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惠农金”落地内蒙结硕果,金融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下面是生活启示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通辽平安普惠贷款公司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持久动力,2020年2月1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2020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强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指导各盟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技能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今年是扶贫工作的决胜之年,对于农村来说要做好扶贫工作,如何发展适合的产业是关键。一个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作为“零征信人群”的三农人群,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十分严峻,被隔绝在金融服务外的三农人群和贫困人口共同成为普惠金融难以触及的角落,这是国家精准扶贫的痛点,也是平安普惠精准扶贫的着力点。
因地制宜 金融力量扶持产业振兴三农
平安普惠作为平安集团联营公司旗下专注于为小微企业主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提供普惠信贷服务的科技平台,深耕个人信贷领域15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业务基础。
自2016年始,平安普惠正式开始服务三农人群,推动普惠金融进入农村。平安普惠先后通过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合作,推出惠农金,使农村创新创业先锋能够以免息贷款解决融资需求。其中在内蒙古分公司推广的“惠农金”在2018-2019年共计向内蒙古地区下拨200万,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助力内蒙古脱贫攻坚。
2018年6月,惠农金在内蒙古首次实践。平安普惠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开展的“鄂温克旗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项目中,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妇女联合会”通过以“小额借款,入户扶贫,循环使用”的方式为手工艺妇女增收,累计为34名创业妇女(24名手工艺创业妇女、5名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负责人、1名全国最美家庭、4名建档立卡户)每人一年预计纯增加收入11000万元,还通过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通过免费培训的方式带动周边的贫困妇女就业增收,开展了“惠农金”在内蒙古地区产业造血,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2019年10月,平安普惠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科左中旗、科左后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开展的“母亲创业循环金—妇女手工业巧手脱贫“项目中,通过对巧手脱贫龙头商户和带头人的扶持增加项目户收入的方式帮助扶持40户贫困户,带动周边2000人通过培训提高手工艺技能,平均为每户增加10000元—20000元不等的收入,还通过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大贫困妇女技能培训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商户提供产品回收服务,保证贫困妇女实现居家增收。
平安普惠的“惠农金”项目,目前已包括内蒙古在内的5个省15个项目的乡村女性创业带头人提供免息贷款和创业能力建设服务,既解决了乡村“空心化”问题,又促进了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增收。2017年累计扶持近5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截至2019年底,“惠农金”累计向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免息贷款1040万元,直接扶持483户贫困户。
比起抽象的数字,平安普惠感受到更加惊艳的光芒则来自一个个乡村创业者改变命运的鲜活故事。
兴实干之功,绘绚丽多彩
在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尔沁草原上,包那布其与嘎瓦这对艺术家伉俪,凭着对艺术的追求,将已经失传的蒙古皮画和皮雕艺术重新发掘和再现。不但重现了祖先的皮画技艺,同时也开创了新的画法和技艺,让皮画艺术再次兴旺。近几年不断接受到来自卢浮宫的邀请,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这对土生土长的民族艺术家走向了国际舞台。
各大中心城市和美院的邀请没有令嘎瓦和包那布其流连忘返,而是选择留在通辽,在这里教授和帮助学生,传承民族技艺。他们还联合妇联和妇女基金会资助当地的贫困农妇,教授她们简单的皮具制作和皮画技艺,为她们增加收入。这样富有意义的历程,亦被平安普惠通过“惠农金”所见证与陪伴。
平安普惠以金融创新让金融之光助力梦想开花
皮质的花蕊,棕毛制的花瓣,精巧的珠线将它们整齐的连接到了一起,没有一丝错落。这就是鄂温克族人奉为吉祥的象征,没有过多的修饰与繁冗,却能让你在冬日里感到温暖与安然。
没错,这些曾经仅仅是寄托鄂温克草原上人们简单信仰希望的小挂件,如今却为他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和发展。因为他们的勇敢和创新,正在让鄂温克旗的民族手工艺品变得“柔软”“光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鄂温克族形成了“索伦、通古斯、使鹿”三个部落,并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服装服饰、手工艺品等。
乌仁是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的负责人,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活动中,乌仁和她的姐妹们带去的太阳花、太阳姑娘挂件以及皮毛耳环、项链和头饰等饰品更是引来了众多参展者的围观,成为了非遗年货展的最大卖家之一。乌仁感动的说:“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了,让姐妹们富裕的愿望达成了,最重要的是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更加深入的被发扬光大。”就是这样一位来自草原最深处的、最淳朴的、最原始的、最自然的手工艺品研发人,满怀感恩之心,将代表着鄂温克族传统民族文化的手工艺品,透过旅游文化这扇窗口,传递给有着梦想和希望的人们,近日,在呼伦贝尔妇女首届“赛罕杯”手工业制品展示大赛上,“太阳花”更是获得大赛“特别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灵活就业,打造民族品牌,助推呼伦贝尔民族手工艺品精品发展。
这些振奋人心的农创故事,也成为平安普惠进一步在“三农服务”实践上深耕与创新的动力。
平安普惠将利用自身优势,为后疫情时代的脱贫攻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018年起,为覆盖更广泛的三农人群,平安普惠与长期扎根农村的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及公益助农组织等专业机构合作,推出面向三农人群的纯信用低息贷款,即“惠农贷”。
平安普惠与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简称农担公司)合作,共同开展《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40号)》(以下简称“40号文”)政策性农业融资业务,提供资金、分担风险。产品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地落地。
这种业务模式与传统的“银担模式”不同,在平安普惠“惠农贷”业务模式中,省级农担公司和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按采用共保模式合作,分担农户信用风险,作为资金方的小贷公司承担担保方违约风险。由于农担公司是非营利政策性机构,享有贴费政策,担保费率比传统银担模式大幅下降。
截至2020年5月9日,“惠农贷”累计放款5025万元。
2020年,平安普惠将在更多省市推广“惠农贷”。一方面,平安普惠将进一步为长期帮扶的农创带头人提供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塑造服务,从前端到后端,打造乡村振兴生态全产业链,并与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高度协同,促进贫困地区的业态发展;另一方面,平安普惠将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以点及面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跟广泛的农村创业者及农民抓住机遇,实现梦想。
平安普惠未来将持续回归本源,专注专业,从优化完善农村金融供给和服务机制入手,不断完善“惠农金”、“惠农贷”,扩大服务覆盖面,探索可持续创新业务模式,切实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真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金融新动能。
疫情之下,普惠有爱。目前,复工复产已经成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核心要义,平安普惠从未停下助力“三农”的步伐,用实际行动为国家防疫、“三农”领域的复工复产以及脱贫攻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020年,平安普惠将继续在集团“三村工程”战略指导下,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普惠三农模式”,将服务小微成功经验逐步应用于三农人群,凭借自身业务优势,运用金融资源助力乡村脱贫振兴的服务实践,精准贯彻惠农政策,深入落实精准扶贫计划,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正常秩序贡献力量。
包头平安普惠
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纵使半个多世纪已悄然走过,但在每一个春天里,雷锋精神都被时代的暖阳重新照耀,在时间的洗礼中绽放璀璨光芒。
在35年的发展历程中,平安始终把塑造企业文化与赓续雷锋精神有机结合。从极速理赔到养老服务,从无偿献血到志愿支教,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召着每一位平安人,坚持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适逢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有两位平安人不约而同地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也生动诠释了平安人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1
捐献骨髓,传递生命希望
“我准备好了。”随着王博签下姓名,他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造血干细胞采集。
王博是来自平安养老险深圳分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深圳工作站第593位造血干细胞(骨髓)捐献者。
截至2023年1月31日,中华骨髓库已保存了总计320万人份志愿捐献者的资料,但因为配型困难,目前捐献干细胞例数 14628 例。几年前,当王博填写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时,并没有想到这不到0.5%的几率将这么快就降临在自己身上;而希望到来时,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
“您好,请问是王博先生吗?”2022年12月27日,王博接到了深圳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基因与一位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相配合。恰逢防疫政策放开,感染潮袭来,王博高烧在家,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请假,前往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对白血病等患有骨髓疾病的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得知与一名18岁的男孩配型成功,王博说:“18岁,正是初升太阳般的年纪,然而他却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恰巧我的配型合适,说明这是一种缘分,希望我的一份热血和爱心能够帮助到他、帮助到他的家庭。”
(王博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无独有偶,来自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的谭庆勇,在2019年世界献血日这天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没想到2022年4月就收到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刚开始其实挺激动的,没想到在这数百万的数据库中,能够让你我相遇。我只需要付出那么一点点,就能够给予那位患者以生命延续的希望,我非常愿意捐献!”
作为一名95后,谭庆勇形容无偿献血是一件“只要鼓起勇气伸出手臂就能做到的事”,他共献血16次,总献血量达4600ml,但捐献骨髓却曾让他十分担心。“当时在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需要一步步地完成与患者的配型检测与个人身体检查工作。直到收到确认完全匹配的消息,我的心头大石才终于落下。”
(医护人员采集谭庆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终于,王博与谭庆勇都于近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这“生命的种子”在工作人员护送下继续完成“生命接力”,将分别救助一位18岁的少年与一位年轻母亲。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场生命的馈赠。
2
住院守候,心系岗位职责
如果说奉献社会是平安人的崇高信仰,爱岗敬业则是他们的鲜明底色。
“专业对外,韧性对己”是王博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出差外地拓展业务,面对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条件,他仍旧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真诚和专业服务为客户答疑解难。做事认真靠谱是公司领导和同事对王博的评价,他仿佛小太阳一般在团队中发光发热。
而谭庆勇在住院观察期间,还惦念着小微融资服务的工作。他回忆着说,“我是一名咨询顾问,经常需要外出拜访客户,那段时间是公司领导和同事帮我对接手头客户的咨询服务工作,很感谢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经过一段休养后,谭庆勇已正常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目前身体恢复良好。
(王博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深圳工作站第59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博写给患者的信)
两位平安人的大爱义举虽是巧合,却并非偶然。他们是众多平安雷锋的共同化身,交出的是平安对“雷锋命题”的共同答卷,也必将激励更多平安人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写更多值得我们共同珍藏的“雷锋日记”。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典型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每一个平凡人都能用爱心点亮希望的微光,雷锋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通辽平安普惠贷款公司(包头平安普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68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