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乱象横生且缺乏监管,专家:理性消费依法维权,下面是环球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有贷款能买机票吗
来源:法治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网络消费借贷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涉及直播打赏的案件多是未成年人,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数据显示,超6成涉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被告是35岁以下青年,94.73%直播打赏案件当事人18岁以下,58.55%的互联网金融案件当事人年龄在25岁至35岁、4.32%在18岁至25岁。
一段时间以来,网贷乱象侵入校园屡屡引发热议。《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年轻人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出了问题以外,乱象横生且缺乏监管的网贷平台也值得关注。
网贷平台无孔不入,申请贷款门槛极低
据《法治日报》记者观察,无论是逛网店、点外卖、打车、订酒店机票,还是随手刷微博、看视频、听歌、看新闻、办公、运动,但凡下载量高一点的App,基本上都提供了网络借贷的接口。一个打车App,最高可以借20万元。而一个外卖App不仅最高可借到20万元,而且还可以办理最高5万元额度的联名信用卡。连手机上的天气预报App,都上线了毫不相关的快速借款功能。
据业内人士称,对互联网平台而言,为资金方开展客户与场景引流是其实现自身流量变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增强其与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黏性。同时,部分互联网平台旗下亦有小贷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变相放大经营杠杆。
为了引流,各大平台上还在广告上费尽心思,以至于各大头部互联网平台上,剧情低俗、价值观扭曲的网贷广告铺天盖地。如面试者面试失败,只因不知道某个网贷产品;公司领导拥有远大理想,推出网贷产品不是为营利,而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借钱;用户感慨网贷平台的便捷导致生活压力太小,影响自己奋斗;等等。
这些广告多以宣传网贷的便捷性作为结尾。宣传点一般包括门槛低,只要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即可申请,免抵押免担保;操作简单,放款迅速,只需几分钟即可;免息或者利息低,比一瓶水还便宜。
“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网贷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门槛极低、审核简单,年满18周岁、通过实名验证即可,额度则是花得多给得多。”某银行客户经理介绍,不少互联网平台可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搜索、消费、浏览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商业营销。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纵观校园贷的发展,其实是网贷机构和银行你退我进的过程。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较高,有需求的用户无法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时就会选择网贷。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在校时间通过电商平台消费早已成为主要消费方式。贷款业务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办理手续、资质审查方面都较传统业务更便捷,因此更加刺激了大学生“即时满足”的欲望。
王艳辉说,网贷平台审核过于宽松,一方面当然有资本逐利的原因,但更应该看到其中的结构性问题——消费。有关专家对于“消费社会”的担忧正在一一演变为现实,大学生身处这种社会环境中,加上对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缺失,导致部分人进入了“消费—贷款—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网贷套路层出不穷,恶性催收触目惊心
“‘上岸’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一名豆瓣网友评论说。
在豆瓣平台上,有一个名为“负债者联盟”的讨论组,网友们在上面分享自己陷入网贷的经历,还清所有欠款的行为被称为“上岸”。在关于如何“上岸”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坦诚地面对自己以及家人”。
“大三那年,我通过网贷买了一双心仪已久的球鞋。”某大学在校学生徐冰(化名)始终忘不了自己第一次通过网贷买到球鞋的感受,此前买球鞋要么是自己考出好成绩等父母奖励,要么是自己攒了好几个月饭钱才能买一双,现在他终于不用为了一双球鞋等那么久。
“申请网贷太容易了,上传身份证、通讯录就行。即便有欠款,也不影响到其他平台继续贷款。”徐冰说,首次利用网贷买鞋后他便深陷其中,球鞋的发售一款接着一款,他贷款的金额越来越高,还款也开始力不从心。直到被父母发现后,替他还了所有欠款才及时止损。
据业内人士分析,网贷平台的套路可总结为“三板斧”:
一是“砍头息”。即在放贷前以“行规”“平台管理费”或“提前扣除利息”为由扣下部分放款金额。如在“714高炮”中,砍头息的比例高达30%,即借款1万元到手只有7000元。然而在计算利息时,依旧按照合同借款金额进行计算。
二是“阻碍还款”。即网贷平台在临近还款日期时故意暂停网贷平台运营,阻碍借贷人及时还款,从而恶意产生违约金,增加还款难度。
三是“多头放贷”。即当借款人无力还款后,网贷平台会向借贷人推荐其他网贷产品,让其“拆东墙补西墙”。这些新的网贷产品通常有着更高利率和更为苛刻的违约金,很大程度上也在同一家网贷平台旗下。于是,在各种花式套路陷阱下,在网贷的层层转包中,借贷人债务也越堆越高,最后在恶性催收中无法脱身、被逼入“绝路”。
在公安部公布的打击“套路贷”犯罪案例中,有一起案例让人触目惊心。某团伙购买了1万多条学生信息,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宣传方式,诱骗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贷款,签定借款金额后以扣除管理费、资料审核费等名义恶意收取“砍头息”。
7天借款期限到期后,无力偿还的可以申请按照一天100元、7天400元收费标准续期,或者推荐受害人按照同样的方式,在公司其他平台借款来偿还上次借款,诱骗受害人在公司内部平台重复借款,垒高债务,并采取电话骚扰、发送侮辱短信、语言威胁、发送或上传PS裸体图片、灵堂图片等“软暴力”手段,骚扰受害人及其父母、同学、老师、亲戚朋友等,逼迫受害人偿还借款全额和每天20%逾期费。
该案共涉及2500多所高校1.3万名受害学生,涉案金额达5074.8万余元。
理性消费依法维权,避免掉入网贷陷阱
家人帮忙还上了贷款后,徐冰立刻卸载了所有的贷款软件。
“一开始我也没有想到利息会滚到那么多。”采访中,徐冰后悔地说道,“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炒鞋,我也想抓紧时间上车,于是在网上借了1万元钱,平台上显示最低年化利率7.2%、1万元借一天利息仅两元。没想到等我囤了几双球鞋之后,整个市场的热度突然降了下来,结果是那几双鞋根本赚不到钱。到了还款日,因为本金被套牢,不得不再去另一家平台借款,最后连本带息竟要还两万多元。”
“网贷给学生挖的陷阱主要集中在贷款利率上。”王艳辉说,一是存在虚假利率,即名义上利率很低,但通过手续费、服务费、代办费、资料费等名目另行收取费用。二是使用日利率宣传,如“1000元每日仅需0.5元”,乍看利率很低,但实际上年利率为18%,已经超过LPR4倍,贷款利率实则畸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表示:“一些借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其贷款合同的基本内容没有以清晰的方式向学生告知,尤其是关于利息的情况,并且诱导学生签署合同,侵害了贷款学生的知情权。如果有明确欺诈行为的,可以宣告合同无效,或者是撤销。”
王艳辉认为,网贷平台应对大学生贷款进行严格审核和责任承担,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贷款用途至少应当作形式审查,网贷平台违反此项义务,导致贷款不能收回者,应当承担款项不能回收的风险;贷款利率应当用年利率展示,否则会起到误导作用;有关部门应规范网贷平台的不当宣传行为,如“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之类的诱导广告,也应当被纳入监管范围。
王艳辉建议,对学生群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无论是消费还是借贷,都应该正视自己的需求,认真评估自身承受能力。
“网贷平台的合同内容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果出现高利贷还需要金融主管部门介入。在非法讨债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公安部门介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执法问题。”刘德良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如果身陷网贷危机,大学生也应该具有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以向监管机构投诉,也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主张合同无效。
(原题为《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陷入网贷泥潭》)
征信不好可以购买飞机票吗
生活中,与信用挂钩的事越来越多,
人们也开始重视起个人征信!
“我在一款旅行APP上订机票,因为绑定了银行卡,所以付款页面出来的时候,没多想就直接付款了。没想到,这款APP竟开通了类似蚂蚁花呗的消费方式,并作为默认付款方式。”近日,太原市民马女士致电本报,反映自己在消费中遇到的一件事情,她说,幸亏自己几天后查询了一下银行卡消费记录,没有找到这笔扣款,才知道自己“被透支”了,否则,将来很可能因为逾期未还款影响个人征信。
如今,在网上购物、订机票等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网站都开通了自己的信用消费模式,比如,支付宝有蚂蚁花呗、京东有京东白条、唯品会有唯品花等,而很多人在银行也办理了信用卡。生活中,与信用挂钩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用芝麻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车、免押金到图书馆借书等。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信用社会。那么,
人们的哪些行为可能会和个人征信挂钩?
个人征信记录
又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我们又该如何守护我们的信用?
连日来,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采访。
A
下了一款APP 结果发现“被透支”
马女士很喜欢旅行,但是回忆起那次经历,她心里总是不舒服。“那款APP我用了好几年了,去年,我准备出去玩,选好酒店后就直接付款,也没注意付款方式。”马女士说,但几天后她查看银行卡消费记录时才发现,银行卡上并没有这笔钱的扣款记录。觉得奇怪之下,马女士又打开了APP查看了当时的订单,这才发现APP不知何时自动开通了类似蚂蚁花呗的消费方式,机票钱就是通过这种支付方式被支付出去的。而且,如果通过APP订机票或酒店,付款时,这种支付方式是默认的首选。
记者搜索这款APP的相关信息,发现和马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有不少,多发生在2016年到2017年。通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得知APP的这种支付方式是该平台的一款金融产品,可以免息使用,时间为30天,超期则需要支付利息,因还款期不同产生的信贷利率也不同。
图文无关
马女士的情况现在还会出现吗?记者下载了这款APP进行测试。注册成功后,记者在“我的钱包”里看到了马女士所说的支付选项,但下面还有“立即开通”四个小字,点击后出现一个“立即领取”的字样。但记者按照要求完成了身份验证等一系列手续后,平台却出现“暂时无法为您开通”的字样,同时还有一行小字“我们会在能够开通时自动为您开通”。随后,记者两位从来没有用过该APP的同事也进行了测试,但和记者遇到的情况一样,新的支付方式并没有成功开通。
既然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马女士的经历,那为什么记者现在主动申请却通过不了呢?记者拨打了该APP的人工客服进行了咨询。客服人员表示,APP系统内部会对用户的消费记录做一个评价,如果用户下单后能及时付款且没有多次取消订单的情况出现,系统就会默认用户的信用比较良好,会主动为用户开通相应的付款额度,且支付时默认使用该额度付款,但用户在使用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切换其他方式付款。至于记者及同事的申请为何没有通过,客服人员表示,没有开通是因为用户在该平台上暂时还没有消费记录。
B
先消费后还款 方便生活也带来烦恼
有人觉得,先消费后还款已经是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自己的生活。“好像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市民郝先生说。
“我有好几张信用卡,主要是办事方便。”市民何先生用信用卡有近十年历史。“刚申请信用卡的时候额度比较小。”何先生说。但随着他辞职下海做生意,用信用卡的时候多了起来,信用额度也随之增加。“偶尔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先刷信用卡,等钱到位了,再还款是常有的事。”他觉得这样挺好的,不会耽搁生意往来,但却有个缺陷,“每张卡的还款时间不一样,弄不好就经常忘,要特别注意。”
市民张女士是个网购达人,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张女士说,平台提醒能开通透支消费就开通了,后来发现很麻烦,信用卡和这几个平台的还款日期不一样,因为是先消费后付款,购物有点控制不住了,“直到有一次忘记还其中一家的账,就赶紧把不常用的取消了。”张女士说。
“我当时不知道手机欠费了,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付不了款,不过司机说我星级挺高的,如果暂时不方便付款也不要紧,平台会在24小时内先垫付,等我方便的时候补上就行。”市民小文给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后来,她再打车时问过别的司机,原来网约车平台也有一个评价机制,星级主要根据用户的打车次数和付款率等来评定,一般星级越高的用户代表着该用户的信用越好。“我觉得这样挺方便的,就是不知道平台说的信用和个人征信是不是一回事。”
C
只有接入征信系统才能查询到
与小文有同样疑惑的,还有太原市民黄先生。最近,他想办宽带,预约时才被告知:因为他名下有个手机号码欠费了,所以被纳入黑名单,不能办理宽带业务。“刚好准备贷款买房,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会不会计入个人诚信系统影响贷款?”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大家遇到的各种有关个人征信的问题还不少。“咪表公司说不交欠款的行为会被纳入征信系统,是真的吗?”“不交交通罚款会影响个人征信么?”……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大家并不十分了解。
在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征信宣传册上,记者看到征信主要分为个人身份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以及个人非银行信息三部分。“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信用交易信息则是信用卡、贷款等还款信息,还有为他人贷款担保的信息,这两部分只要在银行办理过业务,信用报告中都会体现。而非银行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等。”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说。
目前,征信的应用场景主要还是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如果出现信用卡逾期、按揭贷款没有及时按期还款以及为第三方提供担保、而第三方却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市民的个人信用都会出现不良记录。另外,像身份证不慎丢失被别人冒用,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没有按时还款,也会对信用造成影响。
至于市民提到的咪表欠款、交通罚款以及垃圾分类是否会和个人征信挂钩,李姓工作人员表示:“山西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定,但这些方面以后也可能和征信挂钩。”其实,不良信用行为是不是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上体现出来,主要看相关机构有没有被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因为在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中,每一栏的内容都是由不同的报数机构汇拢信息生成的。
山西省金融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一些网络平台为用户开通信用额度,其实是一种授信行为,这种情况是被允许的。但由于用户没有授权对方查征信,所以并不会影响到个人信用。
D
个人信用与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7月初,一则“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而在河北某中学,学生家长如果个人征信不良,那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入学的。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做装修生意的,后来生意赔了,欠了银行不少钱,信用卡也透支了好几万元,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按时还不上,结果被银行列入了失信人名单,现在出门都不能坐飞机和高铁。”说起朋友的经历,市民高先生有些感慨,“对生活影响挺大的,所以个人信用千万不能出问题。”
记者从省城一家银行了解到,高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市民在使用信用卡时,如果逾期达到6次以上,就会被限制购买火车票和机票;而贷款如果连续6次、累计6次没有按时还款,就会进入严重不良征信名单。
这一点,山西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谭克俭表示:“现在我们就有信用分级,一些信用等级低的人,可能连基础的交通工具都不允许乘坐和使用,但随着我们社会信用系统的愈加完善和健全,信用分级的应用范围也会扩大,我们的任何操作都有可能被记录,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他在未来将寸步难行。”他认为,信用时代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所以为了方便自己、方便他人,建议市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信用,自觉维护社会信用秩序。
E
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个人信用的关键
“一般只要能按时还款,信用卡不出现逾期,个人信用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在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查过征信,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有没有不良记录。
李先生介绍,目前个人征信报告有两种查询方式,一种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查询,24小时后可获取查询结果。另一种是直接到中国人民银行的自助机上查询,“带上身份证就行。”且每人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的机会,第三次及以后每次将收费10元。但李先生建议查征信的次数不宜过多,因为每次查询都会在征信报告上体现出来,频繁查征信会让银行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产生怀疑。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机构或个人,要查询他人征信必须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银行也不例外。
那么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呢?李先生表示,一般客户如果出现信用卡逾期、贷款没有按时还款等情况,银行是会提前发短信提醒的。但市民自己也应该提高对信用的重视,比如在银行办理贷款等业务时要仔细看合同,了解清楚细节和内容,办信用卡时要了解清楚信用卡的额度、还款日期等,“最好是养成刷卡后及时还款的良好习惯,这样如果办理了多张信用卡也不会因为没有及时还款最后忘了时间导致逾期。但我其实是不建议办理多张信用卡的,有一两张够用就行。”此外,李先生还提醒市民,由于个人信用报告还包括电话、通讯地址、居住状况等基本信息,所以当这些信息发生变化时也要及时与办理过信贷业务的银行联系并更新资料。
对于有些征信报告里已经出现了不良信用的市民,李先生表示,虽然不能通过付费方式消除,但欠款人只要在以后的信用活动中做到诚实守信,每月按时足额还款,从而建立起新的良好记录。“如果欠款结清5年内再没有新的不良记录产生,5年后个人信用报告中之前的不良记录就会被新的良好的记录取代。”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杨丽 张梦莹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曹锐
实习生 张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有贷款能买机票吗(征信不好可以购买飞机票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45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