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报告:去年末全国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51万元,下面是澎湃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个人贷款调查问卷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中国人民银行9月8日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显示,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信用贷款占比较快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资本市场包容性不断增强;作为获取金融服务的基础,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稳步增长,活跃使用账户拥有率持续增加。
为监测评估2020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央行组织开展了上述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和指标填报,从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等多维度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包括3个维度、23类共56个指标。问卷调查时间为2021年3月至5月,共采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 岁以上人群调查样本17万余份。
调查显示,电子支付使用普及率继续提升,城乡差距继续缩小。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9.16%,比上年同期高3.79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2.72%,比上年同期高6.51个百分点。
在个人投资理财方面,调查显示, 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基本稳定,公募基金数量及基金户数增长迅速。
2020年有46.33%的成年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该比例为33.03%。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募基金7237只,同比增长10.6%;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118530.97万户,同比增长49.39%;公募基金资产净 值198519.3亿元,同比增长34.4%。
在个人信贷方面,截至2020年末,全国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51万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7万元,同比增长7.9%。截至2020年末,个人经营性互联网贷款余额5871 亿元,占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超过4%。
四成左右的成年人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
调查显示, 2020 年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成年人比例为39.19%,农村地区为32.41%。
普惠小微贷款继续实现“量增、价降、面扩”。
截至2020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全年增加3.52万亿元,同比多增1.43万亿元;2020 年新发放贷款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15%,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在资本市场使用方面,调查显示,小微金融债发行量持续增加,发行利率呈下降趋势。全年共有40家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合计3733亿元,比2019年增长168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86%,较2019年降低 0.66个百分点。
新三板市场发行融资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融资额较快上涨。2020年,通过新三板市场发行融资的小微企业294家,同比下降3%;融资金额101亿元,同比增长44.1%。
可得性方面,报告显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与上年持平。全国每万人拥有的ATM数继续下降,能受理扫码支付的 联网机具数不断增加。
此外,超六成成年人对金融服务感到满意,线下排队时间长, 线上缺乏在线客服指引是消费者认为最需改进的领域。
在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报告给出了对策建议:
一是缩小普惠金融发展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是补齐老年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短板,有效应对人口老 龄化挑战。
三是提升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水平,通过金融赋能更好实现就业创业。
四是完善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五是平衡好创新和风险的关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郑景昕
银行个人贷款调查报告
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黄玉玲)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字消费信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认为,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数字科技”和“消费信贷”的新型结合,在缓解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成为稳消费、稳信心和稳就业的重要支持力量。
数字经济比重(主办方供图)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升、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数字消费信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渐成为消费增长的“生力军”。《报告》认为,数字消费信贷具有普惠化、数据化、生态化三大特征,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科技方面,能够服务更多的“长尾客户”,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感,同时依托技术和场景提供综合、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与生产、投资和贸易更有效率地联动,数字消费信贷也将有助于服务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长尾群体的信贷需求(主办方供图)
在风险防控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的数字消费信贷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较于工业化时代下的传统消费信贷,数字消费信贷的不良率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并安全可控,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风控模式更加有效,大数据模型可有效识别多头借贷并控制共债风险,基于真实消费场景可避免过度消费与资金空转等,总体而言数字消费信贷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
此外,《报告》还认为,与传统消费信贷相比,数字消费信贷的外部性作用更加明显。首先,发挥鲶鱼效应,提升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水平。其次,数字消费信贷促进传统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另外,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能否在未来的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报告》还进一步阐述了数字消费信贷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营逻辑、程序、技术及制度基础。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成果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在上述金融领域的差距,增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个人贷款调查问卷(银行个人贷款调查报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26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