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信社“待遇好”却是违规重灾区:内部人控制乱象频发,下面是澎湃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借名贷款和冒名贷款方式
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乱象不仅限于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情况也不乐观。
澎湃新闻根据银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2017年1月至6月,涉及农信社的罚单有238张,占2017年上半年公开罚单总数的18%,罚没金额达到3335.5万元,共有120家农信社、129名相关当事人被罚。 从被罚农信社所在区域看,238张罚单多集中于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新疆、云南、河南、吉林四地的罚单数量居于前三位(河南、吉林并列第三),占比近六成。
“内部人控制”现象频现
不少农信社的违规情况都披上了“内部人控制”的色彩。
从银监部门公开的违规案由来看,农信社存在客户经理保管客户印章、农信社主任参与民间借贷、农信社主任带领经营班子违法经营等情况。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在129名被罚的农信社人员中,有4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一位云南农信社人士表示,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农信社内铁定有的,“原来省联社的理事长不是被查了嘛”。2017年6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公告称,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万仁礼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审查。在此之前,2015年7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罗敏也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另一位云南的乡镇级农信社人士指出,基层网点一般就四五个人,“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应该多发生在县城系统部门。该人士称,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由总行统一领导,下设分支机构,省农信社之下各级农信社都是分管的独立法人系统。
在安徽省农信社改革时,牵头负责改革的时任安徽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也曾公开表示,一些农信社甚至由乡镇企业负责人和干部“内部人控制”,把农信社变成自家的钱袋子。
据澎湃新闻了解,在一些西部县乡镇区域,农信社岗位一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前述新疆伊犁地区的农信社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在伊犁地区的县城或者乡里,信用社相比其他大银行肯定是更好的。信用社本身就是给农牧民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所以在乡里更吃香。
前述云南农信社人士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农信社在乡镇上都有覆盖,农民更熟悉信用社,信用社可以赢得更多的农村存款和贷款。“很多与农民有关的政策都是交给农信社做,无形中我们的业绩也会得到提升。”
一位西南地区的邮政储蓄银行人士认为,该地区金融机构中,待遇最好的就是农信社。在被问到当初为何没有去农信社时,该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没考上!
放贷较为随意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正成为趋势。
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农信社是支农服务的主要力量,在部分农村地区,它甚至是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但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沉重的历史包袱,比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不健全、资产质量差。众多省份都在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
7月13日,河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家龙在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河南有望在今年之前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
一位中部地区农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该省信用社改制完成已近四年,农信社早已成为历史。过去贷款较为容易,信贷员审核不严格,随便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获得贷款。“但现在不行了,都要担保。现在银监会和央行监管很严,处罚力度也很大,客户经理也面临着收不良贷款的压力,所以各方面的促使下几乎很难去搞猫腻。”该人士说。
2017年1-6月各省份农信社罚单数量统计图。
从被罚农信社所在区域看,238张罚单多集中于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新疆、云南、河南、吉林四地的罚单数量居于前三位(河南、吉林并列第三),占比近六成。从违规案由来看,有156张罚单涉及信贷违规,占到了农信社总罚单数量的65.5%。四川巴中市平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甚至在无申请、无审批、无借款合同的情况下依然发放个人贷款。
不过,前述新疆伊犁地区的农信社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已经规范了很多,“像我们在柜台办业务,很多都必须本人来办理了。”
一位东部地区农村合作银行人士称,其所在的省份叫农信社的已经没有了,仅剩几家农村合作银行。“估计也都快改成农商行了,我们新行服都做好了。”
前述云南的乡镇级农信社人士也指出,该地区目前还没有改制,但已经在筹备中了。
农信社人士喊冤:有些罚单是“误伤”
有农信社人士认为,银监部门的罚单也有一些“误伤”。
农信社主要是服务“三农”,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农牧民。前述云南农信社人士表示,信用社罚单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为政策付出的原因。
该人士向澎湃新闻解释称,农信社发放给农民的贷款很容易成为不良贷款。“只要今年粮食降价,你去要求农民还贷,他拿不出钱来,也没办法。”
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农信社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些农民不识字,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签名便由工作人员代签,然后让农民按手印。“这些情况在银监部门看来就是违规,但每个农信社的基层从业人员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此外,在银监部门公开的罚单中,还存在借名贷款、冒名贷款等现象。借名贷款是指实际需求贷款人无法通过正常程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从而采取借他人名义贷款的行为。而冒名贷款则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他人名义贷款、并截留贷款的行为。
前述东部地区农村合作银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借名贷款在农村并不鲜见。有的人信誉不好贷不了款,就会找亲戚去帮忙贷款,可能有的客户经理没有尽职调查,信誉没问题就放款了。还有一些人已经存在贷款,但是需要的金额更大,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冒名贷款去哪里反映
接到推销电话后
你是不是直接挂断不管?
收到催债短信后
你是不是当垃圾短信直接删除?
......
且慢,别不当一回事
这很有可能是
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一、身份被冒用,成为200多家公司法人
真实案例:2020年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二、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真实案例: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三、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真实案例: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的一张身份证。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冒名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
这3种情况外
还有人碰到
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用等情况
不仅遭受经济损失
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呢?
1、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
被别人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
“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
再点右下角
“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
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情况了
2、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
就能看到
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
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点击“申诉”
赶紧给它取消了!
3、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
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pbccrc.org.cn)-
“个人征信查询系统”
第一次来的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
注册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
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
可以不用看了,没啥毛病
能注册登录的人
进去看看“个人信用报告”
就能看到你到底
有多少信用卡、贷了多少款
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等信息
4、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
依次点击
“支付”—“钱包”—“帮助中心”
进入支付中心后
再点击
“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
就能查到自己名下
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有不想绑定支付的
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5、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
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刷脸验证后
在查询结果中
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
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
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
进行销户
6、查你的名下
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
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
搜索“电话卡”
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
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
就可以查到
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
稍后
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信息安全问题
已经成为你我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防个人信息被人冒用
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
以下6招请收好!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名贷款和冒名贷款方式(冒名贷款去哪里反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35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