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 | 随意转账篇,下面是锦州网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订单号查询官网
预防电信诈骗
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无论骗子表演了什么花样,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给他们转账。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不核实清楚,千万不能转账。这可是守住你的钱袋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擦亮双眼
警惕诈骗
不听!不信 !不转账!
你是否收到了网贷短信
称帮你办理贷款并发来“未知名”链接
你是否下载某某APP
称既能在线交友又能赚钱
你是否
……
没错
以上都属于电信诈骗套路
今天
带你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
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
希望能给你敲响警钟
相关例子
01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2023年2月12日,项女士报案称,1月下旬,一个陌生的微信账号申请添加其为好友,对方称自己有一个投资项目,因自己是公司内部员工不允许操作,因此求助项女士帮忙操作。项女士未有疑惑,随后被拉入一个微信群,在对方的引导下通过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DXD”的App进行操作,几次操作后,发现收益可观的项女士也跟随其注册了账号,开始投资提现。第一笔成功提现后,项女士继续加大投入,总计投入21万元,而当项女士想要再次提现时,却只有冷冰冰的“提现失败”的字样提示她:被骗了!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分析:
骗子通过各种渠道、在各大平台散布交友信息,多渠道添加好友聊天。熟络之后,骗子会告诉受害人,自己投资了某项目,知道内幕消息或者有导师指点,稳赚不赔,邀请受害人一起投资。
前期投资时,会有一定的收益,也能够提现。等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会发现无法提现。骗子还会以提现需要交手续费、缴税、刷流水为由,进一步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温馨提醒: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都需要一个假的投资理财APP,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下载APP,也不要安装他人发来的APP。任何APP都应从官方网站或者正规应用商店下载。不要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大师指导”,不要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这些往往都是预设好的骗局。如果投资平台内的资金无法提现,还以各种理由继续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
02
冒充“京东客服”诈骗
2023年2月12日,徐女士接到一个自称为京东客服的电话,称徐女士的京东白条借款利率过高,已超过国家规定值,如不处理,将影响徐女士的个人征信。
“一开始,我是不信的。”徐女士回想,但随后对方“贴心”地发送给徐女士一个“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的网址(假),并引导徐女士查看其在线客服的工作证件(假)。在对方的逐步引导下,慌张的徐女士从京东白条中贷了款并将钱转入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内,对方解释称,此项操作是正常流程,资金将会原路返还。而后,对方又继续引导徐女士在多个贷款平台借贷,分多笔转入对方提供的几个不同的银行账户内。整个过程中,对方并未返还之前的几笔资金且继续要求徐女士借贷转账,最终在转账9万余元之后,徐女士发觉被骗并报警。
冒充“京东客服”诈骗分析:
骗子假冒京东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京东“金条”“白条”利率高于国家利率,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受害人按照他们的指令操作。很多骗子还会让受害人下载会议软件,诱骗受害人共享手机屏幕,随时掌握受害人动态。骗子以冲正、中间账户、注销要求、立即返还等为借口,让受害人将钱转到他们的账户,并诱骗受害人在各大平台贷款,贷款的钱也转到骗子的账户。
温馨提醒:
银监会、京东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外呼客服号码为固定短号。如接到自称银监会、京东客服的电话,请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咨询。如陌生人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下载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03
虚假贷款诈骗
2023年2月16日,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有18万的额度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申领并附带链接。李女士根据短信中的链接下载了“网商贷”APP,根据软件的提示填写贷款申请。一天后收到短信显示贷款订单被驳回,于是李女士与客服进行联系,客服称由于申请贷款的银行卡号输入错误导致被驳回,资金已被冻结,需要缴纳1.5万元的保证金才能解冻。李女士向指定账户转账后,软件显示认证超时,客服称需要缴纳9万元的保证金解决认证问题。李女士再次向指定账户转账,进行提现时软件显示需要验证其还款能力,客服再次诱导李女士转账。李女士发觉被骗立即报警。
虚假贷款诈骗分析:
骗子通过网站、短信、APP等形式发布办理贷款广告,诱使受害人点击进入页面,输入自己相关身份信息,以此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最后冒充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并以各种理由指引受害人先行缴纳费用实施诈骗。
温馨提醒:
不要轻信陌生来电、短信,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贷款链接、广告;正规贷款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贷款过程中凡是以交纳“手续费、制卡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先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防范诈骗小知识
一、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1.下载方式:在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
2.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二、记住一个电话“96110”
1.“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当你接到96110拨打的电话时,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避免上当受骗。
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
三、借款、转账核实身份
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务必要先电话核实;若不小心上当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可拨打110))咨询或报案。
四、防电信诈骗“五不一打”
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2.不怕:提防冒充公检法诈骗。
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
5.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6.一打: 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被骗后,要尽快向警方提供骗子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为银行部门冻结被骗资金争取时间。
五、防电信诈骗“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六、防电信诈骗“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不信;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不信;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不信;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都不信;
5.凡是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不信;
6.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不信;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不信;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都不信。
货款合同编号在哪里查询
你对通信运营商的套路认知还停留在“办理XX元套餐,前几月返还XX元,就可以享受XX个G流量和XX免费通话时长,加送某家VIP会员”上吗?那你“小瞧”我们三大运营商了!
近期,小静我格外关注网贷话题【点开头像看上篇文章《98年女生毕业3年内负债17万!拒绝超前消费!拒绝以贷养贷!》】,结果和身边人一讨论,又发现一个关于“网贷”新案例。
而且,这次不是主动贷款了,而是办理通信业务“被贷款”。
同事老A,因为经常发现父母的套餐“被升级”成用不到的高消费套餐,养成了每半年检查一下60岁父母手机套餐的习惯,定期调整或者关闭一些所谓的“增值业务”。而今年过年回家,老A竟然发现父母多了一个新手机,还多了一张已经停机3-4个月的新手机卡。
打开手机,老A点开未读短信,其中一条关于“翼支付”和“分期”的短信引起了老A注意,因为手机卡已经停用好几个月,老A无法用该手机号登录“翼支付”APP。
所以老A检查了父母的银行支出,发现近3个月每月父母都有一笔73元的花呗偿还记录。
老A又检查了花呗,发现从来不使用任何网贷产品的父母的支付宝花呗被开通了,而且有近2000的额度被冻结,分期24个月,而冻结了该部分额度的是甜橙融资租赁 (上海)有限公司(旗下贷款产品“橙分期”)。
这一下子给老A整懵了。老A连忙上网查了“橙分期”是什么,一搜索全是被骗投诉的帖子和新闻。老A第一想法是父母被网贷公司给诈骗了,可一查,发现这个业务竟然真的是中国电信的业务!
老A和父母详细询问了业务过程,大概还原一下:有一个中国电信员工(经老A了解,是中国电信业务外包公司的员工)上门推广“办理5G套餐免费送手机”业务——先是询问了老A父母是否有电信卡,然后询问目前套餐,告知父母“目前的消费太高了”,然后提供更优惠的方案:办一张新卡,只需要139元/月,使用2年,会比目前的套餐更优惠,在活动期间还可以免费送一部手机。
套路在哪里:
1、中国电信品牌背书,利用客户对电信等大公司防备心不强的心理;
2、单139元手机套餐和整体电信开支200元(含宽带、固话等)对比,再利用“送手机”等噱头,营造更优惠感觉;
3、全程不提“橙分期”“贷款”等词,用每月缴纳话费、电信返还来含糊分期概念,用话术模糊带过网贷部分;
4、将套餐的计算方式复杂化,让客户反应不过来;将一堆业务办理文件混合在一起,当场短时间内让客户签字(包含橙分期合同,就夹杂在一堆签字里让老A父母签了)。
三、需要“橙分期”吗老A父母的情况是:有一张使用了10年以上的电信卡,根本用不到新手机卡;目前电信卡绑定了家里的宽带、固定电话等业务,以及所有手机应用账号;当下每月消费将近200元(其中手机卡基本套餐只有30元不到,主要是宽带、固话通话等费用)。
直到现在,老A父母对新办业务的认知是:这个业务会将原本的电信费用从每月200降到139元,根本不知道有贷款这回事,也不了解网贷到底是个什么。可实际上,他们是开了一完全用不到的新卡,办了一根本不使用的套餐,顺带开通了支付宝花呗和绑定了一个2年的橙分期贷款。
四、电信关于橙分期的解释如果你去问电信营业员,为什么会有这个贷款?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不用管他,每个月电信公司会还款的”;部分员工(例如他们的客服)也根本不知道这是贷款,只有专门处理相关投诉的员工才会含含糊糊的承认。
其实,这个贷款就是购买手机的消费贷;也就是,这个2年的贷款在新手机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139元/月,不含宽带等其他业务),电信公司每月帮你还;如果不交(就像老A父母根本不知道要交),就会直接通过花呗扣款。
截止到目前,经过老A与电信4轮沟通,申诉已经被驳回,也就是老A要么老老实实交满2年139元/月套餐话费;要么提前解约,解约各项费用2000元左右,加上办理业务阶段缴纳的各种费用,2500元以上。
五、办套餐/买手机需要2年贷款,你还会办吗老A整明白之后,被电信公司可气的够呛。暂且不提这个套餐费用,贷款电信帮忙还,就等贷款不存在了吗?
1,但凡他们业务过程提到“贷款”,父母都不会办。年长一辈对手机套餐不敏感,但对于贷款(尤其是网贷)还是防备心很高的。而电信的操作就等于用户对于贷款知不知情不重要,把贷款合同哄骗夹带着签了就稳了,这个和“套路贷”有什么区别?甚至从心理角度还不如“套路贷”,中国电信利用10年老用户对其品牌的信任和低防备心,强行推销夹带旗下的套餐、贷款业务,实属店大欺客,伤害消费者利益和情感!
2,不单单开通橙分期这一个贷款,还直接给父母开通了花呗。一个消费贷绑定另一个消费贷,如果消费者没有使用支付宝的习惯(例如60岁这一代),那不就是双重逾期?中国电信真的有将客户的征信放在眼里吗?
3,业务办理简单,申诉之路艰难。老A和电信4轮沟通,几乎每轮都是“问下是什么情况”,然后电信客服转外包公司,再转电信客服,双方踢皮球,最后给个结论:申诉不通过。现在老A已经准备往工信部投诉,但从网上其他分享的案例来看,申诉成功可能性很小。
最后,老A问,这个过程用户收获了什么?答:纯花2500元买个教训。
到这里,我们也得问,这种问题是只有中国电信这一家吗?如果不是,我们最起码还有选择。很遗憾,从搜索反馈来看,三家套路大同小异。
搜索词:联通 套路贷
搜索词:移动 套路贷
最讽刺的是,老A说,原本他父母对办理业务的这个小伙子很满意,全程都是他上门,包括送手机、装手机卡、开机测试等等都是他一手操作的。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中年人打电话给电信客服
中年人问:请问我的父母手机只用来接电话,从不上网,你们为什么非要打电话劝说升级到5G套餐?
客服:我们这个套餐,前3个月有优惠,每月会返还XXXXXX
中年人:我父母手机只接电话,也不上网
客服:我们这个活动,优惠XXXXXX
中年人:请问你们说前3个月优惠,3个月之后不使用可自行关闭,那么3个月后你们会打电话提醒我父母吗?
客服:这个需要他本人自行办理,去APP或者打电话给客服进行办理呢
中年人:我的父母从不上网
客服:他可以打电话给客服进行办理呢
最好的服务留给了最套路的业务,最好的业务优化体现在了如何降低用户被套路后的申诉成功率。#2月财经新势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订单号查询官网(货款合同编号在哪里查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7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