额8.77亿元。
此外,贵阳银行还存在一笔无后续进展的诉讼、仲裁事项。因合同纠纷,贵阳银行于2021年将贵州九州名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其股东周韶斌、周伟刚作为被告,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涉及金额包括债权投资本金3.15亿元以及按合同约定计算的利息及复利、罚息等。2022年7月,贵阳银行收到一审判决书并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截至报告披露日,贵阳银行已收到二审终审判决书并已向法院申请执行相关款项。
企查查显示,贵阳银行目前与多家房地产公司存在司法纠纷,涉及诉讼约有46件。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贷款不良率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分别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人贷款(不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分别排名第五、第六,不良率分别为2.2%、2%。
同时,财报显示,近年来贵阳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呈上升趋势。2021-2022年及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分别为30.93%、33.52%、36.75%;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为5.68%,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而今年以来,贵阳银行已多次因贷款业务被罚。据《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梳理,贵阳银行今年因贷款业务已被处罚10次,处罚理由包括贷款管理不规范、贷款资金被挪用、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共计罚款约310万元。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根据给定的信息,可以看出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所下降。此外,银行涉及多笔法律诉讼与不良贷款有关,这可能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资产质量问题,贵阳银行应该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不良贷款的处置。银行可以加强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提高贷款的准入标准,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同时,银行还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催收不良贷款,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减少不良贷款的规模。
理财业务规模下降
除了贷款业务,8月17日,贵阳银行还因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处罚,相关责任人亦被监管处罚并予以警告。
对于处罚情况,贵阳银行回复道:“本行高度重视监管处罚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强化长效整改机制,目前正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问题责任人进行了问责。”
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服务财富客户数共计36.24万人,较年初增加2.14万人,增长6.27%,管理财富客户资产规模1857.13亿元,较年初增加89.75亿元,增长5.08%。
财富资产规模增长的背后,却是贵阳银行理财规模的下降。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60期,存续余额636.06亿元,较年初下降37.52亿元。具体来看,其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600.53亿元,占比94.41%;混合类产品规模18.45亿元,占比2.9%;权益类产品规模17.08亿元,占比2.69%。私募理财产品9期,存续余额8.54亿元;公募理财产品151期,存续余额627.52亿元。
同期,贵阳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66亿元,较2022年6月末减少1.11亿元,主要是受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业务规模减少所致;信托及资管计划利息收入26.62亿元,较2022年6月末减少6.27亿元,主要是因业务结构调整,压降非标资产导致信托及资管计划规模减少。
贵阳银行亦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11月以来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全市场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理财产品面临客户较大规模赎回,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部分理财客户储蓄存款配置需求加强,导致理财规模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贵阳银行非利息收入亦处于下降状态。截至2023年6月末,贵阳银行非利息收入为8.4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58亿元,同比下降6.4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5亿元,较上年减少1.18亿元,同比下降36.43%,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0.34亿元,受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减少0.74亿元。
而从关联交易情况看,贵阳银行目前与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国资”)及其关联方,贵州乌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董监高、核心内部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控制和可施加重大影响的公司均存在理财投资类的关联交易。
其中,贵阳银行与贵阳国资的关联交易金额最多,截至2023年6月末,授信类关联交易余额为97.89亿元,证监口径关联交易余额为85.01亿元。但贵阳国资目前已质押其持有的贵阳银行股份2.33亿股,约占其持股比例的49.77%。
中信证券在贵阳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中表示,贵阳银行2023年上半年投资业务表现平稳,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市场压力下表现相对平稳,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6.43%,手续费收入仍待修复。
“对于理财业绩下降的情况,银行可以考虑从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对理财业务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例如,加强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和监控,确保投资组合的风险可控;开发更多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并降低对非标资产的依赖;投资并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提高理财业务的效率和便利程度等,这样可以提升理财业务的收益和质量,以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和业务挑战。”张雪峰说道。
哪个银行贷款最容易
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将至,银行消费贷利率又“卷”了起来。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各大银行再次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通过直接降低贷款利率或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吸引借款人的目光,优惠后的利率可低至3.25%。不过,虽然消费贷利率“卷”成了“白菜价”,但也并非人人都可拿到,有银行人士表示,利率优惠券通常要根据借款人偿还能力、个人征信等因素定向发放。
再掀利率“价格战”
双节将至,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再起。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再次推出利率优惠活动,吸引借款人的目光。
“金九银十,限时特惠”,9月19日-28日期间,招商银行闪电贷纯新建额客户用券提款年利率低至3.3%。
成都农商行推出了免息加持助消费活动,该行优快贷新增授信成功客户有机会获得30/15/7/3天免息券,用券提款在免息期内可享0息优惠,优惠后首年提款利率低至3.25%,该产品授信额度最高为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消费场景可用作装修、购车、旅游、教育、医疗、日常开支多类。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轮番打响,贷款利率也是一降再降。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正式开启,九成以上的借款人可以享受到该政策红利,节省一笔利息支出,叠加各类促消费政策的催化,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适逢双节各类促消费活动,消费信贷又是今年各大银行的业务重点,各大银行自然也会“不遗余力”抓住这个契机,提升2023年的消费信贷规模。
消费贷利率低成了“白菜价”,但并非人人都可以申请。一位国有大行个贷中心人士指出,“现在银行都建立了大数据机制,会根据借款人的工作单位、薪资水平、偿还能力、征信等各类指标评估利率,能拿到超低利率贷款的人有限”。上述成都农商行一位客户经理称,该行消费贷仅面向事业单位、国企、金融行业等领域的借款人申请,此外借款人征信还要满足不能连续3个月出现逾期,累计逾期次数高达6次以上等条件。
上半年消费贷增长显著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红利的密集刺激下,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今年上半年,消费贷也成为银行个人贷款增长的主力。从2023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多家A股上市银行消费贷余额均出现增长。
国有大行中,截至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320.22亿元,增长5.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4.9%,主要是由于该行积极拓展新型消费领域场景,提高消费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3688.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3.59 亿元,增幅24.83%,该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坚持创新引领,满足居民合理消费融资需求,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6月30日,上述3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2723.51亿元、1381.61亿元、2774.2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4.68%、12.99%、10.61%。
中信银行表示,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坚持“自主场景、自主风控、自主产品”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消费贷产品营销能力。在聚焦优质主力客群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相融合,做大“汽车消费”“安居”等优质场景产品的升级与应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线上化自助型融资服务。
合理定价保证利润空间
推动消费贷福利营销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望进一步促进扩大消费与提振内需,但也需要关注到,过低的消费贷利率也将会进一步压降银行的息差和盈利空间,同时增加风险管理成本。
李万赋进一步指出,当前的消费贷成本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多家银行息差临近警戒线,未来消费贷利率进一步调降的空间不大。银行在这场消费贷市场竞争中,还是要参考自身的资金成本合理定价,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消费贷市场“价格战”过度,导致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过低的消费贷利率,容易导致出现跨市场套利,引发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可能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从银行角度,需要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意识,加强业务员培训;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征信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信贷发展应在适度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可盲目过度增长,服务对象并非越下沉越好,银行应有效防范“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降低“共债”风险发生概率。消费者应将自己的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北京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阳银行贷款好不好贷款(哪个银行贷款最容易)":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40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