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吃水难!陇西近52万人吃上“安全水”引水解旱渴,涓滴润民生,下面是陇西融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陇西县宏伟乡扶贫贷款
作为西部干旱地区,因为缺水,曾几何时,在陇西县农村有“一碗油换不了一碗水”的说法。近年来,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陇西县加快推进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等民生水利工程,甘甜纯净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陇西群众吃上“幸福水”“安全水”。
文家集村地处陇西县宏伟乡偏远山区,原先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水的日子。曾经为吃水犯难的苦日子刻蚀在每一位村民的心里。从最先在两公里外的河沟底挑水吃到1997年修建集雨水窖后从通安驿镇拉水吃,再到2015年自来水入户后喝上洮河水,铁家湾社建档立卡户韩彩花对此感触颇深。
陇西县宏伟乡文家集村村民 韩彩花:“担着吃着呢,走一下放下(担子)歇一下,(山路)陡得很。自己有了水窖着就通安往上来拉着呢,来去得两三个小时,得花一个礼拜拉水,拉着就倒一窖,现在有自来水着方便得多了。”
韩彩花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自来水,一家人再也不为吃水犯难,家里还安装了太阳能,下地回来还可以洗个热水澡。更让韩彩花丈夫杜维成高兴的是,以前一家五口的生活主要靠他季节性外出务工和妻子在家务农维持,加上三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过得很艰难。2015年自来水入户后,杜维成前半年先在宏伟乡农村信用社贷了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后半年又贷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利用这些钱,他家一次性买来6头基础母牛。从2016年开始,家里平均每年出栏3头牛,收入2万多元。2017年底他家顺利脱贫摘帽。如今,圈里养着大小20头牛,是全村牛存栏最多的农户。
宏伟乡文家集村村民 杜维成“今年育肥牛能出栏10头,平均1头牛能卖到2万元左右,大体就是20万元。在没有(自来水)之前,20万元的收入,咱没养牛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县水务部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中的安全饮水保障目标,全力以赴加快实施各项民生水利工程,2015年1月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通水试运行,埋设配水管网5745公里,全县15个乡镇的22.81万人受益。引洮一期城区供水工程也在2015年1月同步建成通水,埋设输水管道41.1公里,3个乡镇的20万人从中受益。2015年5月漳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水试运行,埋设配水管网926.8公里,受益5个乡镇8.54万人。通过引洮一期安定区农村供水工程(陇西部分),解决了3个乡镇0.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抓好各级输水管网及各类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运行的同时,水务部门还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做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放心。对分散式供水工程中相对集中的引泉进行全面检测;对供水人口相对分散的窖水进行定期抽检;对供水人口相对分散的小电井、引泉,以村为单元,进行随机抽检;对全村使用小电井的用水户,在抽检详查的基础上,以自然村为单元,评价并出具简易水质评价报告,全力支撑供水水质安全。
截止目前,全县农村供水干管、支管、分支管线达到2870公里、村级管网达到6231公里,修建各类调蓄池465座,总容积达到6.74万立方米,全县98700多户农户中,已完成自来水入户90054户,配备水窖净水设备70台,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0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4%,一般户自来水入户率95.8%,供水保障率提高到90%以上,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安全饮水实现100%。
(柴宏文 报道)
农商银行小额贷款担保人责任
最近
徐州邳州市民刘女士求助说
有人冒用她的个人信息担保贷款
由于这笔钱一直没有还清
导致她在9年的时间里
三番五次接到法院的法律文书
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究竟是谁在冒用个人信息?
刘女士遇到的情况又该如何解决呢?
女子九年间多次收到法律文书
工作生活受影响
记者见到刘女士时,她的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法律文书,这里面既有法院的传票,也有民事裁定书,执行证书等等。
刘女士说,这9年来她收到的法律文书越积越多,但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给我带来的影响也不太好,我的身体也受到了影响,我本身心脏不太好,因为这个事情也休息不好。”
事情还要从2013年4月1号说起,当时正在单位上班的刘女士突然接到法院的一张传票。
从法官那里她得知,自己在原徐州铜山信用社放出的一笔贷款中,充当担保人,因为贷款人迟迟没有还款,她被信用社告上法庭 。
心急如焚的刘女士赶紧找到办理贷款的信用社,在查看了原始档案后,刘女士发现她并不认识贷款的人 ,相关的担保材料也有很多疑点。
“签名笔迹也不是我,留的手机号也不是我, 贷款人拿着身份证复印件去的,而且我的户口本复印件还给我造了一个假的户头,就是户主我都不认识 。”
看到刘女士找上门后,信用社的信贷员高某一个劲地向刘女士道歉 。而他俩,此前从来没有见过面。
面对刘女士的追问与质疑,高某当时写下一份保证书,承诺这笔贷款与刘女士无关,并希望她不要报警处理。 高某的理由是,避免自己因为此事被单位开除。
“说让我就别往上面找了,保证以后就是无论是信用社还是法院,都不会再找我,和我没有关系,我轻信他们了。”
但让刘女士没想到是,过了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她又陆续收到了法院的相关法律文书,都与这笔没还的贷款相关。
而此时贷款人和办理贷款的信贷员高某都联系不上了 ,刘女士和丈夫只能多次往返法院应对相关诉讼。
“然后我和我老公在家发生了很大的争执,他不相信我怀疑我,但是我本人没去,我就要跟他争执。”刘女士说。
“光他们法院都起诉三回,还有他们信用社都上我们家去,看材料都去有两回。”刘女士的丈夫陈先生说。
刘女士说,因为法律诉讼,她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她认为,出现这些问题,这都是因为当初信贷员放款审查 不严造成的。
“因为我本人没来现场签字,这些都是假的,是信用社违规操作,是他的责任把贷款放给人了,为什么那么多年一直缠绕我。”
贷款形式比较完备
判定是否冒名还需笔迹鉴定
记者了解到,因为资产重组,原铜山信用社已经撤销,所有的债权和债务都由新成立的徐州农商行接手处理。
为了解相关情况,9月8日,记者陪同刘女士找到了徐州农商行。
负责法务的赵经理表示,由于事发久远,机构重组和视频资料缺失等原因,无法判定这笔贷款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冒用他人信息等情况,但从形式上看这笔贷款是合法合规的 ,“签字按指印这个形式上是非常完备的。”
赵经理说,当初的信贷员高某离职后联系不上了,虽然高某给刘女士写了相关保证书,但并不能证明刘女士不是贷款担保人。
“保证书只是说贷款与刘女士从此无关,但是无关的原因并没有阐明,所有这份证明,法院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这起案件为何持续了9年的时间呢?赵经理表示,这是因为期间法律流程多次变更,所以导致案件审理时间拉长,进而造成刘女士三番五次地收到法律文书。
现在为了查清事实,尽快结案,法院已经决定对贷款担保书上签名的进行笔迹鉴定。
“刘女士和我们,双方都要配合好法院的鉴定工作,通过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刘女士在担保合同上签字的真伪,得出鉴定结论作为判断这个案件的事实依据。”
经过协商,刘女士同意由徐州农商行派出工作人员陪同,到南京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笔迹鉴定。
“我也配合去鉴定,让这个事情尽快有一个了结,我相信法律会还我一个公正。”
9月9日刘女士已经在南京的一家司法机构做了笔迹鉴定,结果将在30天内出来,刘女士究竟是不是贷款担保人,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水落石出。
再一次提醒大家:
个人信息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权益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遇到个人信息泄漏和冒用的情况
最好报警处理
不要私下解决
以免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此事
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王兵 张健
来源: 江苏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陇西县宏伟乡扶贫贷款(农商银行小额贷款担保人责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1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