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征信吗(小额贷款上征信吗)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征信吗(小额贷款上征信吗)

贷款知识 新华网 原创

APP查征信 后患无穷,下面是新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征信吗

来源:科技日报

视觉中国

不用跑银行排队等候,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个APP,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就能查询个人征信,并在24小时内出具报告……这是很多手机APP宣称的内容。确实挺方便的,但殊不知,背后却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严格授权查询机制,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

只是中介 APP无法与央行直连

“市场上的第三方APP本身无法与央行直连,查询的方法其实是用户在APP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APP通过抓取技术帮助用户进入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查询,并在收到征信报告后为用户有重点地在APP上展示出来。”近日,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樊凯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樊凯表示,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在APP上完成的,但实质上是APP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在征信中心的平台上进行查询,与用户本人在征信中心平台上查询无异,APP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中介的角色。

确实,据记者了解,目前能够查询个人征信、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只有符合条件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风险巨大 “经济身份证”或被泄露

不管是办信用卡,还是贷款买房买车,每一项都跟央行征信有关,个人征信查询的需求越来越多。

樊凯认为,对于用户来说,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包含了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在个人贷款、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作用,堪称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利用APP查询一般使用的是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银行卡验证或者问题验证方式,需要通过手机和验证码注册,还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些信息和随后查询到的个人征信报告(记录了个人身份、职业、借债还钱、电信缴费负债、社保公积金等)的信息都可以轻易被APP留存甚至使用,将为用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被人非法使用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的确,通常情况下,用户征信都是为了从事贷款等金融活动,征信活动背后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闫怀志表示,多数征信代理APP跟央行征信中心并无合作关系,而用户又大多未对APP征信代理查询协议认真阅读,更重要的是,个人征信信息具有特殊重要价值,因此,这种代查行为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泄露以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

“在APP系统中清除这些信息,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部分代查APP运营商为用户代查的初衷就是要获取用户信息,来实现其他商业目的。”闫怀志说,比如获知某些用户在央行征信记录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向该类用户定向推销其他金融贷款业务。

频繁查询 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审批

不只是信息泄露,网络查询征信报告虽然很方便,但是个人和机构查询征信报告都会留下痕迹,短时间内被个人或银行多次查询还可能会影响银行对贷款的审批。

央行征信中心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只是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供商业银行在审批个人的贷款申请时参考,最终能否得到贷款,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的结果。有银行工作人员就表示,短时间内频繁地查询,同时没有放款记录,可能会让银行认为你急需资金但却处处碰壁,因此会对你的借款申请更为谨慎。“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用户频繁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将会影响个人信用,在遇到购房、购车真正需要贷款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樊凯提醒说。

规范管理 数据平台应进行加密升级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尚未提供APP征信服务。就APP规范管理问题,央行已经要求“严格授权查询机制,未经授权严禁查询征信报告,规范内部人员和国家机关查询办理流程,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

征信行为既与信息安全有关,更面临较高的金融风险。因此,就普通用户来讲,闫怀志表示,既要有信息安全意识,更要有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建议用户通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央行授权代理机构现场查询,也可以直接登录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等正规渠道查询,慎重使用各类社会APP,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央行征信中心官网首页,有红色字样声明:“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樊凯也强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一定选择官方渠道进行个人征信查询。

APP该如何规范管理?樊凯表示,从央行层面讲,建议对数据平台进行加密升级,增加信息反抓取功能,从技术角度杜绝第三方APP的违规操作;而从规范角度来说,由于用户信息泄露呈现渠道多、窃取违法行为成本低、追查难度大等特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制定个人信息安全法,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付丽丽)

小额贷款上征信吗

在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信用支付产品后,滴滴金融也坐不住了,滴滴的加入,使信用支付领域的争夺再度升级。

撰文 | 张浩东

出品 | 支付百科


近日,滴滴金融推出信用支付产品“滴滴月付”,该产品的定位类似于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姗姗来迟的滴滴月付,在信用支付战场还有机会吗?


滴滴月付主打本月消费,下月还款,无论是从功能还是属性上来看,滴滴月付具备了信用支付产品的所有特质,用户可以像使用花呗一样“先享后付”。


根据滴滴月付目前的规则,用户使用滴滴月付在本月消费后,下月1日出账、8日还款,在8日之前还款不需要支付利息,拥有最长38天的免息期,同时支持自动还款,提前还款等功能。



滴滴的用户协议中写道,当用户的逾期超过15天时,滴滴将会限制用户通过滴滴平台进行的打车服务,快车、专车、出租车等服务将无法使用,直至用户还清逾期的本金、利息、罚金等费用。


在互联网信贷产品与央行征信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滴滴版花呗的使用情况也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包括用户的主体信息、借款信息、还款信息、逾期信息等,一旦用户出现逾期,将会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


滴滴月付的授信额度由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其它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88亿美元,为滴滴(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企业。


目前,滴滴月付还处于测试阶段,并非每位用户都可以体验,只有部分用户拥有体验资格。滴滴月付的主要场景是在滴滴出行APP线上支付,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额度上限”。


与大多数信用支付前期的推广策略类似,滴滴月付先是通过开通就送快车券的方式不断拉新,用多种优惠活动慢慢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增强用户粘性。


滴滴背后有网约出行的巨大流量,随着数据的积累以及风控系统的完善,不排除滴滴后续结合用户的信用情况和支付交易情况,为滴滴金融其它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今年以来,信用支付战场的竞争尤为激烈,除了较早入局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外,美团月付、微信分付、抖音放心花也都跃跃欲试,开启追击浪潮。


中泰证券在此前研报表述称:“如今的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蔓延至各个消费阶层,2020年,单单消费金融一项的市场交易规模就将达到10万亿元。”


从产品多样性和产品规模来看,花呗和白条由于享受到市场红利,在市场份额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它玩家虽然也在加速布局,但在体量上现在还略有不足。


除了抢占消费金融市场外,互联网巨头加码信用支付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构建商业体系的闭环,无论是美团月付、微信分付、抖音放心花还是滴滴月付,推出自己的信用支付产品,可以更好的完善金融生态。



花呗白条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它互联网机构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加上目前互联网机构都有了成熟的风控体系,在资金风险方面可以有效把控,这也使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开始注重信用支付业务。


此外,支付是一切商业行为的起点,互联网机构都想在“流量+金融”模式下做文章,以此来解决流量见顶时代下的引流问题。信用支付产品需要先用后还,很好的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和打开频率,因此在今年看到了多款信用支付产品密集上线。


从现阶段市场表现看,信用支付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花呗和白条的成功,也说明用户使用信用支付产品的意愿在逐渐增强,信用支付的认可度获得了大幅提升。


在月付、分付等产品上线之前,花呗和白条可以无忧无虑坐享由支付及分期带来的服务费用和息差收入。但信用支付市场正在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在这场竞逐中,月付、分付、放心花等产品也在依托不同的场景与战略,全力实现突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征信吗(小额贷款上征信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13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