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理财产品能否质押贷款(中风险理财产品能买吗)

理财产品能否质押贷款(中风险理财产品能买吗)

贷款知识 金融界 互联网

3.15保险消费警示录:诱导消费者用保单贷款买“高收益”理财产品,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理财产品能否质押贷款

“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3月9日,全国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近一年来,保险行业到底出现了哪些“坑”?消费者们又该如何防范呢?跟着《国际金融报》记者一起来盘点吧……

本期我们讲的是不法人员通过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贷款或办理退保、同时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违规现象。

2019年11月中旬,北京银保监局发现市场上存在不法人员以高收益为诱饵,欺骗保险消费者通过保单贷款或退保获取资金,用于购买非保险理财产品,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作案特点:

★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

★以“高额收益”为诱饵。

★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

★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

★消费者资金损失是最终结果。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一是核实销售人员销售资质,正确识别理财产品性质。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监管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销售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的非保险金融产品。对于保险机构及其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销售人员出示所在保险公司及其个人销售资格证明,关注其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合法性,警惕违规销售。

二是认真阅读保险条款,谨慎办理保单贷款。

保单贷款需要付息,贷款期限有限,通常要在6个月内归还。若投保人到期不能归还,不但要支付罚息,甚至会因利息总和超过保单剩余现金价值而被保险公司终止保险合同,进而失去保险保障功能。建议消费者明确自身需求,正确认识保险产品功能和作用,根据自身需要谨慎办理保单贷款。

三是理性认识投资收益与风险,警惕“高收益”骗局。

前期发现部分保险消费者片面追求高收益,购买非法理财产品,后理财公司“爆雷”、“跑路”,消费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该局反映相关情况,但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建议保险消费者正确看待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充分评估自身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保单贷款知识点】

1.所谓保单贷款,是指投保人将所持有的保单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获得资金的一种借贷方式。由于质押贷款过程中客户的保险保障不受影响,所以保单依然有效。

2.一般情况下,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才可以进行保单贷款。如两全保险、终身寿险、养老保险、万能保险以及分红保险。缴费时间越长,累积的现金价值也越高,具体根据保险合同中的具体条款而定。

3.根据监管要求,贷款金额不能超过现金价值的80%。

4.目前险企保单贷款年化利率多数在5%上下浮动。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中风险理财产品能买吗

苏向杲

近日,随着银行理财公司2023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陆续出炉,备受市场关注的各银行理财公司资产配置情况浮出水面。据笔者梳理,大比例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是不少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资产配置的最大变化,其中,多家公司对这两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超过30%,某国有大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更是高达38.19%。

这一现象也体现在行业层面,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升至23.7%,是有数据可查的历史最高点,该配置比例远超权益资产(3.25%)和非标资产(6.68%),成为仅次于债券的第二大投资资产,并较去年末增长6.2个百分点,较去年年中提升9.1个百分点,呈现连续增配的态势。

不可否认,上半年银行理财大比例增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一个因素是: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正式净值化后,先后经历两次赎回潮,理财公司首次直面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客户流失压力。赎回潮后,银行理财开始防御性增配高流动性资产。

银行理财“应激性”高配现金及银行存款,虽然有利于防范资产端的流动性风险,降低赎回负反馈效应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高比例配置现金和银行存款弊大于利,并不可取。

其一,会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削弱其吸引力。自去年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调降,将大量资产配置于银行存款虽然会大幅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亦会大幅降低收益性。从长期趋势来看,在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稳息差的大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易降难增。实际上,高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债市走牛的市场环境下,上半年各月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3.39%,表现平平。

其二,会降低银行理财差异化竞争优势。长期以来,银行理财是比银行存款收益率更高的稳健理财的代名词,这是其独特优势,也是过去几年其规模一路增至29万亿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年以来,“低波稳健”成为各大理财公司的首要经营目标,产品设计、资产配置均围绕其展开,提升产品收益率的经营目标则有所弱化。从这个角度看,在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公司高配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利于其稳固差异化竞争优势。事实上,差异化竞争优势弱化的负面影响也在规模变化上有一定体现,截至上半年末,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去年末大幅缩水超过2万亿元,并首次被公募基金反超。

其三,不利于银行理财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在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时指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各类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稍前,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引导和支持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入市。而在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理财公司高配现金及银行存款势必会低配债券及股票等资产,这既不利于其发挥活跃资本市场的作用,也无法提升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的收益率弹性。

基于上述分析,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应逐步降低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适度增配收益率更具弹性的资产。这也要求银行理财公司一方面要加大长期封闭型产品的销售力度,从负债端降低对高流动性资产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避免“羊群效应”扭曲银行理财公司的配置策略。

图片 | 站酷海洛
制作 | 张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理财产品能否质押贷款(中风险理财产品能买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76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