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可不可以“零首付”上车?,下面是掌上春城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昆明0首付购车贷款
楼市的“花式”促销一招接一招,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眼花缭乱。
前不久,深圳、重庆等多地曝出买房“负首付”,房产中介和买卖双方将合同价格夸大,以提高贷款额度,从而减少首付款,有的不仅无需付首付,还能拿到一笔贷款作为装修款。这种“躺赚”模式,因潜在法律风险较大而被叫停。
“负首付”行不通,那就换个玩法,“低首付”“零首付”于是粉墨登场。媒体调查发现,昆明一些楼盘的首付有低到1万元的,甚至首付0元,楼市真是变天了。想想以前,买套房动辄就是数十万首付款,而今居然低得不能再低。
不用首付就可以买房,是怎么做到的?
最常见、很“主流”的操作就是“高评高贷”。如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首付需30万元;若要实现“零首付”,贷款需贷100万元。开发商可以把购房合同上的总价款从100万元“做”到143万元,这样,首付款为42.9万元,贷款100万元。房子实际价格的100万元可全由贷款覆盖,“零首付”得以实现。
有人就疑惑了:这种公开的秘密,银行不知道?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在放贷的压力之下,银行往往睁只眼闭只眼,默认、放纵“高评高贷”。两个巴掌一拍即合,房子有人买了,房贷任务完成了,大家的压力都得到减轻,可谓皆大欢喜。
那么,问题又来了:压力难道都蒸发了吗?
其实,压力依旧在,只是转移给购房者了。并且百分之百确定的是,还更大了。
想想看,“零首付”的前提是“高贷”。“零门槛”上车一时爽,还起款来压死人。高杠杆的游戏,一旦玩不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购房者而言,分分钟就被打回原形,甚至“房财两空”也是完全可能的。
“低首付”“零首付”,本质上对购房者并不友好,如果非要用它“购票上车”,可得三思而后行,把问题尽可能往坏处想,想明白了再做选择。
当前,楼市成交波动频繁,购房者信心相对不足,对后市预期不高。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46个和1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16个和21个。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季度积压需求释放殆尽,市场再次进入缓慢的弱修复周期。地方城市仍要重视销售端信心的提振,因城施策、一区一策继续深化落实,助力释放市场需求,同时部分城市需警惕下行风险。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楼市的各种操作,都应该向着提振信心、释放需求的方向努力。对于那些明显存在隐患的做法,必须慎之又慎,该叫停的要叫停,该从严审查的要从严。
说到这里,如何看待“低首付”“零首付”,各方都要心里有数。这些套路或许并不违规,但对楼市的健康平稳发展不会带来积极作用。提升购房者入市积极性,还得另想办法。
最新的消息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65%、1.9%,此前分别为2.75%、1.9%。懂的都懂,存量房贷和新增房贷利率有望跟进下调。期待吧!
昆明日报评论员
责编:杨芮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零首付购车贷骗局
近日,“负首付”和“零首付”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线下实地走访中介门店时,多数中介人员对此操作明确表示“不可以”“这是违法的”。不过有中介人员私下透露,该现象在二手房市场并不鲜见,部分中介会将首付款不足的购房者介绍给贷款机构,贷款机构会制定高评高贷、经营贷等信贷方案,从而实现“零首付”或“负首付”。
有业内专家指出,此类违规操作将让购房者背负巨大的法律风险和财务压力。
1
社交平台频现
“零首付”“负首付”广告
近期,重庆、深圳等多地的房产中介声称买房可以做到“负首付”。例如,有房产中介称其代理的一套深圳市罗湖区的房产可以做到“负首付”, 该房子评估价是570万元,但业主低价卖520万元,客户可以在银行贷570万元全款买这套房子,还剩下50万元装修。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记者见到以“零首付”为卖点的大量售楼广告,“零首付还能超贷10万买3房”“首付××万 可零首付”“广州零首付它来了”,还有的广告甚至出现“负首付”的新词,让首付不足的购房者心动不已,这些房源以二手房为主,其中也不乏一手房源,IP地址显示有深圳、广州、佛山、云南、重庆等多个城市。
据业内人士介绍,“负首付”与“零首付”“低首付”的操作方法类似:一是开发商通过首付分期、返首付等形式减轻购房者首付压力,二是开发商通过做高合同价格,帮助购房者获取更高额度的银行贷款。若开发商返还的资金超过首付款,或银行贷款金额超过房产原价,“负首付”便“实现”了。此外,首付款还可通过多种贷款形式覆盖,比如中介机构或开发商先替购房者垫付资金,再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以此身份向银行申请利率更低的经营贷、消费贷、装修贷等。等贷款发放下来,购房者再拿贷款偿还中介机构或开发商的垫付资金。
2
贷款公司:通过“高评高贷”实现
在记者通过社交平台暗访调查过程中,有“零首付”广告发布者自称,其是贷款公司员工,可提供“零首付”购房的服务。具体操作是查看客户的流水和征信没问题后,由该公司提供一批业主低价出售的笋盘,这些盘源由贷款公司先全款购房后,再帮客户办理银行贷款,通过“高评高贷”,让客户实现“零首付”甚至“负首付”。
该广告发布者声称,客户后续按揭还款的利率并不高,“现在买房利率4.25%,我们这种都是3.5%”。这些笋盘是否存在硬伤,才会低于市场价出售?“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她解释,笋盘资源都是有限的,因为有的业主急需钱,有的要置换新房。同时其强调,“零首付”操作对客户而言不存在任何风险,“有风险也是我们有,因为要全款购房,都是我们垫资的,公司这个月已经十几个客户在弄了!”谈及更详细的操作细节,其表示需要“来公司面谈”。
3
房产中介:该现象在二手房市场并不陌生
随后,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走访多家房产中介门店,以首付款不足为由,询问是否可以帮忙做“零首付”或“负首付”,多数中介明确表示“不可以,查得很严”“这是违法的,风险很大”。
不过,为了赚取中介佣金,仍有少数中介抱着侥幸心理,为首付不足的购房者“出谋划策”。有房产中介私下向记者透露,一手房市场在管理上相对严格,“负首付”和“零首付”现象相对少一些,但该现象在二手房市场并不陌生。不少房产中介公司和贷款公司存在合作关系,对于首付不足、征信和流水均符合条件的客户,他们会将其介绍给贷款公司,贷款公司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贷款方案。
有中介向记者举出多种方案,其中以经营贷方案风险较高。即贷款公司花几千元购买空壳公司的营业执照,以经营贷的形式获取首付款贷款,在经营贷确认可办下来后,再垫款客户的首付款,客户再还银行贷款,可贷款金额大概3-10年还完,“等于玩金融杠杆”。他强调,经营贷风险相对较高,“假如贷款实际几个月后才下来的话,客户需要每月支付贷款公司2%的利息,拖得越久交的利息越高。”
他最后表示,二手房交易有比较多的操作空间,“这家银行不行,可以换一家银行,总有一家银行可以”。
4
“零首付”购房者:成功后担惊受怕,最终退房退款
除了二手房中介外,也有部分一手房销售联合贷款中介,为购房者申请装修贷、经营贷,将贷款作为首付款或首付款的一部分,让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他们将信贷资金“绕道”流入楼市的花样繁多,比如会教购房者应对银行的话术,让资金在不同的账户下流转,来规避监管排查。
一名购房者告诉记者,他在购买一手房时亲身遭遇“零首付”的营销套路,他看房时对相关政策并不熟悉,在得知其首付款不足时,销售推荐一名贷款中介给他,指导他签订相关装修合同以及应对银行贷款的话术,贷款经多人账户流转后,最终他顺利获取这笔数十万元的装修贷款,基本实现零首付,但贷款中介向其收取6%的高额中介费。后来他意识到“零首付”本质上就是骗取银行贷款,担心违规操作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风险,最终和开发商协商退款退房,贷款也及时还给银行,“算下来各种费用并不少,并不划算,还整天担惊受怕,怕被银行发现后停贷断供,不如老老实实攒钱买房。”
5
业内人士:涉嫌违规操作,购房者易出现断贷断供
业内专家指出,表面上“零首付”和“负首付”等购房套路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但实际上因为涉嫌违规操作,背后不仅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购房者也会因还款能力不足,导致断贷或断供,面临财务风险,后患无穷。
广州房地产行业协会委员黄韬表示,这类首付贷违规操作本质是让首付分期付款,或者有利息的支付,拉长支付期,所以看上去是“零首付”或者“负首付”,“实际上是有利益的,成本也不低,同时有违规嫌疑”,“零首付”和“负首付”早在多年前被国家明文规定禁止,而且这类金融贷和消费贷,也不允许流入房地产市场。
他认为,“零首付”和“负首付”不仅有违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规定,还容易给购房者制造出有能力购房的错觉,后续因每月还款压力大,导致断贷从而产生纠纷的情况极易发生。“第一是政策不允许,第二有对购房者误导的可能,因为购房者感觉可以很轻松买房,实际上他的能力不允许持续支付。”
黄韬提醒,购房者尽量不要去做这种违规或者非正常渠道的购房,以免“弄巧成拙”。
6
银行机构:如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将要求提前全额还款
针对“零首付”和“负首付”等购房套路,有银行机构表示,这些都是违规行为,非但没有减轻购房人的压力,反而让购房人面临实际月供压力更大,增加了购房成本,如使用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违规购房,违反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会导致银行提前收贷等财务和法律风险。这类操作违反了国家相关金融信贷政策,银行将继续按照“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严格审查按揭贷款购房首付款和借款人还款能力、贷款用途,对使用经营贷和消费贷等资金购房的,银行会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提前收贷,要求借款人提前全额还款。
7
监管部门:已出手打击乱象
早在2016年7月29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中介机构提供住房贷款代办服务的,应由委托人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不得将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捆绑,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得向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返佣等费用。”
5月21日,惠阳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在其官微发布消息显示,惠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5月20日印发《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严厉查处违规销售行为的通知》,明确严禁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在商品房交易环节出现首付贷、返首付、零首付、中介机构营销返首付、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捏造散布不实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注销制度,对中介机构(中介人员)发布不实等违法违规销售信息的、协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违规销售的,惠阳区住建局将注销其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书。
8
律师说法:此类购房者或涉嫌贷款诈骗罪
“零首付”和“负首付”给购房者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邓刚律师表示,“零首付”并非不需要支付首付款,而是由当事人通过制作虚假合同、虚假的评估报告来实现。中介机构的上述宣传及暗箱操作行为可能会涉嫌虚假广告或甚至欺诈。对于购房人而言,在签署买卖合同后,如果未能获得预计金额的贷款,又未能按约定自行支付合同款项,可能会面临解除买卖合同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借款人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如果通过“高评高贷”的方式获得贷款,可能会产生贷款合同无效或被解除合同的后果,贷款银行可能会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
此外,购房人通过做出虚高的合同价格及房屋评估金额,以获取更高额度的银行贷款,还提供其他虚假文件、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涉嫌构成骗取贷款罪;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贷款的,还可能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都市报”,原标题:“零首付买房”引热议!多方回应
记者:杨婷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昆明0首付购车贷款(零首付购车贷骗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2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