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慧聪网贷款怎么样(慧聪网现在怎么样)

慧聪网贷款怎么样(慧聪网现在怎么样)

贷款知识 金融界 互联网

深陷亏损旋涡的慧聪集团,如今市值仅为阿里的1/5000!,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慧聪网贷款怎么样

17年前,一个名为张向东的小伙预言称:阿里巴巴(09988.HK)(BABA.US)正在整合各个优势,会腾出手来打败郭总(慧聪网创始人)。

17年后的今天,这位小伙的预言依然经得起考验。慧聪网背后的慧聪集团(02280.HK)早已被阿里巴巴甩开N条街,在电商时代的滚滚潮流中黯然失色。

202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营收高达4423.56亿元,是慧聪集团的近50倍;目前,阿里巴巴港股总市值超过1.8万亿港元,慧聪集团不足3.2亿港元,为约阿里巴巴的1/5000。不仅如此,慧聪集团的发家业务慧聪网失意在B2B领域,近些年在科技垂直领域也“失血”严重,导致慧聪集团造血能力大不如前。

4年半累计亏损28.2亿

近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显示,慧聪集团仍深陷亏损旋涡中。

上半年,慧聪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产生总销售收入及收入约89.06亿元,同比增加45.6%;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8.1亿元,同比扩大984.23%。而自2019年以来,慧聪集团就已开始产生亏损,过去4年半时间累计亏损约28.2亿元。

对于今年上半年产生亏损的原因,慧聪集团表示主要由于科技新零售事业群ZOL未达到预期业绩导致录得商誉减值约7.19亿元;及就集团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下的小额贷款业务中若干重大逾期贷款计提减值拨备约1.68亿元。

在往年的亏损当中,慧聪集团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未达预期业绩的业务确认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终止亏损业务导致出现一次性出售亏损、线上广告收入减少导致毛利下降等。

从股价层面看,2014年3月,慧聪集团股价飙升的阶段宣告终结,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目前股价不到0.3港元,与巅峰时期的23.58港元缩水了接近99%。

与此同时,慧聪集团员工规模也大幅收缩。截至今年6月底,慧聪集团员工总数只剩下841人,而在2014年则有2807名员工。相较于阿里巴巴在今年6月底超过22万名员工的规模,可以看出慧聪集团的业务规模已被阿里巴巴碾压。

慧聪集团还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今年6月底现金及银行结余仅有2.74亿元,而其一年内到期借贷约3.69亿元,总借贷约为8.58亿元。

败给了时代?

在电商领域,慧聪集团是书写中国B2B历史的一家企业,起步比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09618.HK)还早,由此获得“中国电商鼻祖”的美称。

但在阿里巴巴崛起初期,慧聪集团一直在“坚守”在自己传统的B2B业务中,慧聪集团旗下综合的大型B2B网站慧聪网,这些年由于缺乏创新,在业务模式上并没太大变化。而阿里巴巴一直在创新,从C2C起步,逐步走向B2C,如今业务囊括了电商、物流、云服务、本地生活等领域,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慧聪网(也称“360平台”)的没落是十分显著的,国内B2B市场规模较小,与C端市场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慧聪网还面临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等平台冲击,因此慧聪网收入提升困难。在2022年,慧聪集团的收入为168.84亿元,而360平台收入占年内销售收入及收入不足0.4%,同时还产生了亏损。

为了止损,慧聪集团已暂缓北京慧聪360科技有限公司(为360平台的营运实体)的营运并开始北京360的清盘程序,预期关闭过程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

慧聪集团也有在尝试转型升级,2017年引入职业经理人刘军之后,慧聪集团提出要从传统信息媒体转向产业互联网方向。

按业务划分,慧聪集团目前有三大业务:科技新零售事业群、智慧产业事业群和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其中,科技新零售业务以中关村在线为主体,提供线上广告服务;智慧产业事业群主要包括B2B交易平台、提供防伪产品及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涉及跨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上海慧旌”、数字化转型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兆信股份”、棉花现货交易平台“棉联”等;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主要包括在线服务、透过大数据和工具提升营销服务,以及提供融资及其他服务,慧聪网被分类到该业务中。

不过,慧聪集团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其中,中关村在线竞争力不敌其他平台,慧聪集团在在2023年中期报中表示,线上用户改变其近年来选择3C及生活科技产品的习惯,其更为偏爱的短视频及自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内容。于本期间,中关村在线在升级服务与产品及为网站开拓新的用户流量方面举步维艰。

鉴于中关村在线最新的业务表现及展望,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关村在线业务扭亏为盈的不确定性,慧聪集团修改了科技新零售业务相关预测及估算。因此于2023年上半年确认科技新零售业务相关商誉减值合计约7.19亿元,以反映中关村在线股权估值下跌。

慧聪网所处的平台与企业服务业务则陷入增长困境,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5%至6048.2万元,2022全年该业务分部收入也下降了21.7%。

平台与企业服务业务还包含了小贷业务,小贷业务面临坏账风险较大,由此在2023年上半年产生重大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68亿元。

展望未来,慧聪集团表示:面对近几年的挑战,我们寄望逐步改善营运及公司架构,将资源利用集中于更有前景的部分。作为该等措施的一部分,我们优先处理核心业务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具有更佳前景及更高回报率的业务,同时平衡与营运相关的成本和风险,并于中短期内降低债务水平。

本文源自财华网

慧聪网现在怎么样

近日网上一份北京慧聪叁陆零科技有限公司的《停工待岗通知》,让一家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公司-慧聪重新受到了关注。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对这家公司并不熟悉,但放在二十年前这家公司可是被称作中国电商鼻祖的。慧聪成立比阿里巴巴更早,也很早就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了。

一、张向东的预测:慧聪成为阿里巴巴成功的背景板

关于慧聪,人们现在最常提到的其实是央视一次节目中的对话。

时间倒回2006年,央视《赢在中国》一期节目里。一个名叫张向东的年轻人说“我验证一下我的商业眼光。我预测一下,在座的有一个慧聪网,虽然我本人经常使用慧聪网,但我个人并不看好慧聪网,未来在那个行业只有阿里巴巴做得最好。”

当时张向东是节目中的观众。而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则是节目里的几个创业导师之一。郭凡生反问张向东:“我都这么成功了,你不信任我,凭什么让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张向东后来创办了万网,并在2014年以5.4亿元把万网卖给了阿里巴巴。张向东的预测很准,今天来看慧聪网的生存都成问题,而阿里巴巴则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大巨头之一。

从市值上看,截至8月26日港股收盘,慧聪网4.19亿港元,阿里巴巴2.03万亿港元,差了几乎5000倍。

这段对话虽然很有名,但2005年阿里巴巴已经并购了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还获得了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在中国市场用淘宝网打败了被eBay收购的易趣网。2005年,淘宝已经以72.2%的绝对优势成为国内C2C市场的老大。

所以张向东在节目里其实预测的是慧聪网的B2B业务行业领导地位,会被阿里巴巴取而代之。毕竟2006年的慧聪网,从整体实力上都已经不配和阿里巴巴拿来比较了。

到了2007年,马云都已经说出了“阿里巴巴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

当然当时郭凡生还是很不服气的。马云说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郭凡生回怼“那是你的望远镜或你的眼睛出了问题。” 为了这句话,郭凡生还在公开场合多次要求马云道歉。

二、慧聪和阿里巴巴:B2B和B2C的道路选择,决定了命运

其实慧聪和阿里巴巴早期的路线是一样的。在阿里巴巴搞出淘宝网这样的C端业务之前,阿里巴巴和慧聪的业务没什么区别。

1992年,郭凡生拿出积攒多年的7.4万元,和朋友成立了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当时马云还在大学里当英语老师。

郭凡生创业早期,是将家电、计算机等经销商的报价信息收集起来分类汇总,印成《中国商情快报刊物》的册子,在北京家电商场推销。很快慧聪就成为了中关村最大的商情信息提供商,公司第二年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郭凡生就把慧聪的商情快报搬到网上,逐步面向行业发展为电子商务网络贸易信息的门户网站。

慧聪成立三年后,1995年开翻译社的马云在赴美出差时才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并在回国后搭建了“中国黄页”网站。“中国黄页”让马云赚到了500万元,之后1999年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成立了阿里巴巴。

慧聪和阿里巴巴都是从黄页信息平台开始,转做B2B电子商务。不过阿里主要做小件商品,慧聪做大件商品为主;在工具方面,阿里有诚信通,慧聪有买卖通。

但是B2B赛道不仅不好做,而且门槛低,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入,如生意宝、环球资源网、义乌的小商品网等。所以马云逐步将核心业务转向C2C为主的淘宝网。淘宝网用免费开店的策略,成立仅一年多就击败了此前已垄断国内市场的易趣网。之后更是随着国内快递业的发展而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企业。

而慧聪网在B2B的路上越走越远。内部孵化了“买化塑”,收购中关村在线等企业,还投资了多家B2B创业公司,如化工B2B平台第五城、农村B2B平台厘米网、模具B2B平台中模国际等。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中,面向C端的企业大多取得了成功,而面向B端的企业即便能活下来,天花板也很明显。作为中国电商鼻祖,如今的慧聪不仅不能和阿里巴巴比,也跟京东、拼多多等后起之秀体量差距巨大。即便慧聪2003年就在港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时也超过了100亿港币,但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里一直存在感不强。

没有像阿里巴巴一样转型C端是慧聪一直做不大的原因,而慧聪后期作死的操作,又把toB行业第二的位置拱手让给了百度。

2016年到2018年,慧聪和百度合作推出了阿拉丁卡片,在百度搜索的首屏位置出现8个小卡片,推送相关的推广产品。

2018年百度推出爱采购,慧聪开始引导客户入驻爱采购,后期更是牺牲自有平台的会员,一律导入爱采购。但慧聪也和360推出慧优采,和腾讯合作推出慧采购。

慧聪既牺牲了自有平台的会员,又因为和360与腾讯的合作,被百度2021年取消了爱采购的代理权。而慧优采和慧采购都没发展起来。慧聪一顿操作猛如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行业B2B网站的出路

目前的慧聪旗下业务包括慧聪网、中关村在线、棉联、买化塑等;官网介绍中强调已累计服务63个行业,拥有超过2700万注册用户、110万累计付费用户。致力于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赋能传统产业,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互联网集团。

2017年后,慧聪找到了一个新的词汇-产业互联网来定位自己。但这改变不了慧聪业务B2B的本质。慧聪集团2022财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17亿元,同比下降13.53%;净亏损7473.50万元,同比减少27.77%。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慧聪的财报和其中国电商鼻祖、1992年开始创业的身份严重不符。但这其实也不全是慧聪的错,国内B2B行业普遍都发展得不太好。

B2B行业在中国发展了30年,其最重要的属性是展示。2010年以前,除了阿里巴巴、慧聪,其余所有的B2B平台加起来,营收也没有超过3亿。比较知名的行业网站机电之家、搜了网、中国供应商、化工网等,在2015年前后才开始拓展展示之外的收入渠道。

然而正如郭凡生所说:“行业B2B就是爬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没有出路”。展示属性天然的出路是+交易,展示+交易是个最成功的模式。

但交易往往偏向于C端,toB行业直接在线交易量非常少,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生态体系。所以到目前整个行业都没有出现B端交易的平台。能交易的集中在原材料及钢材,比如找钢网、钢联及生意宝大宗,交易的支撑都是有期货支撑的标准商品,如石油、天然气、钢材、煤炭、棉花等。

行业网站除了+交易外,还可以线下+线上联动。工业领域到如今还是以会展形式为主,企业在会展展览投入的费用远超在toB展示上。慧聪办的余姚小家电展就办得非常不错,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慧聪的带动下,很多行业B2B网站也纷纷办展。如机电之家的机电交易博览会,中国化工网的原材料展及国外展,也经营得不错。但疫情以来,会展业受到冲击首当其冲,行业网站的会展业务都停办了。

除了线下+线上联动模式外,行业网站还有可以展示+主动商机。这是最为成功的一个模式。主动商机是指通过招投标信息,分析拆分采购大数据,从中标甲方拆分商机信息,主动供应自己的产品到客户的模式。

资质好的企业,直接可以参与招投标,没有资质的企业,可以查询谁中的标,这个标中是否包含自己的产品,再联系中标方报价成交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代表企业有马蜂盯标、千里马招标网、国信招标、乙方宝、剑鱼等。机电之家2018年推出马蜂盯标,现在营收已经超出常规业务企业展示收入。

这也不是说企业展示就不需要了。现在企业展示的渠道多了,手机端的短视频更是抢占了大部分流量。传统搜索流量持续被分流,能直达C端的产品更接地气、更直观。即便是淘宝等toC平台也在受到冲击。

对于行业网站来说,工业产品领域的主动查询与了解还是刚需产品。因为产品参数多、厂家多、品牌型号多,稳定的渠道对B端厂家非常重要。展示上,无非是换个平台,但展示与展览的需求还在。行业网站的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各种渠道和技术方式来促成B端客户的交易。

慧聪与阿里巴巴的故事已经过去,中国互联网前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了一批C端企业的成功,未来二十年B端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行业B2B网站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慧聪网贷款怎么样(慧聪网现在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74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