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三农”江苏银行深耕“三农”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富云软件科技贷款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扶持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聚力精准扶贫。今年6月末,江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323.81亿元,较年初新增147.35亿元,增速12.52%,其中苏北五市涉农贷款余额326亿元,较年初新增53.74亿元,增速19.47%。让金融之美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构建新机制: 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
江苏银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紧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力三农金融服务,去年对苏北地区三农发展现状进行专项调研,成立了由董事长夏平任组长、行长季明任副组长的“三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三农金融部。建立了联手省级职能部门、联动苏北当地政府、联合农业专业服务机构的“三联”机制,出台《关于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了“三联三清单”工作机制,提出了十大支农惠农服务举措。首次在信贷投向指引中专设三农金融部分,对苏北地区发展三农金融的业务背景、总体目标、客户群体、授信导向、产品政策、风险管理、客户管理等内容作了系统梳理和明确。
在资源配置方面,江苏银行加强了资源配置保障,并将涉农贷款作为选择性指标纳入KPI考核,鼓励分支机构加大对涉农业务的拓展。
针对涉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快、短、频、急的特点,江苏银行设置了快捷业务流程,推行专职审批人派驻,实施单独的信贷评审和限时办结制度,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苏北县域经营机构人力资源布局,推动金融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和生产现场,努力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打造新产品:以“接地气”产品扶农富农
江苏银行是全省首批品牌战略贴切呼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商业银行,创设了“融旺乡村”品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农户贷款难题,满足“三农”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江苏银行与省农委、省财政部门合作开展“新农贷”业务,为农村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缓解涉农客户贷款“担保难、成本高”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镇江市一家从事农业开发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公司接到一笔大的订单急需资金周转,但缺少抵押担保,在江苏银行帮助下成功办理100万元“新农贷”业务,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不仅企业效益得到了提升,还带动400多户农户发家致富。
围绕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土地流转、农资交易、农村家电零售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场景,江苏银行正在加强与农业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小微涉农业务。与江苏省农担商谈开展银保合作,推出“分险贷”业务,支持江苏省内各类农业主体。宿迁市西沙河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主营羊的饲养与销售,由于公司前期自有资金投入较高,为扩大经营需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因无抵押物而申请困难。江苏银行主动上门对接,为客户成功办理了100万元“分险贷”业务,且年息仅为4.785%,有效解决了担保难题,降低了融资成本。有了资金支持,合作社业务规模得到了扩大,经营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江苏银行与中化化肥、大北农等农资生产供应核心企业进行商谈,推出“农资采购贷”业务,依托其上下游销售信息,探索开展农资供应链业务合作;借助江苏省供销社广泛的销售渠道和聚集的平台优势,江苏银行积极为各地销售商提供金融服务,参与省财政主导的江苏融通农业产业基金业务,拓宽农业直接融资渠道。邳州市民亿农资经营部是一家从事化肥农产品营销的专业大户,江苏银行依托与中化化肥合作的业务平台,根据其发展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推荐了“农资采购贷”业务,贷款资金专项用于购买农资,成功办理了30万元贷款,解决了客户自身担保能力不足、资金运转压力大的问题。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邳州市民亿农资经营部近年来快速发展,2017年度采购化肥金额提高至621万元,2018年签订的采购订单已达1000万元。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与区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总额100亿元,一期15亿元。双方商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在“三农”发展、重大民生项目工程、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重大投融资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江苏银行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为淮阴区“三农”领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江苏银行将淮安分行淮阴区支行增设为微粒贷业务记账机构,以此增加我行在当地的贷款投放规模及利息收入,从而有效增加当地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提留,在不占用任何地方资源的情况下,持续性充实省重点帮扶区的财税收入,发挥税收精准扶贫效果。
探索新模式:助推新型农业主体培大育强
江苏银行积极创新涉农服务,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运用“场景+产品”助推不同农业企业发展,运用“人才+资金”助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运用“债权+股权”助推新型农业主体培大育强。
2017年10月,江苏银行与农业龙头企业正邦集团达成授信规模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其在徐州建设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带动1000户农户增收3亿元以上。
江苏银行积极探索“三权”抵押,主动与省相关职能部门衔接,帮助农户、农企激活“沉睡的资产”,积极参与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结合苏北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帮助农户激活“沉睡的资产”,获得及时融资支持。目前,苏北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累计放款64笔、1.23亿元。在常州市武进地区积极配合区政府、地方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业务,实现贷款投放3440万元。
运用新技术:以科技创新提升“三农”服务水平
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三农”领域的运用正变得越来越广。近年来,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发挥网贷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三农”新方式,开展涉农业务线上化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果。
江苏银行与京东金融成功合作京农贷业务,依托农业供应链金融场景,采取联合贷款模式支持养殖业大户,目前已发放66户,余额2162万元。
江苏银行开发了惠农超市板块,依托该行串串盈平台的流量优势和营销传播能力,对农村地区可网上销售的产品及服务提供流量支持,并通过联合开展营销活动及减免运营费用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在徐州、淮安两地试点,已引入农产品品种13个。
江苏银行开发了互联网党费代缴业务。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党费缴交流程,简化组织部门手工劳动,进行党费代缴业务,以“流程做减法、方式做加法、管理很灵活、操作纯自主”的四大优势,提高了乡镇基层党组织党费收缴管理和基层党员党费缴纳效率。
此外,江苏银行还将依托“三线上三智能”小微业务技术,开发农e融网贷系列产品,深度挖掘农资销售、农贸流通、农权流转等多个农村生产场景,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和苏北扶贫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扶贫新举措:精准扶贫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江苏银行积极履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政治责任,持续助力脱贫,开展了援建村部、捐资助学、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按照省委“党费暖基层”工程统一部署,用党费援建苏北5市50个经济薄弱村党支部,资助3000万元。
江苏银行把产业富民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优先支持能够联结农业项目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引领农户发展生产、吸纳农民就业的“造血”项目,助力长效脱贫。
2018年3月,江苏银行首笔2000万元光伏贷业务在连云港分行成功落地。连云港分行支持连云港富云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小乔圩、和平、下车、二队等4个行政村建设农光互补项目。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使参与农户获得较为稳定的年收入。参与农户中,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789人,按照当地就地就业政策,可为每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带来2.4万元年收入,起到了积极的金融支持产业带贫脱贫作用。
去年“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期间,江苏银行启动了“江苏银行滴水·筑梦”助学扶贫工程,以3年捐赠720万元的方式,资助江苏省12个重点帮扶县(市、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的1200名贫困生,完成非义务制教育高中阶段学业,积极助推江苏经济薄弱地区的精准助学扶贫工作。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云科贷app官网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6月21日,“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科学技术厅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会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步伐。
据悉,省科技厅未来将重点从以下10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施,在绿色能源、电子信息材料、新材料、生物种业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全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为资源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深入落实《云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在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上持续发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户,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户以上。强化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加持赋能,加快形成“云科贷”品牌系列,实现科技贷款规模15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00亿元以上,有贷户数2500户以上。加大科技创新券应用推广,实现兑付金额1500万元以上。
在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上持续发力。年内培养支持科技领军人才4名以上、顶尖团队3个以上、创新团队20个以上,选拔省“两类人才”150人以上等。
在建设一流创新平台上持续发力。推进国家创新平台创建,力争在稀贵金属材料、生物多样性、绿色铝基材料等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云南基地。新建省重点实验室15个以上、省技术创新中心10个以上、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以上;遴选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12个以上。
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聚焦天文、生态、植物化学、非人灵长类等优势领域,打造基础研究高地。协同推进基础研究与“双一流”建设,实施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专项,加速产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在激发区域创新动能上持续发力。鼓励有条件的州(市)、县(市、区)设立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综合考核。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能力。
在扩大开放合作上持续发力。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加强东西部合作对接,推动科技招商引资,实现400项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高规格、高水平办好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带动更多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专家团队服务和落地云南。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持续发力。继续深化落实《云南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引导支持高校院所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推动科技政策更加聚焦新动能新优势培育。
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加快智慧农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打造世界一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高地。
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开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试点,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六个一”行动,即建设一个产业大脑,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重点州市、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调度;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统筹布局推动一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建设一个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以制度创新和资源聚集打造产业发展“示范田”;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将云南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一批生物医药投融资平台,加强科技金融结合,营造稳定宽松的创新金融环境。力争2023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3300亿元以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富云软件科技贷款(云科贷app官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37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